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飚 陳玉湘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企業改革的深入,中國企業與其他經濟實體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簽署的經濟合同也越來越多。出于維護公司的權益,公司必須加強對合同風險的控制和監督,以確保公司的長期發展。合同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地監督和管理企業的經濟行為,防止潛在風險的發生,以便促進企業的發展。然而,當下合同審計面臨諸多困境,積極探索合同審計技術創新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環。
1.新一代審計技術應用現狀
在技術上,2020 年以來不斷創新提出應用諸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于審計領域,以推動大數據技術在審計領域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對審計行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審計行業的變革和創新是當今及未來審計信息化發展的主流趨勢。在具體應用上,例如周家華(2020)強調,精細化幫扶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柱,為了確保精細化幫扶工作的實施,必須加強對財政扶貧資金的審計,以確保其有效使用。扶貧審計項目與其他項目有所不同,涉及的部門和數據均較多,審計監督必將非常復雜。然而當前高質量專業性強的審計師十分缺乏,建議“通過審查扶貧資質,運用大數據技術擴展審計范圍,公開招募會計、審計和計算機科學領域優秀人才,加強對后續工作的監督審計的方法提升精準扶貧審計監督”。
研究人員冀程浩(2018)發現,數據挖掘技術在商品流通企業的審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將聚類算法和離群點檢測應用于采購和銷售業務,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和準確性。
敬智勇(2018)總結了未使用數據挖掘技術前通信行業審計所面臨的問題,之后探討了聚類分析、孤立點分析等數據挖掘技術在審計收入異常情況的優越性,說明了通信行業引入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審計的必要性。
2.合同審計相關技術應用現狀
朱鑫海(2019)通過研究合同智能審查技術,即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企業中的合同進行智能審查,自動分析合同中存在的風險,并給予專業的修改反饋意見,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顯然大大減少審查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以讓企業法務人員從基礎性的法律文件管理和審核工作中釋放出來,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其他方向,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不僅如此,在法律文書的處理過程中同樣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大大提高處理的效率。自然語言處理是一種專業技術,它可以用來處理文本信息。命名實體識別是這項技術的基礎,在審查合同文本和法律文書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許亞瓊(2022)指出,為了解決傳統合同管理的缺陷,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合同文本進行深度分析,可以有效減少人力在合同管理方面的重復勞動,這是智慧合同發展的必要步驟。對合同條款等關鍵要素的提取,應用命名實體識別技術,對合同文本中的實體要素進行準確提取,是實現合同智能審查、構建合同知識圖譜及合同自動問答系統的重要前提,是智慧合同發展的關鍵性一步。
根據黃道名(2021)的研究,區塊鏈智能簽約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職業選手簽約管理流程,防止欺詐行為,降低成本,并為選手提供更多發展機會。通過對現有合同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發揮區塊鏈智慧契約的優勢,從而實現更高效的契約管理。
3.文獻評述
總體而言,新一代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審計技術在多方領域的地位日趨上升,但合同審計受其獨特的審計工作性質影響,難以與此類技術發生良好的應用結合。目前看來合同審計技術發展方向更側重于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通過優化合同管理流程從而達到提升合同審計效率、解放部分人力等目的。下面本文將通過一定的文獻閱讀與實務結合,總結出當下合同審計與合同審計技術創新面臨的困境,并將現代審計技術與合同審計結合,提供一個解決傳統合同審計重復、繁瑣問題的思路與方案,最后通過人造數據進行模擬實驗的方法檢驗這一思路的可行性。
