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含 項國平
摘? 要:對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進行心理訓練,可以幫助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比賽,使之發揮出最高水平。文章對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集訓基地的兩位參賽選手(S1、S2)進行為期一年五個月的系統性心理訓練,主要從目標設置訓練、增大價值訓練、積極自我對話、放松訓練、集中注意力、表象化訓練六方面開展。研究發現,系統性的心理訓練進一步穩定了兩位選手的心境狀態、提高了選手的心理技能。S2代表中國隊,參加在瑞士舉行的46屆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精細木工項目,憑借穩定的心境狀態和強大的心理技能,成為我國第一位世界技能大賽精細木工項目的世界冠軍。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心理訓練;精細木工項目;心理技能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7-0135-04
作者簡介:徐笑含(1987—),女,碩士,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學生心理輔導、技能大賽心理訓練;項國平(1979—),男,學士,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副校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世界技能大賽精細木工項目集訓基地的訓練安排和組織管理。
一、研究背景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賽,是全世界最高級別的職業技能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優勝選手的競技水平代表了各個領域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最領先水平。世界技能大賽已經成為每一個技能人才競技的最高舞臺,每個國家都在努力提高比賽成績。中國自2011年(第41屆)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來,近幾屆的大賽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世界技能大賽對參賽選手的心理素質要求很高。美國心理學家格魯波的研究表明,在高水平比賽中,優秀選手之間的較量實際上是心理素質、心理技能的較量[1]。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心理訓練專家,都在積極參與世界技能大賽,為參賽選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技能訓練。
心理技能訓練,始于20世紀50年代蘇聯的載人航天計劃[2],是指心理訓練師通過心理學手段對參賽選手有意識、有目的地施加影響,以提高其競賽水平、增進其身心健康的實訓活動。心理技能訓練是現代技能訓練發展的必然趨勢,賽前的最佳心理狀態應該是鎮靜的、戰斗的、自信的,情緒興奮性水平適中,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取勝信心、良好的抗干擾能力與自我控制力,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等[3]。我國李艷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世界技能大賽的競賽期間,培養選手使用積極自我對話技術和放松訓練方法進行自我調適,可以幫助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比賽,發揮出最高水平[4]。徐曉敏對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的心理技能與競賽成績進行相關分析,研究發現,心理技能及動機、自信心和團隊協作與競賽成績有很大關聯。心理技能水平越高,其在比賽中獲獎的可能性也越大[5]。徐大真教授認為,心理技能訓練必須長期化、專門化和科學化,才能幫助選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會隨著比賽的臨近而提高,基于此在沖刺階段,對選手進行心理技能訓練非常重要[6]。
世界技能大賽的心理訓練在國內開展時間不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徐大真教授對參加2015年在巴西舉辦的43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手的心理訓練。徐曉敏對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S項目選手Y進行心理技能訓練,研究結果表明,使用木塊練習、表象訓練、放松訓練等心理技能訓練方法對提升選手的心理技能有一定的幫助。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作為世界技能大賽44、45、46屆精細木工的集訓基地,有完善的硬件場地和完備的教練團隊。學校從44屆世界技能大賽開始,就開始對選手進行心理訓練,但心理訓練主要安排在國家集訓隊訓練期間,時間不夠穩定。根據心理訓練開展的針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系統性原則[7],心理訓練教師對學校第46屆精細木工項目的兩位參賽選手進行為期一年5個月(分三個階段)的心理訓練,幫助他們提高心理技能,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國家隊選拔賽和世界技能大賽。
二、研究方法
(一)訓練對象
46屆世界技能大賽精細木工項目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校備賽選手S1、S2(排序按照年齡大小)。
(二)訓練方法
