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玲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整形修復外科 開封 475000)
嬰幼兒混合型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血管良性腫瘤,是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內皮細胞病變所致,以頭頸部較為常見[1]。嬰幼兒混合型血管瘤臨床主要以皮膚顏色、形態改變及皮膚隆起為主要特征,易出現感染、出血、潰瘍及壞死,若延誤治療,血管瘤可擴散至皮膚范圍以外,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誘發機體功能性障礙、毀形性損害或呼吸道堵塞等,危及患兒生命安全[2~3]。目前,臨床治療嬰幼兒混合型血管瘤的主要方式包括冷凍、手術、藥物、注射硬化劑等手段,其中藥物治療較為常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期應用易出現多種毒副作用[4]。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是國際上治療皮膚血管性疾病的一線方法,是基于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設計的液體激光,具有安全性高、并發癥少的優勢[5~6]。本研究選取醫院收治的92 例混合型血管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聯合曲安奈德治療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2 月至2022 年12月醫院收治的混合型血管瘤患兒92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 例。觀察組男15例,女31 例;年齡2~18 個月,平均年齡(9.26±0.56)個月;發病部位:軀干15 例、四肢12 例、面部19 例;體質量3.26~11.19 kg,平均體質量(8.24±0.41)kg。對照組男16 例,女30 例;年齡1~17 個月,平均年齡(9.24±0.58)個月;發病部位:軀干14 例、四肢11例、面部21 例;體質量3.21~11.23 kg,平均體質量(8.21±0.39)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01109)。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經臨床確診為血管瘤;(2)患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免疫系統疾病者;(3)存在血管畸形、內臟血管瘤者;(4)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國藥準字H33020762)治療。將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與濃度為2%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23777)混合,1~5 ml/次。在上述基礎上,觀察組采用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治療儀(美國賽諾秀公司)治療。根據患兒年齡、皮損部位、面積、顏色及血管粗細,設置合適的參數,脈寬0.45~10 ms,能量7~14 J/cm2,光斑重疊面積<10%,術前無須麻醉,術后外搽紅霉素眼膏(國藥準字H53020376),治療面積較大者可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間隔30 d。兩組均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血管瘤情況、血流動力學指標、生活質量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1)臨床療效。治愈:患兒治療后皮膚結構、顏色正常,瘤體完全消失且無瘢痕;顯效:患兒治療后皮膚結構、顏色明顯好轉,瘤體較治療前縮小75%~99%,存在輕微瘢痕;有效:患兒治療后皮膚結構、顏色有所改善,瘤體較治療前縮小50%~74%,存在凹陷性瘢痕;無效:患兒治療后皮膚結構、顏色未改善,甚至加重,瘤體較治療前縮小<50%,存在明顯瘢痕。(2)血管瘤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后記錄兩組患兒瘤體直徑、面積及厚度。(3)血流動力學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Philips 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血管阻力系數和血流峰值。(4)生活質量。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中文版嬰兒血管瘤特異性生活質量問卷(IH-QOL)評估兩組患兒生活質量(由患兒家屬填寫),共4 個維度,包括父母的心理功能(PPF)、父母的情感功能(PEF)、孩子相關的社會交往(CSI)和孩子的身體癥狀(CPS),共28 個條目,每項0~4 分。從來不會計為0 分,很少會計為1 分,有時會計為2 分,經常會計為3 分,一直會計為4 分,得分越高表明嬰幼兒血管瘤對患兒及其父母的生活質量影響越大。(5)不良反應。包括瘢痕、水皰、惡心、膚質改變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血管瘤情況對比 兩組治療前血管瘤瘤體直徑、瘤體厚度及瘤體面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瘤體直徑、瘤體厚度及瘤體面積均縮小,且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瘤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血管瘤情況對比(±s)
瘤體面積(cm2)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瘤體直徑(mm)治療前 治療后瘤體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t P 17.29±2.14 17.32±2.17 0.067 0.947 1.69±0.25 0.72±0.18 21.356 0.000 15.18±1.89 15.22±1.86 0.102 0.919 1.54±0.27 0.65±0.19 18.283 0.000 9.35±1.72 9.38±1.74 0.083 0.934 1.65±0.31 0.68±0.18 18.353 0.000
2.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PPF、PEF、CSI、CPS 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s)

表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s)
