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卓
小兒腹瀉是兒科臨床實踐中比較多見的疾病, 其傳染性較大, 容易導致流行性發病, 且因為4 歲以下的幼兒消化系統發育還沒有完全, 導致胃腸道的傳導和吸收能力較弱, 應對外部刺激的抵抗力也很弱, 與成人免疫能力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出現飲食不潔或進食不節制, 患兒消化道無法對外部的刺激產生抵抗, 導致腸道內環境紊亂, 誘發小兒出現腹瀉, 可將其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1]?,F在臨床對小兒腹瀉的基本治療策略, 大體是用蒙脫石散止瀉, 同時給予抗感染、控制飲食、靜脈補液與電解質維持機體水液電解質平衡, 但蒙脫石散的藥理作用是產生一個保護消化道黏膜的屏障, 能夠短時間內迅速減輕小兒腹瀉的不適反應, 同時使用抗生素會導致小兒腸道菌群失調, 可能加重腹瀉甚至產生其他消化道癥狀[2]。本試驗通過比較聯合使用蒙脫石散與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和單獨口服蒙脫石散的療效, 尋找一種可靠、有效、方便、安全的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F將詳細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門診收治的50 例腹瀉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 例。觀察組男14 例, 女11 例;年齡7 個月~7 歲, 平均年齡(4.2±1.5)歲;病程18~60 h, 平均病程(32.6±9.1)h;腹瀉癥狀分級:輕級8 例, 中級11 例, 重級6 例;伴有輕度脫水10 例,中度脫水7例, 重度脫水8例。對照組男15例, 女10例;年齡8 個月~6 歲, 平均年齡(4.1±1.2)歲;病程16~58 h,平均病程(31.8±8.7)h;腹瀉癥狀分級:輕級7 例, 中級10 例, 重級8 例;伴有輕度脫水9 例, 中度脫水9 例,重度脫水7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腹瀉癥狀分級 脫水程度男女平均病程(h)輕級 中級 重級 輕度 中度 重度觀察組 25 14 11 4.2±1.5 32.6±9.1 8 11 6 10 7 8對照組 25 15 10 4.1±1.2 31.8±8.7 7 10 8 9 9 7 χ2/t/Z 0.082 0.260 0.318 0.549 0.021 P>0.05 >0.05 >0.05 >0.05 >0.05
1.2 診斷標準 符合2017 年第9 版《兒科學》中相關診治標準[3]。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以上臨床診斷標準;②患兒家長均了解研究項目內容,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兒;②長期難愈性腹瀉患兒;③伴有顱內占位等疾病患兒;④考慮痢疾患兒;⑤伴有嚴重消化系統或伴有器質性改變患兒;⑥智力發育遲緩患兒;⑦對治療藥物過敏患兒;⑧由變態反應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所致的腹瀉患兒。
1.5 治療方法 在病因學檢查或檢查結果出來前, 所有患兒均不接受抗病毒治療。如果患兒有輕度至中度脫水, 可給予口服補充口服補液鹽(ORS)溶液。治療期間, 每次腹瀉給予口服補液1 次, 50~100 ml/次。對重度脫水患兒, 給予糾正酸中毒和脫水癥狀, 可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適當補充鈣、鉀。不符合脫水標準的患兒將不服用特殊補液或僅口服米湯和鹽溶液。對照組在以上基礎上聯合蒙脫石散(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3089, 規格:3 g/袋)口服治療。<1 歲的患兒給予1/3 袋/次, 3 次/d;1~2 歲的患兒給予1/2 袋/次, 3 次/d;2~3 歲的患兒給予1/2 袋/次,4 次/d;>3 歲的患兒給予1 袋/次, 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19993065, 規格:210 mg/粒)口服治療, 2~3 粒/次, 2 次/d。兩組均治療4 d。
1.6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尿常規異常、頭痛、惡心嘔吐、心悸)發生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治療4 d 后, 大便頻次和質地徹底恢復正常, 不適癥狀和體征徹底消失;顯效:治療4 d 后, 大便頻次減少>70%, 質地明顯好轉, 不適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有效:治療4 d 后, 大便頻次減少30%~70%, 質地有所緩解, 不適癥狀和體征較前有所減輕;無效:大便頻次和質地、不適癥狀及體征都沒有任何好轉, 甚至有所惡化??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痊愈18 例, 顯效4 例, 有效2 例, 無效1 例。對照組痊愈10 例, 顯效6 例, 有效3 例, 無效6 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7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 %)
2.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尿常規異常1 例, 惡心嘔吐2 例;對照組尿常規異常1 例, 頭痛1 例, 惡心嘔吐1 例, 心悸1 例。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
通過調查發病原因結果證實, 誘發小兒腹瀉的病因種類較多, 且小兒腹瀉的病理生理改變也多種多樣[4]。以前臨床多使用抗生素對其對癥治療, 但根據現階段臨床觀察發現, 使用抗生素無法改善非感染性腹瀉患兒的癥狀, 且如果長期濫用抗生素還會誘發小兒腸道菌群失調, 導致小兒腹瀉惡化, 同時加重小兒耐藥性的概率增加[5]。通過現階段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及臨床觀察表明, 對乳糖無法吸收會導致非感染性腹瀉, 這是誘發小兒腹瀉的重要病因, 并由此引發腸道菌群紊亂、腸道吸收功能不全、腸道活動異常亢奮等病理原因, 進一步加重小兒腹瀉癥狀[6]。蒙脫石散是保護消化道黏膜的藥物, 多被用來改善小兒腹瀉的癥狀[7], 其具有極強的固定、吸附及抑制消化道病菌、毒素、病原體的功效, 能通過增強消化道黏膜的彈性及黏膜與凝膠間的內部聚合力, 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及腸道黏膜屏障防御功能[8]。此次試驗結果證明, 通過聯合使用蒙脫石散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對小兒腹瀉進行治療, 可以顯著減輕小兒腹瀉反應, 減少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9]。分析此次試驗結局可知,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的主要成份是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 可以顯著改善小兒的腸道保護及傳導能力, 是對人體有益處的抗菌復方藥物。相關試驗證實[10], 聯合使用蒙脫石散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改善小兒腹瀉的治療效果, 顯著優于單獨使用蒙脫石散治療。本次研究顯示, 觀察組痊愈18 例, 顯效4 例, 有效2 例, 無效1 例。對照組痊愈10 例, 顯效6 例, 有效3 例, 無效6 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7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尿常規異常1 例, 惡心嘔吐2 例;對照組尿常規異常1 例, 頭痛1 例, 惡心嘔吐1 例, 心悸1 例。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聯合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和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 效果明顯, 安全可靠, 可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