訓練分為三階段:備賽選拔階段4次;國家隊集訓階段16次;沖刺世賽階段4次;每兩周一次,每次1.5小時。
訓練內容主要包括六個方面[3]:目標設置訓練,包括設置短期目標、設置長期目標、全面認識自己等;增大價值訓練,包括討論比賽的收獲、價值拍賣活動、與帶教教練溝通等;提高自信心,包括自我暗示、尋找自己的優勢、訓練技能的反饋等;放松訓練,包括音樂放松、繪畫放松、正念冥想等;集中注意力訓練,包括舒爾特方格、背景聲音剝離訓練、抗干擾訓練等;表象化訓練,包括木塊訓練、涂色訓練、閉眼練習等。
每次心理訓練先進行簡單的情緒評估,選手交流一周以來遇到的困難、令人開心的地方、最大的進步等,接著進行兩項主體心理訓練活動(不同階段有所不同),最后進行作業布置、總結和分享。
(三)研究量表
本研究選用《心境狀態量表》(簡式POMS)、《運動心理技能問卷》(改編)來評價參賽選手的情緒穩定性和心理技能。《心境狀態量表》(簡式POMS)共40題,均為情緒詞,可細分為7個因子,分別為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自尊感,四點評分。《運動心理技能問卷》(改編)共30題,細分為6個因子,分別為參賽動機、目標設置、焦慮控制、集中注意力、自信心、溝通協調能力,四點評分。
在心理訓練正式開始之前、心理訓練結束之后,分別進行前后測,比較前后測的差異,并在后測結束后進行個人訪談。
三、研究結果
(一)心境狀態
《心境狀態量表》(簡式POMS),四點評分,四個等級分別記錄為1、2、3、4分。7個因子中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為負向情緒,精力和自尊感為正向情緒。
根據《心境狀態量表》的前后測發現,兩位隊員整理心理狀態處于較為平穩的狀態,S2整體心理狀態均好于S1(在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五個負向情緒因子上,兩次測量的平均得分均低于S1,在精力和自尊感兩個正向情緒因子上,兩次測量的平均得分均高于S1),見表1。
S1,后測和前測相比,緊張、憤怒、疲勞、慌亂四個因子略有下降(緊張:3.00下降到2.83,憤怒:2.85下降到2.50,疲勞:3.80下降到3.60,慌亂:3.60下降到3.20)。
S2,后測和前測相比,在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四個因子有較大的下降(憤怒:1.29下降到1.00,疲勞:3.20下降到1.00,慌亂:2.60下降到1.80),精力、自尊感有較大幅度提升(精力:2.33提高到2.83,自尊:2.60提高到3.00),緊張感也增加(緊張:1.67提高到2.00)。
(二)心理技能
經過三個階段的心理訓練,兩位隊員作為細木工競賽參賽者的心理技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中S2心理技能總分從84分提高到96分,提高程度較大。S1從67提高到69分,見表2。
S1,后測和前測相比,心理技能總分略有上升。在集中注意力、參賽動機兩個方面略有上升(集中注意力:6提高到8,參賽動機12提高到14),但自信心有所下降(自信心:從11下降到8)。
S2,后測和前測相比,心理技能總分與前測相比有了較大提高。在自信心、溝通協調能力、焦慮控制、目標設定、參賽動機五個方面均有較大提高(自信心:13提高到16,溝通協調能力:15提高到18,焦慮控制:14提高到17,目標設定:13提高到15;參賽動機:14提高到17)。但注意力略有下降(注意力:從15下降到13)。
四、討論
1. 心理訓練對參賽選手心境的穩定和心理技能的提升有一定幫助。
本套心理訓練方案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并且根據訓練階段的不同有側重地調整。在備賽選拔賽階段,主要側重增加比賽價值感,樹立合理目標;在國家隊淘汰賽階段,主要側重提高自信心,穩定情緒,集中注意力,提高應變能力;在沖刺世賽階段(賽前1—2個月),主要側重放松心態,調整賽前狀態。在不同的心理訓練階段,心理訓練的具體活動也各不相同。目標設置訓練具體活動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我的短處和長處”“獨特的我”等。增大價值訓練具體活動包括:價值拍賣活動、參加精細木工學習能夠帶來的收獲、與帶教教練溝通、“我和我的祖國”等。積極自我對話具體活動包括:自我暗示、尋找自己的優勢、“夸夸我自己”“我與我的對手”等。放松訓練具體活動包括:繪畫放松、正念冥想等。集中注意力訓練具體活動包括:舒爾特方格、背景聲音剝離訓練、抗干擾訓練等。表象化訓練具體活動包括:木塊訓練,涂色訓練、閉眼練習等。
經過一年5個月的訓練,S2心理技能總分從84分提高到96分,提高程度較大,S1從67提高到69分,也有一定提高。心境方面,兩位隊員整體心理狀態處于較為平穩的狀態,S2心境穩中有升。兩位參賽選手在訪談中也都提到,規律性、長程性的心理訓練,讓自己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的訓練過程,學習到一些有用的調節情緒、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與心理教師每兩周可以見一面交流目前遇到的困境,心里有一種踏實感。可見,對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開展心理訓練很有必要,心理訓練對參賽選手心境的穩定和心理技能的提升有一定幫助。
2. S2整體心境穩中有升,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四個因子有較大幅度下降,精力、自尊感有較大幅度提升,但緊張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在心理訓練中,可通過不同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對選手心境狀態進行調整。例如通過“做情緒的主人”這一活動,幫助選手認識憤怒、傷心等負面情緒的意義和價值,學習察覺和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并嘗試對這些負面情緒做出調整;通過“音樂冥想”“繪畫放松”等活動,減低選手的疲勞,提高選手的精力;通過“尋找自己的優勢”“夸夸我自己”等活動,提高選手的自信心和自尊感;通過“我與我的教練”“我與我的對手”等活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嘗試從多角度看問題,降低慌亂情緒。通過心理訓練,選手S2在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四個因子有較大的下降,精力、自尊感有較大幅度提升