1.合同審計未能全面覆蓋
當前,企業合同審計任務繁重,審計力量缺乏,嚴重制約了合同審計的全面覆蓋。大部分審計精力和資源被投入到常規的財務審計、工程建設審計等領域,但由于時間緊迫、專業能力有限、工作態度不端正以及其他原因,導致一些合同采購審計工作缺乏深度,未能發掘合同簽訂過程中復雜而又密切相關的關系。審計技術方法單一且繁瑣,使得審計人員在執行合同審計時需要手動查閱大量合同,這種方式效率低下,重復執行過程枯燥乏味,也是當前合同審計難以全面實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2.合同審計流程設計、執行不科學
由于當下審計工作模式通常采用“事后審計”,審計部門可以更加有效地審查已發生的經濟項目的合同文件,以確保審計流程的連續性,并且能夠充分考慮到人力、成本、資源等方面的限制。“事后審計”的優勢在于成本低廉,但其滯后性明顯,審計質量較低,無法及時發現和阻止舞弊行為,而“治已病、防未病”的監督評價也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而影響了合同審計工作的全面性和細致性。
3.審計人員質量良莠不齊
審核人員隊伍的年齡分布存在嚴重的不平衡,“一老”和“多新”的知識結構在實務中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導致審計力量的斷層。一方面,雖然年長者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但他們的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仍然受到限制,無法充分把握審核方法和新思路。另一方面,盡管年輕的人員容易接受新知,但由于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在處理復雜的業務和重大項目時往往無從下手。此外,由于對合同采購審計缺乏認知,審核人員流失頻繁,導致審計隊伍看似龐大,實際上卻缺乏核心人員。合同審核的復雜化和多樣性使得對審計師的需求更高,他們不僅僅需要了解專業的審計知識,還需要深入學習和研究信息工程、工程造價、招投標、法律等行業的基本知識,以提高審計專業素養。
4.新技術難以與合同審計實務結合
由于大數據技術的蓬勃發展,信息化審核和現代數字化審核已形成審核蓬勃發展的一定態勢。審核人員利用各種工程類應用軟件,如工程技術應用軟件、數據庫系統應用軟件、地圖信息應用軟件等,不斷改進內部審核技術和方法,提高審核分析的效率和效果。盡管在一些項目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合同審核領域仍存在應用困難和推廣困難的問題。盡管相關技術與特定的項目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由于缺乏對合同審計實務共性和規律性的深入研究,以及部分技術研究與創新人員多為相關專業型人員,如計算機編程等,他們缺乏對審計業務和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從而無法有效地將數據與合同審計業務進行對接,也無法將審計方法與數據分析技術有效地轉換。
根據前文可以得知,如今合同審計執行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對大量合同文本進行審閱,其方式重復繁瑣,難以達到審計全覆蓋的要求,合同審計技術創新也陷入瓶頸。接下來,本文將分享在合同審計過程創新使用Python 的思路。通過Python 技術,可以從合同中提取出關鍵信息,并自動生成相應的中間表格,從而實現批量查閱,將復雜的合同審計過程簡化,有效提升審計效率。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先導入相關的合同以及該合同涉及的其他文本,例如中標通知書等,再將之前確定好的關鍵信息進行正則表達式匹配.
2.仔細閱讀word 文檔,提取出所需的關鍵信息。
3.根據合同審計的實際和特定需求,設計了一系列表格,并使用正則表示表達式進行匹配。
4.創建一個字典,用于存儲圖表中的信息,從而可以快速查詢合同文件中的相關內容,并將其一一相應地填入字典中,最終形成所要求的表格。
現以合同審計中合同簽訂合規審計為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規定,合同起草時間需在中標通知書下達后30 天內,現利用Python 識別、提取相關虛擬合同文本信息從而開展審計工作,具體實施主要包括以下模塊:
1.導入合同
通過docx 庫中的word 文檔編輯功能,可以將合同文件路徑導入,以便作為輸入數據,具體步驟如下:
# 導入需要用到的模塊
from docx import Document
# 合同文件地址
path=r "/ 實際文件地址.docx"
# 導入合同
document=Document(path)
2.關鍵信息提取模塊
在合同文件輸入后,按照需求定義基礎數據,并利用正則表示中的配對原則實現配對。通過對全部條款的檢查,抽取出關鍵信息,并利用append 函數來將其加入到新清單中。最后,提供相關代碼,以便進一步分析和理解合同內容。
# 匹配要提取的關鍵信息re1 =[' 合同名稱.*?(\S+)',' 委\s 托\ s 方.*?(\S+)',' 承\s 辦\s 方.*?(\S+)',' 中標日期.* ',' 有效期限.* ']
# 遍歷合同,然后提取關鍵信息并輸出
def te(st):
