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靖貽 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供電分公司
“營財一體化”是當前供電企業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制定的全新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數據交互能力,進而促進企業的進一步轉型升級。從當前的市場形勢進行分析,電力行業的競爭逐漸加劇,各供電企業需要搭建高效、平穩的集成工作架構,實現營銷與財務系統的互聯互通、預算與戰略的良性互動,從源頭上進行規范,保障整個供電企業運營的規范性、協調性發展。
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我國供電企業尚未依據相關要求建立滿足企業運營發展的專門賬務管理機構,在電費收入管理方面存在混亂等問題,不符合行業核算標準,且明細、總賬、憑證、賬簿之間缺乏必然的對應關系,由此就急需供電企業落實“營財一體化”工作原則,在營銷部門加設會計管理崗位,從應收電費明細、總賬、核算規則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管理,進而有效規避供電企業的運營風險。
在當前供電企業運營期間,“營財一體化”是促進其完善升級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我國不同地區所采用的電價制度存在差異,就導致電費交付規定各有不同,且由于不同城市采用的財務計價軟件不同,就使得財務記錄工作存在出入。加之部分地區會將商業及住房用電合并處理,將極大影響了供電企業的財務數據共享質量。“營財一體化”項目的落實,將督促相應部門充分發揮其數據中心優勢,打通數據交流渠道,完善現有的營銷數據庫,并綜合實際管理工作需要,制定較為科學的營銷數據分析模型,實現數字、數據、管理決策信息的相互轉換。也可以構建分級信息展示平臺,貫徹落實企業內部信息傳遞機制,為企業管理決策及營銷業務部門的正常運營提供有力支撐[1]。
“營財一體化”主要將集約高效、合規合法、強化管理、增質提效作為主要工作原則,進一步明確不同工作崗位的權責范圍,創建較為完整的電費計價管理流程,做到三個統一。第一,統一流程。實際上就是在業務及財務管理系統間建立規格統一、銜接緊密的電費、業務費、銀行進賬信息等業務辦事流程。第二,統一數據。即通過對整體數據管理平臺進行處理,保障會計科目、銀行賬戶等數據的交互、溝通,提高數據的精準性、完整性、時效性。第三,統一規則。供電企業需要在系統間制定并落實統一的電價標準、數據核對制度、賬務繼承規定等工作方案,并規范各業務的辦事手段。與此同時,供電企業也需要嚴格依照現有的四大原則辦事,即實用性、完整性、易用性、安全性,綜合操作數據存儲中心-集成通用平臺及企業服務總線兩種方式,構建較為完善的營財管理架構,將報表、單據、憑證進行集成、優化,實現財務及業務信息系統的更新換代,強化系統的進一步開發、創新、共享力度,保證營財業務落實到供電企業日常運營的方方面面,達到協同運作的目的。供電企業需要依據統一后的工作流程、數據、規則對整個管理控制機制進行升級,打破以往工作辦法的約束,為營財一體化的穩定運行創建空間,保證營財一體化整體管理水平的顯著提升。
為確?!盃I財一體化”項目的充分落地,供電企業應當構建由分管領導為主的領導團隊及作業部門,做好各部門的權責劃分問題。其中,財務部門需要對電費明細、總賬、核算等工作進行技術處理,落實企業及用戶的各項管理要求,開設相應的電費賬號并做好賬戶管理,同時也需要做好電費資金的管理工作,保證賬戶開通、變更、注銷等工作質量,且應當積極參與到電費抄收、核驗、代繳等業務的管理工作中,協調好相關電費收繳事宜。另外,也需對各電費票據的發放、保管、收繳工作進行處理,重點關注電費票據的實際使用狀況;營銷部門則需要處理好負責區域內全部用戶的賬務問題,做好電費銷賬、核對工作,并以天、月為周期制作電費報表,同時配合相關財務人員開展票據、憑證、賬齡、壞賬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供電企業可在整個營銷環節中設置電費核對部門,并依據現有的會計部門工作制度開展管理工作。其中,電費核對人員主要受到會計部門的管理,需要負責以下工作:一是認真落實電費計價相關規定,并加大對政府資金附加等業務的核算工作力度。二是重視日常資金管理,保證實時向會計部門提交如報表、賬務等資料。三是強化發票管理,配合相關人員積極制定發票采購、領用、注銷機制。四是提高對電費賬務核算機制的建設工作,實現業務與財務數據的有效連接,保證傳輸數據的精確性、實時性[2]。
