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洋 郭文清 羅凌強

近年來,吉安市審計局強化政治引領,牢牢把握審計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的政治定位,嚴格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和審計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市委關于審計專業力量參與巡察工作有關要求,以聚焦領導干部的履職情況,確保政令暢通為目標,積極探索審計監督與巡察監督貫通協同,從頂層謀劃、統籌領導、建章立制、信息共享等方面,著力打破近年來各類監督體系貫通協同過程中遇到的諸如監督貫通意識薄弱、監督專業人才缺乏、“條塊”關系影響等“堵點”“卡點”,形成了“以巡帶審、以審助巡、巡審聯動”工作格局。
市審計局與市委巡察辦以經濟責任審計為抓手,堅持黨內巡察監督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按照權責一致、權責對等原則,以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領導干部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為重點的“巡審一體化”機制形成,實現了市委巡察辦與市審計局的“監督組合拳”格局初步形成,協同作業、同頻共振,推動審計監督與巡察監督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將巡察“政治體檢”和審計“經濟體檢”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倒逼黨政機關重點領域、重點崗位的“關鍵少數”領導干部謹慎用權,從而進一步規范機關內部管理,推動各類監督體系在全面從嚴治黨和黨的自我革命發揮“監督組合拳”效力,監督合力效能提升走深走實。
——黨委高位推動,強化巡審協作,形成“監督組合拳”。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巡視巡察工作要求,堅持統籌謀劃,高效配置巡察組和審計組人力物力資源,促進兩類監督貫通協同。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吉安市委高度重視“巡審聯動”工作,充分利用市委審計委員會會商協調機制,在市委常委會、書記專題會、巡察領導小組會等會議上對“巡審聯動”工作反復多次提出明確要求,從組織架構、協商機制、信息溝通、成果交流等多層面、全方位高位推動審計專業力量與巡察組織隊伍的有機融合,有效破除監督體系之間的體制機制壁壘,著力打造“立體聚焦、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監督體系協同作戰格局。二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巡審聯動協調協作工作”領導小組,由市紀委市監委聯系巡察工作的副書記為召集人,其他成員為市委巡察辦主任、市委相關巡察組組長、市審計局主要領導和相關分管領導等。協調協作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研究解決協作配合、資源共享、情況通報以及其他重點難點問題。三是健全工作機制。制定了《關于建立巡審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從聯動方式、保障機制、成果運用等方面,對巡察審計監督協同配合提出了規范性意見,明確了審計人員常態化參與巡察工作的體制機制和協作形態,有力保障了審計組在巡察工作中的地位,明確了審計組和巡察組的分工和協作原則。
——堅持巡審同步,發揮互補優勢,提振巡審監督質效。審計組與巡察組從審前立項、審中信息交流到審后成果運用等方面,加強信息共享、工作聯動、成果融通,充分發揮巡察監督與審計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差異化效能,在兩種監督體系的優勢互補上做好文章。一是建立會商機制。年初,市審計局在制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時,向市委巡察辦發函征集審計項目計劃建議。隨后,在與巡察組、紀委監委溝通后,經由吉安市委審計委員會第七次會議討論,確定本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明確審計與巡察工作的重點方向、重點領域、重點單位,溝通信息交流機制,提前確定工作方案。今年,在五屆市委第六輪巡察中,市委巡察辦和市審計局依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策原則,共同敲定2023 年即將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市委某工委和下屬4 個機關單位黨組為巡察對象,融巡察“政治體檢”于審計“經濟監督”之中,實現巡察、經濟責任審計、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和國有資產管理審計“四結合”,充分發揮審計專業力量,打通政策措施實施落地情況檢視檢查和機關內部控制經濟檢查的任督二脈,實現“立體式、全面向”監管權力運行情況。