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劉海英 孫琳林 趙志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難治性慢性疾病, 表現為不完全可逆的進行性加重氣流受限[1]。AECOPD 多由感染、理化因素刺激等誘發, 此時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癥狀明顯加重, 呼吸功能不同程度下降, 容易發生呼吸肌疲勞, 導致呼吸衰竭的風險明顯增大, 需要臨床及時干預治療[2]。常規西醫治療缺乏特效方法, 無法阻止肺功能的惡化, 對呼吸肌疲勞的改善效果有限[3]。中醫認為, 本病多辨證為肺脾氣虛證, 采用針灸治療可補益脾肺, 調整臟腑功能, 恢復氣機升降, 達到改善呼吸功能、緩解呼吸肌疲勞的效果[4]。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針灸療法對改善AECOPD 患者呼吸肌疲勞的作用,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12 月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和福清市中醫院收治的84 例AECOPD 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2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AECOPD 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 年更新版)》[5]中診斷標準;②COPD 分級在Ⅰ~Ⅲ級;③存在急性發作癥狀, 肺功能FEV1/FVC<70%;④存在呼吸肌疲勞癥狀, 呼吸淺快, 呼氣延長, 呼吸困難等癥狀, 聽診哮鳴音, 查體胸腹矛盾運動, 輔助呼吸肌活動, 肺功能檢查MIP 低于正常值的30%;⑤中醫辨證屬于肺脾氣虛證, 存在咳喘、咳痰、呼多吸少, 自汗,氣短, 乏力、肢體浮腫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②合并精神或認知障礙;③暈針;④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 給予患者持續低流量吸氧, 1~2 L/min, 15 h/d;靜脈滴注頭孢呋辛1.5 g/次, 2 次/d。感染嚴重者加用乳酸左氧氟沙星0.3 g 靜脈滴注, 1 次/d;霧化吸入特布他林2 ml+布地奈德混懸液2 ml, 2 次/d;靜脈滴注鹽酸氨溴索30 mg/d。喘息嚴重者靜脈滴注多索茶堿0.2 g+10%葡萄糖溶液100 ml, 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灸療法,取雙側天樞、大橫、帶脈以及定喘、膻中、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痰多粘稠者輔以肺俞、豐隆[6];直刺進針, 只捻轉不提插, 得氣后輕度捻轉、慢頻率操作3 min, 之后留針30 min, 1 次/d, 隔日1 次, 共治療14 次。兩組均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中醫證候積分, 包括咳嗽、喘息、咳痰、自汗氣短、神疲乏力等, 由無到重分別為0、1、2、3 分。②mMRC 評分、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6MWT:mMRC 評分總分0~4 分, 得分與呼吸困難程度呈正比;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總分0~5 分,得分與頸部肌肉收縮程度呈正比;進行6MWT, 記錄6 min 內步行距離。③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臨床控制:呼吸肌疲勞癥狀基本消失, 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0%, 肺功能明顯改善;顯效:呼吸肌疲勞癥狀顯著減輕, 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90%, 肺功能有所改善;有效:呼吸肌疲勞癥狀有所緩解, 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69%, 肺功能穩定且無明顯惡化;無效:呼吸肌疲勞癥狀仍在或加重, 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 肺功能進一步惡化[7]。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④肺功能及呼吸肌疲勞指標, 包括FVC、FEV1%pred、FEV1/FVC、MVV、MIP。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咳嗽、喘息、咳痰、自汗氣短、神疲乏力等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咳嗽、喘息、咳痰、自汗氣短、神疲乏力等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咳嗽 喘息 咳痰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2.46±0.28 0.96±0.15a 2.42±0.30 0.91±0.17a 2.45±0.31 0.92±0.14a對照組 42 2.48±0.26 1.53±0.21 2.43±0.31 1.48±0.22 2.47±0.33 1.53±0.24 t 0.339 14.314 0.150 13.287 0.286 14.228 P 0.735 0.000 0.881 0.000 0.775 0.000組別 例數 自汗氣短 神疲乏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2.34±0.32 0.89±0.13a 2.37±0.31 0.95±0.18a對照組 42 2.32±0.31 1.46±0.25 2.36±0.32 1.57±0.24 t 0.291 13.110 0.146 13.394 P 0.772 0.000 0.885 0.000
