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中國技工教育“由大向強”邁進、發展重點轉為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浙江省啟動“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嘉興技師學院主動響應“智造創新強市”戰略,錨定“打造長三角有品位的一流萬人技師學院”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方針,全力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啟動一年來,嘉興技師學院榮獲國家、省級榮譽與獎項共144項,其中包括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建設院校、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浙江唯一)等國家級榮譽獎項59項。為了深入了解嘉興技師學院的一流辦學之道,吳家宏專程訪問了嘉興技師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張永芳。
不忘“我是誰”,恪守立德樹人“初心”
擦亮“德技雙馨”的育人底色
吳家宏:作為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的技工院校,嘉興技師學院是如何構筑堅強堡壘,打造特色黨建品牌的?
張永芳:嘉興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校)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堅持把紅船精神作為學校立德樹人的鮮明底色,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實施“政治建校”工程,培育“德技雙馨”時代工匠。
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在落實黨內規章制度上見實效。學校積極運用“工作找問題,黨建找原因”的工作方法,把黨建工作貫穿于事業發展全過程,覆蓋到辦學治校全領域,嚴格落實黨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完善“黨委會議事規則”“校務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
二是對標時代要求,在強化黨員旗幟作用上見功夫。全面建立“主題述講”等常態培養鍛造機制,啟動“黨員亮身份、組織亮陣地、工作亮特色”三亮活動,并以“黨員先鋒之星”“優秀共產黨員”評選為抓手,引導黨員爭先攀高作表率,營造了“政風清明、校風清凈、教風清正、學風清新”的良好生態。
三是創新方式方法,在構建特色黨建品牌上見真章。學校立足專業方向確定品牌理念、實施內容,以校級“匠·心”黨建品牌為驅動,各支部開展“一支部一品牌”黨建特色品牌建設,形成“1+8”黨建品牌建設格局。目前,有3個黨支部被評為全市教育系統標準化規范化示范黨支部;有2個黨支部黨建品牌榮獲全市教育系統優秀支部黨建品牌;學校黨委榮登嘉興市首批黨建高地創建先鋒榜、獲得全市教育系統“紅色堡壘·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吳家宏: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在“以德治校”方面有何創新舉措?
張永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技工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點。學校把紅船精神內涵作為一條主軸貫穿,實施“千日成才”工程,全力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建設。
一是打造“紅船·匠首”文化品牌,根據嘉興紅船起航地文化意象,梳理學校歷史沿革、辦學背景、辦學性質,優化校園精神理念體系,并發揮“紅船精神進校園”示范效應,陸續打造紅船文化走廊、“匠首”石等系列景觀,浸潤式培育技能人才的紅色素養。
二是開展“紅匠”德育品牌建設,設立“匠首學堂”,把工匠精神和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組織“三問三為”“一專兩拓”“匠人匠心”等“一系一品”的學生專業素養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由此,學校實現辦學功能定位由“謀業”轉向“人本”,為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2022年,學校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24項,省級獎項59項,4位學生進入中國國家博物館擔任志愿講解員。
不忘“為了誰”,信守南湖紅船“丹心”
構筑“育訓一體”的育人平臺
吳家宏: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發展作出的重大論斷。學校是怎樣將服務場域由“區域”轉向“全局”,融入職教改革主戰場的?
張永芳:從內部場域上看,一流技師學院應當心懷“國之大者”,全力提升專業綜合實力,做強內功,寫好“育”之文章,保障“質量立校”。
一是遵循“精準供給”的專業設置底層邏輯。對標高端產業、高端企業、高端崗位,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學校相繼開設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新興專業(方向),充分做強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類專業群、做精工業物聯網等信息類專業群、做專旅游電商烘焙等服務類專業群,基本形成“傳統專業+特色專業+新興專業”的結構化專業集群體系,學生就業率99.1%,專業對口率82.06%,留嘉率95%。
二是構建“工學一體”的專業教學特色模式。由工業機器人、計算機網絡應用、烹飪3個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建設專業牽頭,接軌世界技能職業標準(WSOS),實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學賽結合”教學模式改革。學校烹飪(中西式面點)、旅游服務與管理、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等7個專業被列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一體化課改開發項目,出版專業教材29本,開發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1門。
吳家宏:那么在謀劃部署外部場域,全面支撐共同富裕新發展格局上,學校是如何作為的?
張永芳:從外部場域上,一流技師學院應當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面向不同社會群體,唱響“訓”之旋律,為“擴中提低”貢獻力量,成就“技能強校”。
一是建設“e心e意”技能培訓品牌,以“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省首批技能人才評價專家培養基地”為依托,開發面向職前的就業技能提升、服務終身教育的定制化培訓體系,培訓、認定等級覆蓋高級技師到初級工,年均培訓15 000人次以上,職業技能等級認定5 000人次以上。
二是精耕“對口協作”技能幫扶項目,以“勞模工匠學院”入駐為契機,同時持續加強東西協作和山海協作項目,落實屏山學子、若爾蓋學子“隨班就讀”工作。2022年,學校獲評省級終身學習示范基地。
三是凸顯“世賽基地”技能競賽效應,發揮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網絡系統管理項目)作用,參與制定工業機器人等國家職業標準,指導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6名學生獲得2022年“一帶一路”工業機器人離線仿真賽項全國二等獎和上海賽區一等獎。
不忘“依靠誰”,堅守精益求精“匠心”
凝聚“多元協同”的育人力量
吳家宏: 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有何創新舉措?如何確保教師的專業技能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張永芳: 學校貫徹“人才優校”戰略,聚焦產教融合和應用研發,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以“雙師四維九能”教師培育為主線,以“青匠—優匠—精匠—首匠”為教師培育路徑,聚焦勝任力、創新力、影響力和引領力“四力”,精深推進“三格三工程”培養機制,大力實施“四匠”共育計劃。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專業教師隊伍,具有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的教師160余名,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180余名,獲省特級教師、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全國技術能手、省技術能手、省級專業(學科)帶頭人等榮譽130余人次。
吳家宏: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優勢,與企業進行合作辦學,讓學校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未來,學校將如何發揮企業育人主體作用?
張永芳:在發揮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的基礎上,學校將搭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技工教育聯盟建設項目”的東風,加快布好產業學院布局,走好“開放興校”之路。
一是從“點上”精準突破,與重點企業合作,升級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等4大先進制造業技術創新平臺和云想融媒體、智慧新零售等5大現代服務業技術創新平臺,實現市域內重點行業全覆蓋。
二是在“線上”高效融合,完善省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省級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等要素配置,健全“行業指導+校企雙向介入”機制,重點建立互聯網學院、視覺大數據學院、紅色旅游學院、江南儒廚學院等一批現代化產業學院,打造“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特色很鮮明”的本土化雙元制辦學新模式。
三是從“面上”全面鋪開,與全市五縣兩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延伸集團辦學內涵,搞好地方分院辦學,助力區縣技工教育提升辦學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