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大眾對紀錄片有了更高的關注度,電視新聞紀錄片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廣受大眾的關注。電視新聞紀錄片具有宣傳教育、傳遞信息的功能。為提升大眾對電視新聞紀錄片的關注度和認知,目前的電視新聞紀錄片,開始嘗試運用故事化的表現手法,將新聞紀錄片的內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給大眾,也使電視新聞紀錄片具有故事性、戲劇性的特點。故事化呈現方式的運用,實際上就是將故事片的戲劇性特征與新聞紀錄片的紀實性有機結合,能夠使新聞紀錄片的內容更具有吸引力,且能與觀眾產生共鳴。為進一步提升電視新聞紀錄片呈現效果,文章以電視新聞紀錄片中運用的故事化模式作為研究重點,采用文獻分析法概括總結電視新聞紀錄片的概念及創作特征,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具體介紹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的呈現形式和敘事策略。通過研究得知,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呈現形式主要體現在選材故事化、敘事故事化、真實人物故事化這三個方面。為更好地體現電視新聞紀錄片的故事化呈現效果,在具體創作過程中,需要創作者重視影像技巧、細節處理、人物述說方式、剪輯處理技巧等方面。希望通過此次研究,能為相關人員的電視新聞紀錄片創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影像技巧;細節處理;剪輯處理
中圖分類號:G222;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2-0237-03
紀錄片是媒體行業不斷發展衍生的產物,這種媒介產品具有突出的故事性特征,主要是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人生命運、生活經歷、社會事件等。電視新聞紀錄片作為紀錄片中的一種,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人逐漸關注和支持新聞紀錄片采用故事化的方式進行表達[1]。過去,紀錄片多采用平鋪直敘的呈現方式,但隨著大眾接受理念、審美能力、觀看偏好等因素不斷變化,這樣的敘事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大眾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創新勢在必行。
(一)電視新聞紀錄片的概念
電視新聞紀錄片,是以電視為基礎發展,采用采訪、拍攝、編寫解說詞、配音等電視制作方法,向社會公眾傳遞真實信息,反映現實社會環境的一種渠道,具有傳遞信息、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2]。
(二)電視新聞紀錄片創作的特征
在傳承民族文化、記錄歷史變遷等方面,電視新聞紀錄片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由此形成了其獨特性。
其一,真實性。在電視新聞紀錄片中,所拍攝的人物和事件并非虛構或想象,而是真實存在的。在拍攝過程中,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不擺姿勢,不做夸張表演,強調記錄自然美和真實表達。
其二,深度性。不同于傳統電視新聞,電視新聞紀錄片在記錄新聞事件的同時,更具藝術性,主要表現為其是以新聞報道和紀錄片結合的形式來展現特定的現實信息,同時對于信息的傳遞,也強調要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即內容上具有意識形態[3]。
其三,廣泛性。目前電視新聞紀錄片可選擇的主題較為寬泛,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夠很好地滿足大眾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內容豐富多彩。
(一)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的呈現形式
1.選材故事化
選題是紀錄片建筑的基礎,只有基礎扎實了,才能建造高層。首先,在電視新聞紀錄片拍攝前,拍攝者要充分考慮紀錄片的選題,紀錄片選題范圍較為廣泛,包括時政、軍事、社會生活等多領域,拍攝者可從日常生活著手,深入挖掘具有價值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報道[4-5]。其次,雖然電視新聞紀錄片選題的可選性較多,但也需要充分考慮可拍性和藝術價值。要想保證題材既具有故事性又有戲劇性,并非易事,需要創作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挖掘。現實生活中雖然有許多人和事都具有故事性,但能夠引起大眾注意、引發大眾情感共鳴的話題,還需要創作者去發現。在選題時,應注意挖掘有價值、有主題思想的故事主題,以此增強電視新聞紀錄片的藝術價值與人文內涵。
2.敘事故事化
對于電視新聞紀錄片的故事化呈現,僅有一個好的選題還不夠,還要有能感染人的情節、和諧的節奏及扣人心弦的懸念。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也屬于講述的過程,而紀錄片是否具有故事性和感染力,選題好壞、情節設置合理與否、細節處理精細與否,均是關鍵因素。
