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娟 陳新 王艷 逄琳 曹清紅
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 多見于老年人群, 發病早期會出現腎小球結節樣變、小動脈玻璃樣變, 誘發局部炎癥反應, 造成腎功能損傷, 影響患者腎功能狀態, 出現持續微量白蛋白尿狀態。前列地爾(Alprostadil)為糖尿病神經病變重要治療藥物,通過影響血流動力學、微循環狀態, 以改善器官組織生理功能[1]。貝前列素鈉為抑制血小板凝聚藥物, 可改善慢性動脈閉塞性疾病引發的器官組織功能障礙。為此, 本次研究選取88 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評價以上兩種藥物聯合治療臨床價值,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8 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4 例。對照組男26 例, 女18 例;年 齡60~79 歲, 平均年齡(70.10±3.46) 歲;糖尿病病程3~24 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6.25±5.92)年;糖尿病腎病病程1~5 個月, 平均糖尿病腎病病程(3.14±0.75)個月;觀察組男28 例, 女16 例;年齡61~82 歲, 平均年齡(71.43±4.25)歲;糖尿病病程4~26 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6.33±5.59)歲;糖尿病腎病病程1~7 個月, 平均糖尿病腎病病程(3.26±1.0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糖尿病病程(年) 平均糖尿病腎病病程(個月)男女對照組 44 26 18 70.10±3.46 6.25±5.92 3.14±0.75觀察組 44 28 16 71.43±4.25 6.33±5.59 3.26±1.00 χ2/t 0.192 1.610 0.065 0.637 P 0.661 0.111 0.948 0.526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2];②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正常, 微量白蛋白尿;病理表現出腎小球結節樣病變、小動脈玻璃樣變;③年齡≥60 歲;④患者精神狀態正常, 可配合完成治療;⑤患者、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②藥物過敏史;③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女性;④出血傾向, 或合并出血癥狀者;⑤合并泌尿系統感染、酮癥酸中毒、腎炎、腎病綜合征等疾病;⑥原發性高血壓。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 均接受降糖(控制空腹血糖<7 mmol/L)、降壓[降至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 舒張壓<90 mm Hg]等對癥治療, 并予以優質低蛋白飲食。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予以前列地爾(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80024)靜脈滴注治療, 10 μg/次, 1 次/d, 持續治療2 周。觀察組應用貝前列素鈉(日本Toray Industries,Inc.Mishima Plant, 國藥準字J20180037) 口服治療,40 μg/次, 3 次/d, 持續治療2 周后, 靜脈滴注前列地爾,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LAP、PCX、NF-κB、Scr、BUN、UAER)、炎癥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相關臨床癥狀改善, 尿蛋白較治療前下降>50%;有效:相關臨床癥狀改善, 尿蛋白較治療前下降30%~50%;無效:未能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腎功能指標:包括LAP、PCX、NF-κB、Scr、BUN、UAER, LAP、PCX、NF-κB 以酶聯免疫法檢測;Scr、BUN 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UAER以免疫比濁法測定。炎癥因子:包括TNF-α、IL-6、hs-CRP, 均以酶聯免疫法測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中治療顯效19 例、有效24 例、無效1 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7.73%;對照組中治療顯效16 例、有效21 例、無效7 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4.09%。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50, P=0.026<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 前, 兩 組 患 者LAP、PCX、NF-κB、Scr、BUN、UAER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AP(9.42±2.10)U/L、PCX(1.59±0.38)mg/ml、NF-κB(233.03±48.70)pg/ml、Scr(64.98±9.25)μmol/L、BUN(4.06±1.30)mmol/L、UAER(57.06±7.87)μg/min均低于對照組的(11.02±2.67)U/L、(2.67±0.49)mg/ml、(301.76±41.08)pg/ml、(81.16±9.78)μmol/L、(4.78±1.21)mmol/L、(81.00±9.63)μg/min,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指標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4) 