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紅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要求美術課程要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 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
一、示范教學的必要性
學生的想法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卻缺少一定的步驟性,教師示范正好可以將腦海中的抽象意識通過語言的引導、分析、歸整從而用畫筆實踐出來。美術教學過程中, 教師的示范過程能夠使學生更快地聯系知識點,了解構畫思路,掌握繪畫技巧,將教學重難點攻克。因此教師師范過程對于美術教學具有必要性,而提高示范教學的有效性是對教師專業素質的挑戰。
二、示范教學的相關形式
美術課堂中教師的示范一般有三種形式:
一是課前做好充分備課準備,比如利用對比的形式創作出大小、遠近、高低等視覺效果。
二是在課堂中面對全班學生進行過程示范(其中包括反面示范)例如漸變的涂色技巧,觀摩實踐遠比文字解析更具象,而繪畫演示過程正是這種涂色技巧最直接的知識傳授形式。這種示范一般依托于黑板作畫或者投影儀。
三是針對個別學生進行細節指導并局部示范,調整作品。
三、多媒體視頻示范教學的有效性
(一)示范教學的現狀
教師的示范過程大多依托于黑板或者投影儀等媒介,教師在講解的同時利用粉筆或其他工具在載體上作畫。所以學生常常只能看到暫停的結果而無法細看教師作畫的每一步細節過程, 這也讓示范過程失去了部分“示范”的功能,只能變成教師作品展示了。
(二)改善示范教學的必要性
利用多媒體教學,例如視頻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效果。播放視頻的時候,教師能夠從大觀角度掌握班級紀律,并及時關注學生表情、動作以此判斷他們對于知識點的吸收程度。
(三)案例剖析
五年級教材《適合紋樣》,此課著重強調了紋樣設計中的幾種構圖形式:輻射式(離心、向心)、均衡式、對稱式、旋轉式、綜合式。以“魚”為主題展示如何利用“魚”這種元素進行構圖,并強調“形狀”的完整性。其中綜合式比較復雜, 需要兩種甚至多種構圖形式結合,這樣就必須理清先后順序。在主要圖案之后,總體紋樣難以“適合”輪廓,因此視頻中針對構圖中的“疏漏”這一環節,將暫停并與學生共同探討范畫中的“不完整”性,然后繼續播放如何有條理地分析并展示填充過程,讓圖案“適合”輪廓,抑或如何根據輪廓調整填充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