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大自然的美能引發各類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創造出很多的藝術珍品:文學中的優美辭藻、音樂家扣人心弦的樂曲等等。自然給了我們無窮的精神所需和精神享受,音樂和自然之間在本職上是相同的,自然是音樂的永恒主題,兩者相互表現。
一、音樂是與大自然美的結合
人類對自然和諧美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進程。
在這認識過程中,音樂和其他藝術的和諧美對科學家的啟發在科學史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佳話。其實,人類最初有關美的認識本來源于自然界。自然界的美是客觀的,人類認識了這種客觀存在,又用藝術形式來體現這種自然美。這種美的藝術創造又反過來影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促使科學家去尋找科學理論,亦即自然規律中的和諧美。如化學元素周期的發現是化學史上一個里程碑,而啟發他的不是別的,正是音樂中的八音律。
二、音樂是人類思想的一種表現手段
藝術是對自然客體的再現。古希臘人都傾向于用“模仿” 自然來界定藝術, 在這個思想背景上來解釋音樂,就只能有一個選擇,就是用一個指向自然客體的方式來表述他們的音樂思想。
以音樂的內容與其他事物的共性來表現它的自然傾向。如被譽為我國民族交響樂的《梁祝》,是一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故事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把一對男女為了忠貞的愛情,反抗和控訴陳腐的禮教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化蝶的音樂極富浪漫色彩,表達了戀人的愿望和理想。
三、自然美在音樂中的體現
我們以音樂在器樂演奏中的體現為例,中國器樂藝術表現的多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大多是指人與自然相互體認、相互依賴的內在關系。如:嗩吶名曲《百鳥朝風》展示的是黑夜消退、曙光初現時大自然的生動景象。演奏中摹仿了布谷、燕子、畫眉、百靈等各種鳥的鳴叫,用音樂語言塑造了人類向往美好的心情。而公雞的啼鳴和母雞下蛋后咯咯咯的叫聲又使作品帶有明顯人類生活的痕跡。所以,作品是想通過純美的自然來映照出人類的生活理想,通過對自然的贊美來表達依賴自然的態度。
四、欣賞和創造音樂中的自然美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大自然美的濃縮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自然美表現的感情相互融合、發生共鳴的過程。
創造不是一種主觀臆斷式的猜測,也不是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之后無目的、無方向甚至是反社會、反人類的創造。它必須建立在人對自然的和諧、本質的追求基礎之上。音樂能為創造力的培養尋找目的和把握方向。在論述完自然與音樂的關系之后,利用自身的特征對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實現人類社會“真”“善”“美” 的目標之追求, 創造更多屬于人類的藝術之美———音樂,是新時期藝本教育者求恒追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