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燕
紅色的封面,中間嵌著幾個黑色的大字--上課的學問; 右邊豎排著一列白色的文字———上有魅力的語文課,做有主張的語文老師。正是這樣一本書,讀來讓我時時震撼。
這本書便是黃玉峰老師的《上課的學問》。
一、是震撼其讀書之多
玉峰先生之所以有那么多優質資源,首先是他自己積累了很多優質資源。而優質資源的形成正是基于教師對于作者熟悉,對于作品的熟悉。他給我們展示了完全不一樣的李白、杜甫和魯迅。這正是基于他對于這些作家的作品十分了解。在玉峰老師眼里《夢游天姥吟留別》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夢游詩、游仙詩,而是他不想離開卻又被迫離開宮廷的牢騷之語。這種獨特的理解,是基于他對李白的九百多篇作品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詩都讀過的情況而作出的不同于教參的判斷。
還有那些我不曾接觸的柏拉圖的《泰阿泰德篇》和曹寅的《楝亭集》等,玉峰先生卻是信手拈來。
正是因為有這么多書打底子,玉峰先生才能自由地評古論今,指點課堂。
二、是震撼其思考之深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有言:“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我們大多數人觀天為天,觀鳥為鳥。而玉峰先生讀書之時,能深入思考并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隨眾,此實為難得!
他解讀茨威格的《時間是最美的墳墓》,不是簡單地把托爾斯泰的偉大理解為“艱苦樸素+寫了一些書”,而是把偉人還原為赤子,還原為“人”。他將托爾斯泰心懷大愛的樸素人格與托爾斯泰翻譯的《道德經》中老子的“抱樸守素” 思想聯系起來, 還原出托爾斯泰的偉大人格。沒有深入地思考,就不會有如此獨特又深刻的見解。
正是因為讀了很多書, 又能對其進行深入比較,深思,玉峰先生才會有如此深刻的領悟,才能做有主張的語文老師。
三、是震撼其教授方式之妙
玉峰先生上課,肯定特別有意思。且不說他帶學生前往名勝古跡實地上課,那一般教師難以實現。單說他對于向內析微之“相”字的整理,不是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追本溯源,順流而下,自然貫通,就可見他授課方式之妙。學生聽來,肯定又覺有趣,又受啟發。
他教《阿房宮賦》,會將已學的《過秦論》和《六國論》進行比較,對比之下,文體、語言、觀點,一目了然。他教《告別權利的瞬間》,以同時代不同國家的領導人———乾隆和華盛頓對權利告別的不同形式進行比較,再比較他們留給后代的遺產。既讓學生覺得新鮮,又能引發學生沉思。
正是因為讀了很多書又對所學進行了深入思考,并且以巧妙貫通的方式來授課,玉峰先生才能上有魅力的語文課。
孔子曾對其子孔鯉授“過庭語”:“不讀《詩》,無以言。”讀完這本書,我深悟:不讀書,無以教。學而不思則罔,讀書是教書的起點。思而不學則殆,要不斷學習,常學常新,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學習,改進教法,教學相長,踏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