針對選手S2緊張感提升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心理學家耶基斯(Robert M. Yerkes)和多德森(John Dillingham Dodson)提出的壓力倒“U”型曲線:壓力和工作效率之間不是一種線性關系,而是隨著壓力(緊張感)的增加,工作效率表現為提高后下降。在毫無壓力(緊張感)和極大壓力(緊張感)的狀況下,工作效率表現都不佳,在中等壓力下,工作效率達到峰值。本量表中,2.50分是緊張感的最中間值。S2,在前測中,緊張感分數為1.67,后測中緊張感分數為2.00,在緊張感從1.67變化到2.00的過程中,工作效率和工作表現進一步提高。因此,S2后測比前測緊張感的提升是一件好事。
3. S2在心理技能方面,后測總分與前測相比有了較大提高。自信心、溝通協調能力、焦慮控制、目標設定、參賽動機均有了較大提高,但注意力略有下降。
在心理訓練中,可通過不同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對選手心理技能進行提升。例如通過“我的支持系統”“我和我的祖國”等活動激發選手參賽自豪感;通過“目標的意義和作用”“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我的冠軍夢”等活動幫助選手設置合理的目標并制訂實現目標的具體計劃;通過“我與教練面對面”“我和我的隊友”等活動引導選手以良性的方式與身邊的人溝通與協作;通過“我的短處和長處”“自我暗示”等活動,引導選手全面看待自己,樹立自信心。通過心理訓練,選手S2在自信心、溝通協調能力、焦慮控制、目標設定、參賽動機等方面均有了較大提高。
針對選手S2注意力下降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影響注意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內部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通過和S2的個別訪談以及量表數據的分析發現,S2目前情緒較為穩定,內部動機也較強,基本排除內部因素的影響。S2表示第一次出國,遠到歐洲,對于即將出國比賽可能會面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比賽形式有些擔憂。復雜的比賽環境可能讓選手有些不知所措,注意力分散。通過和心理教師的討論和進一步交流,S2決定用“享受比賽”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國際大賽。
4. 心理技能的提升與專業技能的提升相輔相成。
兩名選手在2021年年初,技能水平大體相當,但隨著訓練的繼續,S2日常表現更加穩定、教練綜合評價更高,并在2021年年底的國家淘汰賽階段11進5的隊選拔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最終獲得代表中國隊參加國際比賽的參賽資格。通過數據分析,S2心境狀態更為平穩,心理技能的水平更高,心理技能的提升也更為顯著。這也說明,心理技能和選手專業技能能力相輔相成,心理技能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專業技能的提高。
5. 心理訓練方案需要根據參賽選手特點,做更細致的調整,因材施教。
此套心理訓練方案對S2的提升更為明顯。對于S1在心理技能方面,后測總分略有上升。在集中注意力、參賽動機兩方面略有上升,自信心卻有所下降,可能和2021年年底的國內選拔賽沒有獲得非常好的成績有關。國內選拔賽的成績和選定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最終人選結果有較大關系。S1可能從教師們和教練的話語中察覺出一些消極暗示,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參賽和訓練信心。在和S1的訪談中得知,S1認為自己已經訓練五年多,持久的訓練可能讓自己的心理狀態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盡管接受專業心理訓練也難以達到一個最佳值。
此套心理訓練方法對S1提高不夠顯著,下一階段針對S1,可能需要更為個性化的輔導,例如開展長程個別心理輔導、細致的目標規劃、更為系統的正念冥想等。
五、結論與啟示
本套心理訓練方案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并且根據訓練階段的不同進行訓練側重的調整。本研究證明,本套心理訓練方案對參賽選手心理技能的提升有一定幫助。
但此套訓練方案,面對不同的個體,效果有較大差異。教師應根據個體差異更加因材施教,繼續在往后的心理訓練中進一步完善和修正。
參考文獻:
[1] 張力為. 現代心理訓練方法[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 許錚. 載人航天中的人際交流[J]. 中國航天,1998(11):23-26.
[3] 徐大真. 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手的心理技能訓練研究[J]. 職業技術教育,2014(10):40-44.
[4] 李艷,徐大真. 基于心理訓練視角的世界技能大賽選手心理問題探析[J]. 職業,2015(02):14-15.
[5] 徐曉敏. 世界技能大賽選手的心理技能訓練研究[D]. 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9.
[6] 張如意,徐大真. 心理訓練對世界技能大賽的作用研究[J].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4(02):88-91.
[7] 李艷. 世界技能大賽選手心理訓練模式研究[J]. 職業教育研究,2015(01):71-74.
(薦稿人:鄭新成,河南工程學院會計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