情節是敘事故事化中一個重要的元素。電視新聞紀錄片可借鑒故事中的藝術手法展開敘事,如運用故事中的情節,通過設置有意思的情節,為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內容增添趣味性[6-7]。對受眾來說,在他們開始關注一件事情時,會更傾向于選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事件,而完整的故事情節應當包括起因、發展、高潮、結局這幾個部分,創作者可按照這一邏輯順序進行創編,完整呈現紀錄片中的故事情節,以此吸引受眾的關注和注意。事實上,在電視新聞紀錄片創作的前期,創作者所做的每個安排,包括采訪、編寫解說詞等,均屬于情節故事化,因襲情節故事化在故事總體建構中非常重要。通常在電視新聞紀錄片中記錄拍攝的內容,已經是過去發生的真實事件,為了讓觀眾對事件發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創作者應適當進行情節的補充,可借助情景再現中的場景模擬、演員演繹、道具擺放等方式還原當時的情景,由此向觀眾呈現出一個完整、富有情感的故事。另外,細節最能打動人的內心,所以在電視新聞紀錄片的故事化敘事中,細節處理也尤為關鍵,是構成角色與事件發展的有效手段。目前,細節捕捉處理是電視新聞紀錄片創作不可或缺的流程,也是電視新聞紀錄片重要的表達方式[8]。
總的來說,在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要想使紀錄片具有更為完整的故事性,并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吸引力和樂趣,就需要重視紀錄片敘事的情節設置和細節處理,由此將電視新聞紀錄片制作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從而推動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真實人物故事化
在電視新聞紀錄片中,既有真實事件,也有真實人物。在故事化敘事過程中,為了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可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進行情節表達,也可通過鏡頭語言表達方式,讓真實事件和人物具有故事性[9]。
故事片更多聚焦于人物心理層面的刻畫,但紀錄片通常局限于人物的外觀表達,難以呈現出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對此,就需要合理運用故事化的敘事方法,通過細節處理、使用長鏡頭等方式,在紀錄片中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實現對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同時,還可借助近景、特寫等方式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及生活中的形態,細致地捕捉人物面部表情,以此來對人物內心活動進行分析[10]。
(二)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的敘事策略
1.影像技巧表達
在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敘事過程中,拍攝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編導和攝影合理規劃鏡頭的運用,確保最終拍攝出來的作品能更加完美地呈現給觀眾。首先,作為電視紀錄片故事化敘事的基礎,紀錄片的故事是通過畫面語言來講述的,創作者應重視鏡頭語言的合理運用。在創作電視新聞紀錄片時,可在故事化敘事的基礎上,借助采訪同期聲、解說詞、現場聲和同步畫面等方式,使鏡頭的畫面更具說服力,提升故事的真實性,從而提高電視新聞紀錄片的質量[11-12]。其次,在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敘事過程中,也可運用長鏡頭的表達方式來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鏡頭,對事件和人物進行不間斷地拍攝,使鏡頭畫面更具有紀實性,進而提升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對觀眾來說,長鏡頭有助于產生身處新聞現場的感受,從而對新聞事件的內容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最后,真實性是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基本屬性,基于這一屬性,在紀錄片進行記錄和拍攝過程中,需要充分保證事件和人物的真實性。通常可采用情景再現的手法來回憶事件當時發生的情景,由此引起人們的共鳴。比如世界上第一部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就采用了情景再現的方式,復原了當時愛斯基摩人生活的原始場景和生活方式。由此可見,在電視新聞紀錄片創作過程中,可采用情景再現的方式作為故事化敘事的補充,提升電視新聞紀錄片內容的完整性,但需要充分關注真實性,如此才能讓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內容更具說服力[13]。
2.細節處理運用
在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敘事過程中,細節處理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可以揭示特殊的新聞事件內容外,最重要的是能突出紀錄片的主題方向,從而給大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主要是因為在處理細節的過程中,通常是通過刻畫人物心理變化或動作、語言等方式來呈現新聞事件,這能極大地提升新聞事件的感染力。要想抓住細節,具體可通過特寫鏡頭來呈現,即通過特寫鏡頭對故事情節和人物進行放大處理,這樣就能夠看到事件的細微變化、人物的面部表情變化,也更能打動人心[14-15]。若能運用好細節處理這一呈現方式,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創作實際上也就成功了一半。對紀錄片創作者而言,在運用細節處理時,應盡可能地使用近景、特寫等方式,讓觀眾能更加詳細地掌握新聞事件內容。