觀察組(n=44) 對照組(n=44) 觀察組(n=44)LAP(U/L) 15.93±2.34 15.96±2.45 11.02±2.67 9.42±2.10a PCX(mg/ml) 3.31±0.35 3.34±0.42 2.67±0.49 1.59±0.38a NF-κB(pg/ml) 387.12±43.15 392.27±52.02 301.76±41.08 233.03±48.70a Scr(μmol/L) 118.13±8.49 120.49±9.15 81.16±9.78 64.98±9.25a BUN(mmol/L) 5.35±1.36 5.40±1.42 4.78±1.21 4.06±1.30a UAER(μg/min) 110.76±9.42 117.12±10.23 81.00±9.63 57.06±7.87a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TNF-α、IL-6、hs-CRP 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TNF-α(26.85±4.79)ng/L、IL-6(15.12±3.27)ng/L、hs-CRP(3.59±1.02)mg/L 均低于對照組的(29.40±5.20)ng/L、(17.49±3.48)ng/L、(4.33±1.00)mg/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時間 組別 例數 TNF-α(ng/L) IL-6(ng/L) hs-CRP(mg/L)治療前 對照組 44 35.61±4.26 22.36±4.28 7.53±1.27觀察組 44 36.02±5.33 23.18±4.54 7.60±1.36 t 0.399 0.872 0.250 P 0.691 0.386 0.804治療后 對照組 44 29.40±5.20 17.49±3.48 4.33±1.00觀察組 44 26.85±4.79a 15.12±3.27a 3.59±1.02a t 2.392 3.292 3.436 P 0.019 0.001 0.001
2.4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前列地爾為一種前列腺素, 采用靜脈注射治療,可擴張外周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 抑制血小板凝集, 促進血栓周圍活化的血小板逆轉, 提升血小板變性能力;同時可促進甘油三酯水解, 降低血液粘稠度, 以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 減輕腎臟功能損傷[3-6]。貝前列素鈉通過作用在血小板、血管平滑肌上前列環素受體, 激活腺苷酸環化酶, 抑制鈣離子內流, 抑制血栓素A2形成,在對糖尿病腎病治療期間可改善高血糖引發的微栓塞,恢復腎臟細胞血流灌注, 改善其腎臟功能[7-10]。
本次研究中, 對觀察組老年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以上兩種藥物聯合治療, 結果發現,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73%高于對照組的84.0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50, P=0.026<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LAP(9.42±2.10)U/L、PCX(1.59±0.38)mg/ml、NF-κB(233.03±48.70)pg/ml、Scr(64.98±9.25)μmol/L、BUN(4.06±1.30)mmol/L、UAER(57.06±7.87)μg/min 均低于對照組的(11.02±2.67)U/L、(2.67±0.49)mg/ml、(301.76±41.08)pg/ml、(81.16±9.78)μmol/L、(4.78±1.21)mmol/L、(81.00±9.63)μg/min,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TNF-α(26.85±4.79)ng/L、IL-6(15.12±3.27)ng/L、hs-CRP(3.59±1.02)mg/L 均低于對照組的(29.40±5.20)ng/L、(17.49±3.48)ng/L、(4.33±1.00)mg/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為, LAP 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種組織中, 在發生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等情況時, LAP 水平會隨之升高;足細胞為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 附著在腎小球基底膜, 與腎小球基底膜、血管內皮細胞共同構成腎小球血液濾過屏障,在出現腎功能損傷后, PCX 水平隨之升高;NF-κB 是細胞內重要轉錄因子, 其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通路可誘發細胞凋亡, 其水平上升與炎癥因子反應程度相關;Scr、BUN、UAER 為臨床常見腎功能指標, 其指標上升提示腎功能損傷嚴重;在接受前列地爾+貝前列素鈉治療后, 患者局部微循環狀態改善, 缺血、缺氧引發的腎臟細胞炎癥損傷程度改善, 腎臟細胞生理學功能改善, 進而降低LAP、PCX、NF-κB、Scr、BUN、UAER 水平以及炎癥反應水平[11,12]。同時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證實聯合應用治療的安全性理想。
綜上所述, 對老年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前列地爾+貝前列素鈉治療, 可提升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腎臟功能, 降低炎癥因子水平, 且治療安全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