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此病因較多病因導致胰酶激活, 主要特征為胰腺局部炎癥反應[1]。此病在發展中極易產生全身炎癥反應, 如果不對患者采取及時有效治療, 嚴重情況下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較大的威脅[2]。為此, 本次研究對象為120 例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其就診時間為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 分析應用烏司他丁聯合奧曲肽治療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研究結果詳見下文。
1.1 一 般 資 料 選 取 本 院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60 例。對照組男31 例(51.67%)、女29 例(48.33%), 平均年齡(47.83±3.65)歲,平均病程(1.43±0.32)d。實驗組男28 例(46.67%)、女32 例(53.33%), 平均年齡(47.84±3.45)歲, 平均病程(1.42±0.14)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奧曲肽治療:先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 例如給予患者禁食、連續胃腸減壓以及進行抗感染、抑酸和糾正水電解質酸堿等治療。奧曲肽(錦州奧鴻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570, 規格:1 ml∶0.1 mg)治療方法:將 0.1 mg 奧曲肽加入到20 ml生理鹽水(9%)中予以混合, 采取靜脈推注治療, 隨后按照患者的體質量以25~50 μg/h 進行靜脈泵入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 患者需要治療2 個療程。
1.2.2 實驗組 給予患者烏司他丁聯合奧曲肽治療:先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 例如給予患者禁食、連續胃腸減壓以及進行抗感染、抑酸和糾正水電解質酸堿等治療。奧曲肽治療方法:將0.1 mg 奧曲肽加入到20 ml 生理鹽水(9%)中予以混合, 采取靜脈推注治療,隨后按照患者的體質量以25~50 μg/h 進行靜脈泵入治療。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133, 規格:5 萬單位)治療方法:將烏司他丁3000 U/kg 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 中予以混合, 進行靜脈滴注治療, 每12 小時進行1 次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 患者需要治療2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及治療前后血流指標、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血流指標包括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血栓長度、血小板粘附率。并發癥包括急性腎炎、肝功能衰竭、胰腺腦病。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腹痛、血尿等臨床癥狀體征及淀粉酶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腹痛、腹脹、血尿等臨床癥狀體征及淀粉酶明顯改善, 實驗室檢測指標也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沒有改善, 甚至可能出現死亡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指標比較 實驗組治療前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血栓長度、血小板粘附率分別為(6.43±0.46)mPa·s、(2.15±0.12)mPa·s、(56.43±24.63)mm、(83.65±3.67)%, 治 療 后 分 別 為(5.46±0.32)mPa·s、(1.76±0.13)mPa·s、(25.68±12.67)mm、(35.67±2.48)%;對照組治療前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血栓長度、血小板粘附率分別為(6.47±0.38)mPa·s、(2.17±0.13)mPa·s、(56.59±24.56)mm、(83.37±3.75)%, 治 療 后 分 別 為(5.89±0.23)mPa·s、(1.95±0.16)mPa·s、(45.76±11.43)mm、(57.56±2.47)%。治療前, 兩組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血栓長度、血小板粘附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血栓長度、血小板粘附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血流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全血高切粘度(mPa·s) 血漿粘度(mPa·s) 血栓長度(mm) 血小板粘附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60 6.43±0.46 5.46±0.32a 2.15±0.12 1.76±0.13a 56.43±24.63 25.68±12.67a 83.65±3.67 35.67±2.48a對照組 60 6.47±0.38 5.89±0.23 2.17±0.13 1.95±0.16 56.59±24.56 45.76±11.43 83.37±3.75 57.56±2.47 t 0.519 8.452 0.876 7.139 0.036 9.115 0.413 48.443 P 0.605 0.000 0.383 0.000 0.972 0.000 0.680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 反應蛋白比較 實驗組治療前及治療后5、10 d 的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分別為(174.32±56.74)、(126.78±56.32)、(114.56±46.78)mg/L。對照組治療前及治療后5、10 d 的血清C 反 應 蛋 白 水 平 分 別 為(174.57±54.32)、(147.90±42.87)、(156.62±72.65)mg/L。治療前, 兩組C 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5、10 d, 實驗組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 反應蛋白比較( ±s, m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 反應蛋白比較( ±s, mg/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5 d 治療后10 d實驗組 60 174.32±56.74 126.78±56.32a 114.56±46.78a對照組 60 174.57±54.32 147.90±42.87 156.62±72.65 t 0.025 2.311 3.770 P 0.980 0.023 0.000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67%(1/60), 其中急性腎炎1 例、占比1.67%, 肝功能衰竭0 例, 胰腺腦病0 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1.67%(7/60), 其中急性腎炎2 例、占比3.33%, 肝功能衰竭2 例、占比3.33%, 胰腺腦病3 例, 占比5.00%。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該病可導致全身性炎癥反應, 嚴重情況下可影響多器官功能, 進而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較大的威脅[3-5]。烏司他丁是從人尿中提取出的一種酸性糖蛋白, 其能夠對胰蛋白酶等各種胰酶活性予以抑制, 屬于蛋白酶抑制劑[6-8]。該藥物能夠促使溶酶體膜抑制溶酶體酶釋放, 同時能夠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生成[9,10]。奧曲肽具有生長抑素的藥理作用, 其能夠抑制胃腸道和胰腺分泌, 降低胰酶的分泌[11,12]。同時該藥不會促進腸蠕動, 因此可以減少腹痛、腹脹。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血栓長度、血小板粘附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5、10 d, 實驗組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C 反應蛋白屬于非特異性急性反應性蛋白, 在相關研究中得知, C 反應蛋白含量增加關系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預后。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烏司他丁與奧曲肽聯合使用能夠對胃腸運動予以抑制, 改善微循環, 進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烏司他丁聯合奧曲肽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效果顯著, 能夠對改善患者的血流指標, 提高治療效果,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