3.人物述說方式
故事化模式在電視新聞紀錄片中的運用,還體現在人物述說方式這一方面。所謂人物述說,具體是指對新聞當事人進行采訪,通過當事人自述的方式來傳遞新聞信息。實際上,對新聞當事人進行采訪的過程,也是對新聞事件進行解說的過程,因此人物述說是電視新聞紀錄片較為重要的一種畫面表達方式[16]。而人物述說,主要是對過去已發生及當場無法記錄的內容進行講述,這種形式主要是從當事人的角度去鋪陳故事,傳遞的通常也是對事件的真實感受,從而增強了電視新聞紀錄片的真實性。解說詞也屬于人物述說的一種,不過其是以第三人稱進行述說。解說詞離不開鏡頭畫面,它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在電視新聞紀錄片中,通過解說詞能對一些無法用鏡頭表達的故事情節進行解說,可以用以交代新聞事件的背景,也可以渲染氣氛、升華主題等,由此將受眾帶到故事中,引發其共鳴。
4.剪輯處理技巧
在電視新聞紀錄片故事化敘事過程中,剪輯處理也非常重要,其主要是對拍攝的畫面進行故事化剪輯,由此為觀眾呈現新聞事件發展的完整過程。而在具體的剪輯處理過程中,可通過設置懸念、人物鋪墊、交叉敘事、角色布局等多種技巧來增強新聞事件的故事性[17]。為了使紀錄片更具有故事性,在剪輯時要注意故事的先后順序和邏輯,也要選擇具有情節性的事件來構成紀錄片,然后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突顯電視新聞紀錄片的戲劇性效果,以此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和關注。首先,應在編輯時篩選故事材料,完成編輯后,在剪輯時選擇具有價值、具有敘事性且可利用的素材;其次,在整合這些素材的基礎上,按照故事的先后順序和邏輯進行剪輯,使電視新聞紀錄片更具有故事性;最后,運用設置懸念、矛盾沖突等方式,使電視新聞紀錄片更具有戲劇性[18]。另外,在剪輯過程中,把握好敘事節奏也非常重要,在具體的節奏處理過程中,可在突出故事敘事性的前提下,適當放松,使紀錄片更加生動。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加多元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新聞紀錄片就需要進行創新發展。尤其是當下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大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如何讓大眾了解更多的真實社會現象,是電視新聞紀錄片創作過程中需要著重思考的一個問題。同時,如何運用故事化的形式將電視新聞紀錄片完整呈現出來,借助更精彩的情節來吸引大眾,引發情感共鳴,也是當下電視新聞紀錄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劉芳宇.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故事化敘事的應用分析[J].藝術評鑒,2023(5):161-164.
[2] 于菲.故事化敘事技巧在紀錄片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報業,2023(2):72-73.
[3] 吳桐.試析紀錄片的故事性與真實性[J].北方傳媒研究,2022(6):65-67.
[4] 武亦文.新媒體時代紀錄片故事化創作策略[J].中國報業,2022(21):94-95.
[5] 孟昭章.紀錄片《山里山外》的故事化敘事策略[J].視聽,2022(10):132-134.
[6] 馮語嘉,閆少華.新時代文化紀錄片的價值構建研究[J].文化產業,2022(26):34-36.
[7] 孫天宇.淺析故事性對紀錄片創作過程的影響[J].戲劇之家,2022(22):184-186.
[8] 董虎凌.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故事化敘事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14):110-112.
[9] 王海衛,薛潤潔,張金秋.淺議紀錄片故事化創作策略[J].影視制作,2022,28(6):78-82.
[10] 湯文靖,王密林.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的故事化敘事創新[J].電視研究,2022(6):95-96.
[11] 史巖,史哲宇.歷史溯源與現實圖景:關于紀錄片故事化的再思考[J].中國電視,2022(5):73-79.
[12] 徐曼,孫瑋.人物紀錄片的故事化表達[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7):128-130.
[13] 樊靜.講好故事才能做好紀錄片[J].記者搖籃,2022(2):3-4.
[14] 張澤華.發掘·旁觀·重塑:“觀察型紀錄片”的故事化敘事[J].電影文學,2021(23):71-75.
[15] 樊靜.在紀錄片中如何講好故事[J].記者搖籃,2021(11):132-133.
[16] 林斌.現實題材紀錄片講好故事的思考[J].采寫編,2021(10):144-145.
[17] 趙倬.電視紀錄片創作中的敘事藝術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6):162-164.
[18] 于軍.電視紀錄片鏡頭語言文化分析[J].新聞前哨,2021(6):70-71.
作者簡介 楊曉玉,記者,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編導,研究方向:電視新聞采編、新聞專題與紀錄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