在供電企業的統一部署下,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制定較為詳細的工作企劃,并安排好試運營期間的各工作流程,落實每周例會的工作方式,實現業務與財務部門的協同、交流,確保各工作環節可依據預計需要有序推進。財務部門則需要依據供電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對營銷賬務作業進行科學指導,針對營銷賬務處理作業的相關要求創建工作辦法,同時與銀行方面加深聯系,盡快落實銀企數據信息的互聯共享。營銷部門則需要在財務人員的指導下快速掌握營銷賬務業務的相關要求,對各項業務提出工作規范,有效約束員工行為,保證工作質量,并核對現有的財務報表及賬務明細,確保各項數據的一致性。另外,也應當組織相關工作小隊對數據進行核查、抽檢,對收集到的各項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充分凸顯業財融合系統的功能性,實現數據與報表的自動傳輸、生成,提升其精確性及完整性。
清理歷史遺留數據是一項極為繁重的作業。清理數據需要保證賬實相符,依據預定的記賬規定,對用戶的欠費、收款等數據進行清理,保證當前賬目明細與總賬的一致。在配套系統上線后,需要保證在規范賬務規格的同時,對往年的預收、應收、實收、欠費等數據進行核清,落實農排電清卡作業。供電企業可引進先進的SG186 系統,依法、依規處理各類壞賬、爛賬。由此,相關人員需要制定一整套較為完整的營財一體化歷史數據清查工作計劃,并定期開展各類座談會匯報實際工作成效,加大對供電企業歷史數據的清查力度,重視過程監管,并對系統的預收、系統外預收、掛賬預收、欠費、系統外欠費等數據進行整合,逐一進行分析。供電企業也需要主動建立配套的管理機制,以主體培訓、集中辦公等方式及時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為營財一體化的進一步落實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為保證營財一體化的有效落實,供電企業需要在業務及財務管理機制間制定較為完整、明確的核算規則,保證財務賬務核算機制與營銷抄寫-核對-收賬機制的統一,有效拓寬營財一體化工作范圍,保證營銷賬務系統與電價管理報表的充分結合,進而實現分時電費、目錄電價等數據的進一步完善升級,推動供電企業的進一步發展[3]。
供電企業所使用的全新SG168 營銷機制與財務管理控機制均可與銀行賬戶進行直接對接,但由于每個銀行僅能有一個賬戶,因此企業需要客戶已知的條件下進行銷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營銷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極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感、滿意感。由此,供電企業可與農村信用社、國有及私有銀行等合作創新多樣繳費方式,簡化繳費流程,并改變現有的銀行銷賬工作流程,提高銀行回單傳送效率,提高供電企業電費資金回籠率,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第一,統一到賬時間,評估調整關賬時間對營銷賬務系統及財務系統的影響,實現集成及關賬時間節點的一致性。第二,創建完善的校驗機制,通過建立完善的營財數據校驗機制,可保證各傳輸數據的精確性、完善性、實時性。第三,創新傳輸機制,在此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克服如系統數據量大、邏輯復雜、傳輸方式多樣等問題,保證數據傳輸質量,提升供電企業數據資源的私密性與安全性。第四,設定調閱、修改權限,企業需要對數據的日志、備份等進行統一管理,維持財務系統與營銷系統之間的相對獨立,保證數據讀寫的安全。
