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璐
內容摘要:21世紀,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在我們的生活中迅速普及。功能齊全的移動終端使我們的通訊、支付、娛樂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同時也影響著教師教學的手段和學生學習的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借助移動終端,可以展示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
利用移動終端的課堂是未來教學的一個趨勢,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可以更加便捷的進行學習探究,問題討論,提高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效率,從而體驗到豐富有趣的數學內容,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移動終端數學課堂自主性探究性
智能化的移動終端出現,打破了以往教學中環境對學習者的束縛,借助移動終端,可以快速的和學生進行互動。它的出現,不僅幫助減輕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共享教育手段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氣和體驗,有可能的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探究空間。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由于移動終端的可操作性,每個學生都可以全程的參與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符合學生自發的學習需要。移動終端進入我們的課堂,我們的課堂該做怎樣的改變? 筆者結合前不久執教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搭配中的學問》一課,談談對移動終端用于小學數學課堂的體驗與思考。
一、移動終端的設計與融合
本堂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好玩中的一課內容。這節課學生學習的起點是能看明白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而這個是二年級在《重復的奧妙》一課中有所接觸。與此同時隨著學習的發展,學生會接觸到用圖形表示數, 用畫圖的方式來厘清題目的關系等等,這些都是為本堂課學習抽象符號來表示不同搭配的基礎?;谝陨系姆治?,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圍繞著探索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搭配,學會有序的思考問題,看懂不同符號的表示方式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教學時盡可能的讓學生多探究和多表達,以期突破。
在以往的教學設計中,學生通過在紙上書寫的方式來對闡述自己對搭配方式的思考,然后通過教學媒體端的展示,讓大家對這位同學的思考進行研究。這樣的教學雖然能達到完成教學重難點的目標,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但是需要教師收集材料然后展示操作,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并且受實際教學情況的影響,學生會出現操作不當、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的現象,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開展。
二、借助移動終端,讓學習真正發生
本節課主要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進行有序的搭配,設計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
活動一:將搭配方式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二:有序的將搭配方式表示出來并能讀懂別人的表示方式。
活動三:學以致用,在復雜的情境中解決搭配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師:田忌賽馬的故事聽過嗎?
師:馬還是原來的馬,只是調換了出場順序,就能神奇的轉敗為勝! 同學們,這就是搭配中的學問。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搭配中的學問。(板書:搭配中的學問)(簡析:以故事導入,引出搭配中的學問,引導學生感受搭配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活動探究
活動:將搭配方式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
呈現小丑表演需要挑選搭配衣服的情境。
提出問題:有哪些搭配方式呢? 請同學們說一說。
明確活動要求和目地:你能用簡潔的方式來表達嗎?
想想看可以怎樣表述,會更加清晰,讓大家都能聽得懂。
學生自由表述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從幾位表述中找到清楚表述的方式,引導學生學著他的樣子多說一說。
重點討論:為什么他的這個表述方式會讓人覺得清楚一點? 而其他同學的表述方式聽起來很混亂? 你覺得他的說話用了哪些技巧?
師小結:看來,我們在搭配的時候從左往右進行有序的搭配,不僅可以讓我們聽的清楚明白,還可以讓搭配方式不重復不遺漏。你也試試看這樣的技巧說給同桌聽。教師利用手中的平板拍視頻記錄一位學生的表達,作為再次鞏固語言表達的方式。
三、追問思考,實現趣味中的學與思
整堂課的設計結合三個問題情境和一個實際的問題情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理解有序的搭配,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記錄這樣的一個教學思路。在教學的過程中, 設計應用移動終端來輔助學生解決的搭配問題。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模式可以起到及時反饋的效果,提高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效率。具體而言,移動終端終究是一個輔助的教具,學生學習是在思考中產生,對于本堂課,感觸最多的是沒有做到適時的追問,不能完全的將趣味和思考溝通聯系起來。
基于此, 在教學中應該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反饋交流,對學生提交的作品通過單獨點贊、小組加分等等方式進行點評,促進每位同學的積極性,真正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另外,結合移動終端下的教學語言設計上還要多一些打磨思考,做到精簡內容,使學生在趣味性的內容中做到深入思考。
顯然, 這樣的移動終端的數學課堂是有利也有弊的, 它既能幫助我們師生之間架起合適的溝通橋梁,創造一個共同的氛圍環境,讓大家為著同一個目標專注的前進,也能提高我們課堂的效率,讓反饋更加及時有效,特別是能關注到了班里的每一位學生。
【參考文獻】
[1]楊現民。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9-34.
[2]趙偉瓊?;谝苿訉W習的交互式電子教材的設計與開發:以五年級數學上冊“圖形與幾何”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