二是盤活人才隊伍。在巡審聯動工作中,面對醫療系統資金往來量大、醫療專業知識難度大系統龐雜、抽調巡察人員存在醫學、商務知識短板、審計力度不大等問題,首次探索創新了“雙組員”制度,由審計組組長擔任巡察組副組長,把審計組編制編入巡察組的同時,保持審計組獨立作業的權限,確保審計工作的客觀、公正和權威性,實現巡察監督和審計監督的“混合雙打”。巡察組進點工作后,審計組和巡察組明確分工,共同召開巡察工作會:巡察組負責被巡察單位黨建、人事等意識形態層面檢查,審計組負責財務數據、預算執行等方面檢查,在兩組人馬的分工上形成相對獨立性。巡察組成立臨時黨支部,聯合開展政治理論研討、業務學習等活動,建立抽調巡察干部政治素質檔案,有效增強巡察隊伍的政策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推動巡察組各組員對被巡察單位和被巡察業務有更深理解,審計工作開展更有力度。三是推動信息互通。巡察進駐前,市審計局積極向市委巡察辦提供被巡察單位近年來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專項審計報告等材料,為巡察工作聚焦既往領導干部履職情況提供“精準畫像”。同時,在審計組進駐前,市委巡察辦也向市審計局提供被審計領導干部個人相關資料、已接到舉報線索和單位相關資料和政策文件等,提高審計跟蹤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監督效率。巡察進駐后,巡查組和審計組做到常態溝通、定期會商。原則上一周召開一次溝通協調會,包括口頭和文字上的溝通。此外,巡審聯動還實現了巡審訪談的有機整合,采取同步訪談的方式進行,有效避免了經濟責任審計訪談與巡察訪談重復進行的現象。
——創新線索運用,壓實問題整改,妙筆寫實“下半篇文章”。充分發揮巡察監督與審計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差異化效能,在兩種監督體系的優勢互補上做好文章。一是深挖線索運用。對巡察過程中所發現的審計問題,借助審計專業優勢,交由審計組查實,深挖問題線索。對審計工作中需要借助巡察組收集舉報線索的,交由巡察組按程序辦理。如巡審聯動工作中,發現的A 縣B 衛生院違規套取兒童營養包發放手續費等問題線索,由巡察辦及時將案件線索移送當地紀委監委進一步核實查處。建立了巡察報告聯審機制,組織召開“巡審聯動”會議8次,對巡察組、審計組問題底稿、階段報告等資料開展聯審,逐項風險研判,確保問題定性定位的精準性和專業度。二是注重項目聯動。為增強巡審聯動監督實效,審計組聯合巡察組對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等情況開展了實地延伸調查,形成2 期巡察專報,發現問題線索由巡察辦按程序辦理,實現了審計與巡察優勢互補。巡審聯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市委領導與省審計廳領導的高度肯定。三是強化問題整改。加強審計與巡察成果的轉化,扎實做好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壓緊壓實審計整改各方責任,強化審計結果運用,推動源頭治理。在巡審聯動過程中,審計組發現被審計單位有關問題,向被審計單位提出整改要求,切實做到“即審即改”。如,審計發現的超付項目款、套取項目資金等問題,當即通知被巡察單位追回項目資金,并移送相關問題線索和審計證據。其次,市審計局積極協調市委巡察辦將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納入巡察監督內容,通報審計發現的重大經濟問題及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同時審計將巡察發現的經濟問題的整改情況,列為審計重要內容,實現巡審成果共享,共同推動問題整改。巡察也同步將審計發現的重要問題寫入巡察報告納入整改范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效”。實行巡審貫通協同,一方面可以實現巡察與審計有效對接,另一方面又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監督合力,拓展審計與巡察成果,還可以有效節約行政成本,減少重復進點、多次監督的目的,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巡察監督和審計監督的監督手段和路徑,打通各類監督發現問題渠道,做到眼中有光、腦中有弦、胸中有數、手中有招,進一步推動巡察“政治體檢”和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經濟體檢”優勢互補,真正實現1+1>2 的監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