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化學 張日民



摘要 文章在梳理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現狀的基礎上,開展了對現行體系的適用性分析,研究建設了符合應用實際及技術發展動態的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的路徑及內容,涵蓋標準體系定位、覆蓋范圍、結構設計及類別說明,并進一步從應用標準領域、支撐標準領域、基礎設施領域三方面提出智慧公路標準體系重點制修訂方向,最后給出完善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建議,以期為行業未來發展提供指南與規范,保證其富有活力地可持續發展,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關鍵詞 智慧公路;標準體系;交通強國
中圖分類號 F4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16-0017-03
0 引言
近年來,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已成為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指明: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1]。與此同時,傳統公路向智慧公路的升級改造成為各省、市近年的發展重點。根據《交通運輸領域新興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至2035年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建成交通強國[2]。
標準作為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基礎性制度,在行業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智慧交通步入新發展階段后,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制應用,以標準的迭代升級引領交通技術的高質量發展是智慧交通發展的必然要求。智慧公路作為智慧交通和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方面,同樣亟須通過標準建設推動智慧建設。
目前,我國已在綠色交通、信息化、綜合交通等交通運輸領域構建了18項標準體系、約2 000余項標準,較好地支撐了交通運輸行業發展,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智慧公路發展的促進作用不足。現行的標準體系并沒有覆蓋到智慧公路的所有領域,未顧及智慧場景產生的新標準。同時,標準推進實施和監督機制有待完善,標準長效維護機制仍未健全。因此,該文在梳理我國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現狀的基礎上,剖析當前問題,提出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建設路徑及內容,并進一步指出智慧公路標準體系重點制修訂方向,最后對完善我國智慧公路標準體系提出建議,以期助力交通強國建設,有效引領和指導智慧公路可持續發展。
1 我國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建設現狀及分析
1.1 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現狀
目前,我國智慧交通標準體系框架雛形已初步形成,由交通運輸部、工信部印發的《智能運輸系統標準體系》《交通運輸信息化標準體系》和《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構成。公路作為交通發展的重要部分,其他標準現狀也在以上體系有所體現。
(1)智能運輸系統標準體系。《中國智能運輸系統體系框架》由全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05年修訂完成,此后隨著技術進步與需求變化進行多次制修訂。在2023年版本(最新版本)中,智能運輸系統標準體系分為基礎標準、服務標準、信息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及相關標準五個部分。
對比之前的版本,當前標準體系層次與內容劃分更加細致合理,但仍存在明細表編制不夠嚴謹、劃分的原則和相關定義也不夠明確的問題,有較大的完善空間。
(2)交通運輸信息化標準體系。《交通運輸信息化標準體系表(2013年)》由交通運輸部組織制定。截至2023年4月,經過多次制修訂。目前,交通運輸信息化標準體系分為基礎通用、基礎設施、數據資源、信息應用、網絡安全及工程規范6個方面。
(3)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交通運輸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于2021年聯合印發,其中,車聯網(智能交通相關)標準體系分為基礎類、道路設施、車路交互、管理與服務及信息安全五個方面。
1.2 現行體系適用性分析
(1)頂層設計亟須統一。目前,我國雖然對智慧交通標準體系框架進行了一定規范,但從整體來看,各標準體系與智慧交通系統之間關系的劃分維度并不統一,且包含的標準存在交叉重疊現象,實用頂層指導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2)結構劃分不夠明確。同一標準體系明細表內部標準的歸類方式、類別劃分邊界不夠明確,很多標準的歸類通常僅依靠標準名稱中的關鍵詞,并未根據標準的具體內容,具體標準相互之間的歸類方式存在不合理之處。
(3)維護管理較為困難。智慧交通領域涵蓋廣泛,標準種類繁多、交叉復雜,且標準化工作涉及利益相關者眾多,協調困難,導致標準部分內容信息錯位、交叉重復,從而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3]。同時,在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標準制定流程繁瑣、更新滯后,難以迅速適應新技術應用。此外,標準的推廣和培訓不足也會進一步影響標準在實際應用中的正確理解和有效運用。
因此,對于智慧公路而言,現行標準體系并不能很好地引領當下行業發展,亟須制訂符合應用實際及技術發展動態的標準體系,指導和引領未來發展,為江蘇智慧交通建設提供支撐。
2 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建設路徑及內容
2.1 標準體系定位及覆蓋范圍
該次智慧公路標準體系覆蓋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養護、運營管理、信息服務等板塊,既能滿足未來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又能充分反映當前技術和產業特點。標準體系具體包含智慧公路技術、智慧公路管理、智慧公路安全、智慧公路數據、智慧公路服務5個方面。
2.2 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結構
在參考和兼容國家層面《智能運輸系統標準體系》等現有標準體結構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GB/T 13016—2018)的要求,以公路行業管理者、所有者、運營者和使用者的需求為出發點,遵循“統籌布局、因路制宜、先進適用、互聯互通、分步實施”的原則,考慮覆蓋智慧公路全生命周期過程,通過“自上而下—結構分解法”,將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劃分為5部分,如圖1所示。
2.3 標準體系類別說明
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結構圖中具體類別內容說明如附表1所示。
3 智慧公路標準體系重點制修訂方向
基于江蘇智慧交通發展現狀,從智慧交通標準制定需求出發,該次智慧公路標準體系重點修訂方向涵蓋了應用、支撐和基礎設施多層標準,具體如附表2所示。
4 完善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建議
(1)建立全生命周期過程的智慧公路標準體系。通過對已有標準體系分析,結合智慧高速、普通國省道智慧公路建設經驗,考慮技術及行業發展需求,不斷完善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結構,科學有序地推進基礎設施數字化、新技術融合感知與業務應用相關標準的編制、驗證與維護更新。
(2)建立適合智慧公路技術發展的標準體系長效維護機制。通過調查現有標準信息平臺、標準體系更新維護機制和標準委員會運作機制等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基于行業技術發展快速、更新迭代周期短等特點,利用信息化手段檢測智慧公路標準體系中的標準之間的交叉與矛盾,并以標準委員會的方式保障其持續的生命力。
5 結語
智慧公路建設目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缺少完善的、滿足實際建設需要的建設標準體系指導,為進一步有效指導江蘇智慧公路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需要以標準體系建設為智慧公路的主要切入點和抓手。該文在對智慧公路標準體系現狀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結合智慧公路建設現狀與技術發展情況,全面分析現行體系的適用性,充分考慮信息技術迭代升級的規律,形成全面充分可拓展的標準體系及重點制修訂方向,并提出完善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建議。未來,江蘇智慧公路標準建設可以參照該研究推薦的標準體系和建議,從基礎標準、服務標準、支撐標準、基礎設置標準及相關標準方面設計標準結構,健全覆蓋公路全生命周期的、結構層次清晰的、能夠長效維護的智慧公路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N].? 2019-09-20.
[2]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 (2021—2025年) [R]. 2021.
[3]王笑, 楊鈺, 楊天元, 等. 標準數字化研究及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J].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2022(10): 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