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燕
長期以來,我國課堂教學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注重教師的教,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力、個性特長的培養。大多數課堂教學采用的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起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與社會發展和新的教學理念的嚴重脫節。“做、學、教、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及課堂效率,增強課堂實效性,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新的教學觀反映到教學模式的發展中,就導致了由教師中心教學模式向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的發展變化。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的教學模式變化為以學生自己動手做,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做、學、教、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研究符合社會發展和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求。
“做、學、教、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及功能:首先,“做、學、教、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及課堂效率;其次,“做、學、教、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學習,教學活動的主體由教師變化為學生;再次,“做、學、教、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整體素質。
“做、學、教、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
(2)教師對問題進行分析,要求學生自己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學生自己動手,利用現有的資源,根據討論提出的解決方法,自己能夠解決問題;
(4)在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做好引導和指導;
(5)對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自己總結得到的問題的結果,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形成科學的、完整的課堂評價。
運用“做、學、教、評”課堂模式的實踐效果:
1、通過做、學、教、評一體化課堂模式的實踐,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等手段,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通過分組討論,較好地解決了預習中的問題和疑惑,提升了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通過做、學、教、評一體化課堂模式的實踐,學生課堂學習從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漸變為主動探究。課堂上,學生能夠積極提出問題、動腦思考問題,和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甚至自己解決問題,課堂效果明顯改善。
3、通過做、學、教、評一體化課堂模式的實踐,教師的教課從以前的“滿堂灌”變為現在的設置問題、積極引導、師生互動、歸納總結、解決問題。教育教學手段多樣化,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授課效果大大提高。
4、通過做、學、教、評一體化課堂模式的實踐,教學過程最后的總結評價也豐富和多樣化。學生根據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先進行個人總結,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完善,教師最后做點評。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始終,鞏固和加深對知識體系的思考和理解,促進學習質量和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