2.3 兩組mMRC 評分、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6MWT比較 治療前, 兩組mMRC 評分、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6MWT 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MRC 評分、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6MWT 明顯長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mMRC 評分、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6MWT 比較( ±s)

表3 兩組mMRC 評分、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6MWT 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mMRC 評分(分) 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分) 6MWT(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2.15±0.46 0.91±0.24a 2.28±0.59 1.37±0.50a 278.54±63.75 339.41±53.67a對照組 42 2.17±0.42 1.58±0.33 2.26±0.60 1.83±0.56 280.12±62.83 303.29±51.26 t 0.208 10.641 0.154 3.971 0.114 3.154 P 0.836 0.000 0.878 0.000 0.909 0.000
2.4 兩組肺功能及呼吸肌疲勞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FVC、FEV1%pred、FEV1/FVC、MVV、MIP 比 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FVC、FEV1%pred、FEV1/FVC、MVV、MIP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功能及呼吸肌疲勞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肺功能及呼吸肌疲勞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FVC(L) FEV1%pred(%)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1.94±0.47 2.63±0.54a 52.67±10.74 60.32±11.26a 51.46±10.91 57.96±11.84a對照組 42 1.95±0.50 2.01±0.56 52.82±11.03 54.15±11.64 51.21±11.27 53.02±10.39 t 0.094 5.165 0.063 2.469 0.103 2.032 P 0.925 0.000 0.950 0.016 0.918 0.045組別 例數 MVV(L) MIP(kPa)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31.46±9.12 36.20±10.04a 3.01±1.23 3.84±1.35a對照組 42 30.97±8.99 31.45±9.26 3.07±1.21 3.18±1.26 t 0.248 2.254 0.225 2.316 P 0.805 0.027 0.822 0.023
COPD 的發病機制復雜, 屬于中醫“肺脹”、“喘證”等范疇, 臟腑功能虧虛, 肺脾氣虛是主要的病機, 導致機體衛外不固, 易于受外邪侵襲, 致急性發病[8]。脾虛則水谷精微無以化生, 肌肉筋骨失于濡養, 肌肉軟弱無力, 甚至萎弱不用[9]。因此, AECOPD 肺脾氣虛證常存在呼吸肌疲勞, 需要臨床進行針對性治療。
病理研究顯示, AECOPD 患者存在呼吸道、肺部炎癥反應, 此時肺通氣及換氣功能受限, 胸廓上抬, 隔肌低平, 輔助呼吸肌收縮力下降, 隔肌縮短40%, 肋間外肌和輔助吸氣肌縮短<20%, 導致呼吸肌疲勞[10,11]。西醫治療AECOPD 呼吸肌疲勞多從控制AECOPD 病情入手, 通過綜合應用止咳、平喘、解痙等藥物, 通過控制癥狀方式來改善呼吸肌功能, 但效果不一, 部分患者可因病情反復發作而加重呼吸肌疲勞, 最終進展為呼吸衰竭[12]。
針灸是特色中醫治療手段, 根據肺脾氣虛證這一辨證, 選取調補脾肺、宣肺理氣等穴位進行治療[13]。關元、氣海可通調全身之陰陽, 培本固元, 升陽舉陷,引氣歸元, 補益后天之本, 促進氣血精微的生化, 與中醫“培土生金”之法類似[14];天樞、大橫、帶脈調理脾胃, 補益氣血;定喘、膻中可恢復肺氣升降、止咳平喘;足三里、三陰交可調補臟腑功能, 補益后天, 增強氣血。諸穴配伍可有效益氣健脾、培土生金, 恢復肺氣宣肅, 改善肺功能, 緩解呼吸肌疲勞[1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mMRC 評分、輔助呼吸肌動用評分、6MWT、肺功能及呼吸肌疲勞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針灸治療AECOPD 呼吸肌疲勞有良好效果, 能有效培本固元, 調補脾肺, 促進氣血化生, 濡養肌肉, 從而緩解呼吸肌疲勞, 提高對AECOPD 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針灸療法治療AECOPD 呼吸肌疲勞的作用確切, 能發揮中醫治療的優勢, 達到改善肺功能、減輕呼吸肌疲勞的效果, 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