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曉 張夢昭 張馳
(武昌首義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我國老齡化表現出數目大、發展速度快的特征和趨勢。
根據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中國老齡人口已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占總人口的比重將突破20%,意味著這一階段將進入中度老齡化。大約到2050年左右,我國將經歷老年化進程的高峰期。
由于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等原因,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占比呈快速上升趨勢。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提出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應對當前新形勢,推動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以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由此可以得出,未來一段時間養老產業在中國的拓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在老年群體中,有一群“新老年人”已經步入退休或是接近退休年齡,開始享受養老生活,仍然保持著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活力,擁有著現代化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他們既有傳統老年人的某些特征,也具備了新時代的特點,所以被稱為“新老年人”。
所謂的“新老年人”一般指中國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老人,他們經歷了社會政治動蕩和物質匱乏的歲月,是受益于改革開放與中國經濟急速增長的一代退休老人,由于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他們有著鮮明的群體特征,受教育程度相對而言較高,思想觀念更為開放,有著相對富足的資產,豐富的精神需求,接觸互聯網產業較多。[2]
1.自我意識
與大眾印象中的傳統老年人有所區別的是,“新老年人”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悅己意識逐漸提高。退休后,他們不再有工作的煩惱和壓力,不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而是重視自身需求,嘗試著提升自身素質與綜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很多“新老年人”提升了自我意識,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總結和反思個人的人生經驗。這種意識覺醒可能會促使他們積極探索新事物、追求個人成長,并適應人生不同階段的變化。
2.生活觀念
“新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觀念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這些生活習慣和觀念也受到了所處地域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他們注重家庭和社交關系,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意識和責任感。在經濟方面,許多人逐漸追求高品質、高品位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經濟消費水平也隨之增長。
由于年歲增長“新老年人”們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各種健康問題開始困擾他們,如關節炎、高血壓等老年常見病。“新老年人”開始關注健康飲食,注重養生,在飲食方面逐漸把健康和營養放在首要位置,對食物中的熱量和營養成分比較關注,也同樣追求美味和種類的豐富。“新老年人”的社交圈可能更注重親密關系,他們更喜歡與家人或長期朋友交往,也有不少人傾向于通過興趣愛好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并以此結識新朋友。“新老年人”不僅傾向于傳統的娛樂方式,比如讀書、下棋、散步和旅游等,也開始進行電子游戲、社交媒體和線上娛樂等數字化娛樂。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顯示;KTV下午時段進行消費的群體中,青年群體比50歲以上中“新老年人”數比要低出近兩成。調查的多個KTV中,午間時段組團唱歌的中“新老年人”占來店客人的七成,多為三到七人的唱歌小團體,唱歌時長在三小時至六小時。
不少“新老年人”將自己的訴求通過線上購物軟件的購物車傳遞出來。如報告中寫道:最近兩年內購買美瞳的“新老年人”增加了50%左右,其中近70%是女性;而買面膜、祛疤產品的客戶則分別以近1倍、2倍以上的速度增長。
阿里健康研究院發布的《老年人互聯網健康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新老年人”正在成為數字健康領域逐漸發展壯大的新力量,在互聯網上表達出追求健康生活的訴求。“新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因個體差異而異,包括但不限于健身、插花、樂器、攝影、瑜伽、短視頻主播、唱歌、減肥、美容、美妝等等。[3]
3.觸網行為
互聯網技術正不斷發展,他們也越來越熟練掌握網絡的操作方式,更加依賴網絡和移動設備,“新老年人”普遍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對網絡的接受度較高,他們勇于擁抱變化,使用互聯網的深度和廣度相較于上一代人而言不斷提升,積極在互聯網中展示、表達自我。“新老年人”會尋求親友或同齡人的幫助來學習操作方法,同時也更加注重安全隱私問題。
《中國中老年消費洞察與產業研究報告2022》顯示:60歲以上用戶規模超6000萬,為移動互聯網重要增量來源,銀發人群移動互聯網使用率超20%,他們為移動互聯網“價值洼地”。他們偏好易于使用和理解的簡單界面,城市銀發族觸網行為更加廣泛,二線及以上城市銀發族觸網行為更加廣泛,更傾向于消費類、娛樂社交等內容,移動應用涉獵更多,如教育培訓,生鮮電商,股票,短視頻等。下沉用戶更喜歡看新聞與當地信息,媒介偏好返利優惠、智能設備、股票、短視頻等等。網絡不再僅僅是“新老年人”交流和溝通的渠道,也已經成為他們熱愛生活的表達途徑之一。
4.消費觀念
相較上一代人而言,“新老年人”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通過投資、出租、或銷售財產獲得的收入普遍有所增長,擁有著穩定的養老金收入,經濟狀況較為穩定或有一定經濟實力。他們孕育的后代多為獨生子女,且大部分人在退休前已經完成了買房、子女教育的大額支出,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因此經濟獨立的“新老年人”生活質量較高。
“新老年人”中的很多人有著在休閑娛樂、運動、旅游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和購買力,與年輕人不同的是,他們更理性地消費,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現實需要,相信自己過往的人生閱歷。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新老年人”的消費需求結構變得更加豐富。
當前世界已經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已成為支撐當前和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從本質上講,數字經濟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數字經濟的范疇可以包括所有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和推動生產力的經濟形態。從技術層面來看,新興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都屬于數字經濟的范疇。數字經濟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通過多種方式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社交行為。
數字經濟正快速發展,涉及各個領域,包括電子商務、數字支付、大數據分析、數字娛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數字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深度參與,隨著數字經濟深度的不斷提升,相應的數字經濟產品也在不斷更新,相關服務業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4]