CPS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PPF治療前 治療后PEF治療前 治療后CSI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t P 3.12±0.63 3.14±0.65 0.150 0.881 1.79±0.37 0.86±0.25 14.125 0.000 3.25±0.72 3.22±0.74 0.197 0.844 1.53±0.36 0.96±0.29 8.363 0.000 2.95±0.32 2.97±0.35 0.286 0.776 1.61±0.21 0.75±0.16 22.093 0.000 3.18±0.68 3.20±0.69 0.140 0.889 1.47±0.36 0.84±0.27 9.495 0.000
2.4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前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管阻力系數均升高,血流峰值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血管阻力系數高于對照組,血流峰值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

表4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
血流峰值(cm/s)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血管阻力系數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t P 0.43±0.04 0.44±0.05 1.059 0.292 0.65±0.08 0.76±0.13 4.888 0.000 71.46±6.39 70.78±6.45 0.508 0.613 27.39±2.16 22.38±2.05 11.410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例(%)]
血管瘤是人體皮膚毛細血管出現增生引起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中早產兒和女嬰的發病率較高[7]。嬰幼兒混合型血管瘤是指同時存在2 種及以上的良性血管瘤,相較于一般血管瘤危害性更大,治療難度更高[8]。混合型血管瘤通常在患兒出生時已存在,常發生于眼部、面部及口鼻等部位,若未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血管瘤隨著病程延長不斷擴增,可致口唇、眼瞼、耳、鼻等組織被血管瘤組織覆蓋,進而造成飲食、呼吸、聽覺及視覺等功能障礙[9~10]。當嬰幼兒混合型血管瘤病灶位置處于暴露部位時,不僅會對患兒美觀造成影響,且在運動或抓撓的刺激下,可導致局部皮膚組織的破潰、壞死,甚至造成血管瘤破裂,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1]。因此,及早采用有效的治療手段控制疾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曲安奈德是一種長效皮質類固醇糖皮質藥物,能夠收縮瘤體內血管,促進血栓形成,閉塞血管,從而抑制瘤體生長;且該藥能夠抑制毛細血管和纖維細胞增生,提高膠原酶活性,進而消退毛細血管瘤[12]。但曲安奈德在促進瘤體萎縮的同時還會引起皮下組織萎縮,加之混合型血管瘤治療周期長,長期應用還易引發多種不良反應,不利于患兒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血管阻力系數高于對照組,血流峰值,PPF、PEF、CSI、CP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P>0.05)。表明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聯合曲安奈德治療混合型血管瘤患兒,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血管瘤情況及血流動力學指標,提升患兒生活質量,且治療過程中未增加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利用光熱原理能夠順利將能量傳遞至病變血管,選擇性破壞病變的血管組織,使病灶組織血管出現缺血性壞死,達到封閉血管的目的,進而阻止血管組織的繼續生長,縮小血管瘤面積[13]。此外,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能夠有效穿透表皮和真皮層,在選擇性閉合病變、擴張血管組織的同時,不會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影響,整體安全性較高。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與曲安奈德聯合應用,可達到內外兼治的目的,曲安奈德能夠作用于血管瘤深部,有效抑制瘤體生長,促使瘤體變柔軟、萎縮,而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治療能夠作用于血管瘤淺層,加快瘤體表面皮損消退,兩者聯合應用可起到補充協同作用,從而有效提升治療效果。龍玲瓏等[14]分析嬰幼兒血管瘤采用普萘洛爾聯合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治療的效果,結果表明,血管瘤采用普萘洛爾聯合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治療,總有效率為96.64%,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表明普萘洛爾聯合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治療嬰幼兒血管瘤安全性高,效果顯著。陸思錠等[15]觀察嬰幼兒不同部位淺表性血管瘤采用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治療的效果,血管瘤各部位采用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治療總有效率達96.57%,總體治療效果明顯,且不良反應較輕,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納入92 例混合型血管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整體觀察時間較短,可能對研究結果準確性造成影響,有待后續研究中開展長期大樣本量的隨機對照研究,以深入探討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聯合曲安奈德在混合型血管瘤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嬰幼兒混合型血管瘤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嬰幼兒混合型血管瘤采用595 nm 脈沖染料激光聯合曲安奈德治療療效確切,利于縮小瘤體面積,降低血流動力學指標,提升患兒生活質量,且治療中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