第一,明確職責范圍,明確對于預收、應收、實收等環節的具體工作內容、職責及標準,構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業務處理流程,為營財一體化工作的落實提供參考。第二,構建標準數據管理,建立統一、完善的銀行賬戶處理流程,包含注冊、修改、凍結、注銷等環節,明確核算類別、機制、規則,保證數據傳輸的實時性。第三,制定并規范標準電價編碼,構建配套的變更通知體系,保證其構成閉環管理,達到數據自動收集、分類、共享的目的。第四,創建較為完整的分類繼承框架機制,對于電價報表可創建表表集成、明細數據自動生成兩種機制;對于應收電費可創建營銷賬務數據標識機制;對于營業電費可創建分別確認及實收機制;第五,創建全新的營銷核算機制,建立代收費、業務收費、營銷電費等業務處理規定,構建較為完善的電費收費核算機制,實現營財賬務、核算、憑證等業務的向前延伸。
第一,設計對賬標識,為準確識別客戶的實際賬務信息,需要供電企業相關管理人員設計定位標識,可利用10 位數字的組合表示用戶的不同繳費方式等信息。第二,落實電費實時對賬,保證電費及營業收入對賬工作的智能化、專業化,并通過引進統一的繳費接入平臺,實現系統的自動對賬,保證各明細的精確性。第三,管理收繳票據,以銀行票據管理機制與財務票據控制機制為核心開展信息集成工作,可避免匯票發生安全隱患問題。第四,豐富營財系統功能,可對各數據進行追溯、區分、差異化處理、資金自動核對等處理,進一步實現營財一體化的有效落實[4]。
“營財一體化”項目的落實,實現了會計單據、憑證、報表的自動生成,使得應收、實收、營業性等收繳費用工作得到進一步集成、融合,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較為科學的營銷電費核算機制,構建配套的營財一體化工作流程,對賬目核算等工作進行規范,保證明細、總賬、憑證、報表的一一對應及審計追溯,確保各數據的一致性。
依據當前的明細賬、總賬財務管理規則,相關人員需要完善現有的營銷系統明細賬核算機制,綜合現有的財務會計處理標準,可實現營銷收費的精細化、營銷賬目核算機制的統一化、賬目核算及業務處理的標準化、營財賬務的一體化、數據來源唯一化,保證憑證數據與表表數據的一致、明細與總賬的一致,確保營財電費計價核算工作的同質化。
供電企業需要首先明確開展財務核算工作的主體對象,詳細劃分總公司、子單位、代管單位的工作范圍,保證營財核算工作的同步性及分類的一致性。同時也應當加強對自然月賬期的管理力度,把控好各業務的具體入賬時間、關賬時間、限制條件等,確保營財核算數據與賬戶操作時間節點相一致,構建統一的主數據、核對方案、電價目錄等工作標準,實現數據標識的獨特性、信息傳輸的實時性,提高供電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并完善現有的管理及考核機制,避免出現連接不暢、效率低下、執行力差等情況。
固化業務流程為電費計價的全過程監管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支撐,有效規范了電費發行、收款等業務的工作流程,對在崗人員進行有效約束,保證從抄表到資金到賬開展全過程管理,確保數據可溯、管理閉環,突破現有的部門限制,實現全產業鏈標準作業。
提高業務的集成性可保證電費計價的精益化管理,保證收費業務信息與會計核算工作的自動化,實現現金流量輔助核算與價稅彼此脫離,保證營財賬務的自動化、實時性,達到精細化管理的目的。財務及營銷系統可建立同步、共享、實時的協同運作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將使得電價分析工作更加深入,并為幫助客戶合理選擇售電價格提供可靠支撐[5]。
綜上而言,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迅猛,高質量成為供電企業的主要發展目標,電力企業作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主體,在面對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需要積極響應政策并探索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從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數據清查、明確核算規則、實現賬戶統一、加強數據保障、實現業務集成、再造系統功能等方面入手,實現業務與財務的協同發展、融合共贏,保證各部門數據的高效共享,突破以往“信息孤島”的限制,彌補以往管理方式的不足,有效擴大供電企業的盈利空間,促進其健康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