李金剛
調查中了解到,當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學習被動;學生的學習責任意識弱、依賴思想嚴重;學習無目標、計劃,缺乏對學習的監控和調整等等,基于以上諸多問題,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激發自主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認為,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教學是認識與情感相互促進的過程,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 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學生逐漸被推上課堂的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指導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思想,而且《新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當前,每一位教師應該認真思索如何從激發學生興趣出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和現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使學生每天堅持學習,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關注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研究表明,如果學生自認為不能勝任學習的話,即使他們實際能夠學好, 他們也可能會失敗甚至放棄掌握課業的努力,因此,即使學習內容是有趣的,仍至無法保證他們能自主地投入其中,這就說明,老師不僅要努力使學習任務變得有趣和尊重學生, 還必須想辦法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教學中,要為每個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 讓每個學生充分地體驗到學習策略運用和學習成功的快樂和喜悅,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多采取表揚、肯定等正面強化的手段,少采取批評、指責等負面強化的手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說,重點與全面輔導相結合,對優生提出較高的要求,激勵其不斷進?。粚W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求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基礎題, 逐步提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由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 因此在確定目標時常常選取適合于自己能力水平的任務和要求,在實際學習中,常常積極主動地對學習任務進行組織、計劃、選擇適當的學習策略,敢于正視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這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意識,還能保證學習的持久性進步。
三、幫助學生樹立對自己學習負責任的態度
在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在教師的幫助下,確立學習目標、制定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進度和評估學習成果。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與監控,能使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進步負責,看到自己現在的水平和希望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綜合能力,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確立人生自我發展的目標,認清所學內容對于個人自我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一, 教師應該明確地說出對作業的期望和要求。
在布置作業的同時,還要劃分作業的等級標準。標準可以以記分的形式給出。
第二,為了使學生有責任心,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并給予適當的獎懲。
第三,如果教師能給予學生經常的、及時的反饋,學生就會更加有責任心。當他們知道自己的情況,他們就會自覺地去做。
第四,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能培養學生對學習負責的態度,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隨時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
四、指導學生課堂上自學,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課堂學習的目標和要解決的問題,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做練習、查閱資料、思考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巡視、傾聽、個別指導,調查自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收集的信息適當調節教學進度、方法。教師把學生自學解決不了的疑難,作為精講的重點。這樣,不但目標明確集中,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刀刃上,講在關鍵處,而且還能促進教師對學生學習心理的了解,并站在學生的位置上考慮問題。對于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要分清主次,概括歸類,分析原因,根據問題的性質進行疏導啟發、補缺糾偏、鞏固強化,教師重在講清道理、揭示規律, 把65%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語言實踐,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到自己真正是以學習為主, 因而心情舒暢,求知欲旺盛,思維活躍。
總之,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也沒有完全不自主的學習,在自主學習和活動中培養起來的自主學習能力要經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任務。這就為工作在一線的全體教師提出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在各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探索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策略和方法,為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深化素質教育,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