未來數字經濟的趨勢包括更多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更廣泛的互聯網接入和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仍將保持較快速度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和5G網絡等新技術將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并促進數字經濟的增長和創新。同時,隨著人們對數字內容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個人數據保護和隱私安全也將成為重要議題。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推廣和深化,為數字經濟帶來更高效和智能的服務和產品。區塊鏈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將實現數字資產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物聯網技術將推動數字經濟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方向發展。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將進一步成熟,數字經濟將在更廣泛的領域發揮作用,包括醫療、教育、農業等。數字貨幣的發展將使支付方式更加便捷和安全。數字經濟還將為新興產業和就業機會帶來增長,并且有望改善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金融技術公司可以利用區塊鏈和數字支付技術來改變傳統銀行業務模式,并提供更便捷、安全和高效的金融服務。
一大波“新老年人”的需求正在得到解決和刺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跟上了數字化的趨勢。中國最早的一批數字技術機構、企業平臺的創始人和先驅都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因此,大量的60后邁入“新老年人”行列,毫無疑問地從多個方面刷新了傳統的養老觀念、老年社會觀念等,改變了基于舊觀念的養老行業和養老標準。
從基礎的吃穿住用行,到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新老年人”新興的消費需求開始迸發,對供給端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是傳統的日常所需,如衣服、食物、住房、出行和日用品,還包括健康醫療、康復保健等服務,以及文化、體育、藝術、娛樂和旅游,由發達技術運營的智能產品和服務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老年產業與國民產業鏈中的許多領域環環相扣。“智能+”互聯網技術將會極大地提高用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科技的運用將更為智能化、人性化,給締造“新老年人”產業的繁榮時期創造更多機會。
產品服務的設計理念要立足于“新老年人”的需求,從根本上講是為“新老年人”賦能,要解決結合新老人的社群特點的實際需求,要發展設計以加強科技創新,針對普遍性的文化需求,為老齡人群提供更多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推動能夠有效應用的智能技術。
開發并投入使用最新的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中“新老年人”更方便地獲取健康、養老等服務信息。如健康數據追蹤可通過智能手表、智能手機等設備提供,改善“新老年人”生活質量和舒適度的智能家居系統,為“新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提高生活品質。通過研發新的老年產品和服務,滿足“新老年人”對文化教育較高的需求,需要提供更具針對性、包容性的文化教育服務,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老年媒體教育為“新老年人”提供更加形象、生動的教育和文化體驗。“新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需要提供更全面、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數字科技可以改善醫療保健服務質量與效率,積極開發智能輔助設備、智能家居和健康監測、智能看護等智能終端產品,幫助“新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和監測,實現健康護理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社交和娛樂產業將面臨巨大的增長機會,例如在線社交平臺和數字游戲,數字娛樂產品為中“新老年人”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發展老年自駕游、老年體育活動、老年智慧娛樂等產品,形成消費新業態,促進“新老年人”與親人、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助,緩解“新老年人”的孤獨和寂寞。
在產品設計上,還需考慮“新老年人”可能存在視覺、認知、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適度減少信息密度、提高可讀性,以便更好地滿足“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在數字化時代需要注重用戶體驗,并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為“新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老年產業可以與其他行業合作,如家電、互聯網、保險等,共同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這些產業的發展空間將不斷擴大,推動促進經濟發展,形成新動能。
提供適應“新老年人”生理特點的語音識別、手勢控制等多種便捷的互動方式,使產品或服務更符合“新老年人”的認知和操作習慣,使“新老年人”對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更加舒適便捷;推進智慧養老體系,為“新老年人”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在養老領域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推進“互聯網+養老”,鼓勵企業創新,推廣養老科技成果,以數字技術創新推動養老服務的提質升級;探索創新的養老服務模式,如社區養老、家庭養老、互助養老等,結合數字技術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在產品或服務中設置安全檢測機制,加強數據安全保護,保護“新老年人”的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有效防范“新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遭受電信詐騙等安全問題。
1.增加了老年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提升了老年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智能化。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新老年人”對數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需求增加,這為老年產業的產品以及服務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讓老年產品更加智能化、操作簡便,從而提升“新老年人”的使用體驗。
2.增加了“新老年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新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數字技術可以幫助“新老年人”更好地進行健康管理、社交互動、生活輔助等方面的自我管理,促進“新老年人”的積極生活態度。數字化技術可以使中“新老年人”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從而增加他們的興趣和活動范圍,促進他們認知和社交,提高他們適應社會新變化的素質。數字技術可以促進“新老年人”與社會的聯系和參與,減少孤獨感和焦慮感,為“新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會互動渠道。
3.創造了更多老年產業的新業態。數字經濟的發展為老年產業帶來了新的業態和機會,比如智能家居、健康管理、社交互動等方面的產品和服務,為老年產業其他了新的活力。
總之,作為龐大的消費群體,“新老年人”的商業潛力是非常大的。對于這個人群還有很多需求需要考慮,唯有通過理解他們的社群特點和生活需求,結合數字技術,才能創造出最符合他們實際需求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