{…
}
if st!=None:
i=i+1
wre1.append(st.group(1))
print(st.group(1))
3.表格設計和生成模塊
在完成關鍵信息提取之后,為了滿足實際需求,我們需要設計并生成一個審計中間表。為了實現這一功能,我們可以使用Python 中的Pandas 模塊來導入和整理數據。以下是一些相關代碼:
# 設計表頭
title=[' 合同編號',' 合同名稱',' 合同甲方',' 合同乙方',' 中標日期',' 合同起草日期',' 合同 簽訂 日期',' …… ']
# 建立字典,用來儲存表格信息
dtit=dict.fromkeys(title,[])
{
…
}
# 正則表達式匹配
rtitle =[' 合 同名 稱',' 中標時 間| 中標日 期',' 合同起草時間' ' …… ']
fla=[0 for x in range(len(title))]
rfl=[]
# 標記索尋table 列數
for i in range(len(tables)—1):
lh=len(tables[i].rows)
jjj=0
# 標記對應的表頭位置
for j in tables[i].rows[0].cells:
# print(j.text)
jj=0
# 導出Excel
print(pd.Data Frame(dtit))
con=pd.Data Frame(dtit)
con.to_excel(' contract_test.xlsx')
4.模擬實踐
通過模擬實驗,我們發現虛擬合同中包含的關鍵信息與實際情況完全一致。我們將這些信息導入代碼并進行了對比,結果如圖4—1 所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確保合同的準確性和靈活性,并且能夠根據需求進行相應的改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涉及到的合同數量會更多,在生成的表格中進行簡單的數據清洗、整理便可開展進一步的審計工作。

圖4—1 模擬實驗結果
目前有關于合同審計的研究更多傾向于通過合同管理流程優化以及內部控制優化從而達到合同審計效率的提升以及從制度根源降低合同出現問題的概率,而并非通過實際技術方法的改進或者應用進行革新。上述方案主要針對合同審計中工程合同進行舉例,排查的問題也主要針對合同起草不及時這一項。然而,實際合同審計執行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查看的并不只限于工程合同,合同審計重心也隨企業發展需求變化而變化,上述思路拓展到其他類型合同的關鍵在于如何人為對“關鍵信息”進行定義,即審計人員需要從實務出發,積極探索并總結合同的規律性,明確審計工作需要用到合同中何種類型的信息,并識別該類信息共有的關鍵字段,才能利用Python 協助實現審計目標,具體執行需視實際情況而定。此外,該方案的應用需要企業有較完善的合同管理基礎,尤其需要日常合同文本的歸檔、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
本文旨在解決目前合同審計過程中重復繁瑣的問題,通過Python 中的相關知識,設計一個可以批量提取信息和生成合同審計中間表的程序,以有效地提取和利用合同信息,減少審計過程中的不便。此外,該程序還將數字化審計的思想融入到合同審計中,為未來的審計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通過減少重復性工作開展合同審計,不但有利于節約人力資源生產成本和時間,還可能有效避免人為失誤帶來的損失。此外,在提取信息時,可以根據審計工作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調整和設計,使得應用更加豐富,具備較強的實用價值。
然而,本文僅提供了一個利于實現合同審計全覆蓋、提升審計人員獲取信息廣度的思路與方案,其思路核心是審計人員利用編程工具去批量識別、提取海量文本中的關鍵信息,然而對于“關鍵信息”的定義需要審計人員結合審計實務進行總結,即用Python 獲取怎樣的信息才是關鍵的、值得審計人員去重點關注的,獲取怎樣的信息才能幫助推進審計工作,怎樣利用獲取的信息為企業創造價值是需要進一步實踐與探究的問題。未來重點研究方向或許是如何識別合同文本中的舞弊特征以及如何通過現代技術工具,如R 語言、Python、數字化審計系統等,幫助審計人員查找合同文本中的舞弊特征。
合同審計是公司內部審計機構根據我國相關法律和公司規章,對合同訂立、執行等各個環節進行審查,以確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行為,為公司的經濟活動和日常運營提供有力的監控和指導,促進企業提升合約水平。合同審計是公司獲得效益最優化的重要手段,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推動內部控制結構的建立,維護公司的利益,還能夠規范經濟交易,促進企業的發展,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我們應當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管作用,積極推進合同審計工作,努力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經濟合同審計方式,以符合企業實際需求,提高公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