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靜爽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民族音樂占據著重要地位,與此同時,在我國音樂領域也流傳了不少經典的作品,比如流傳至今的阿炳的《二泉映月》,此為二胡曲目,影響力甚大,故被人們久為流傳演奏,還有《奔馬》,伴隨其奔騰跳動的音符,讓人一聽到其前奏就不由得聯想到草場上奔馳的駿馬……
一、借助民族音樂培養提升學生民族文化素養和民族音樂情感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同時,對于一名合格的小學音樂教師而言,除了必須要具備專業的民族音樂理論知識以外,同時又要肩負起傳承和發揚民族音樂精神的歷史使命,以使能夠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各種民族音樂知識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去,帶領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在此基礎上又可以將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出來。
例如,在教學《歌聲與微笑》這首歌曲時,本節課的核心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唱這首歌懂得珍惜友誼。為此,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引導,如給學生播放《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樂曲,讓學生沉浸在歌曲曲調中去感受曲目中蘊含的內涵,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
二、借助民族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藝術情感、核心價值觀念形成的黃金時期,小學音樂教師需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民族音樂教學內容的規劃和整合。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要結合教學內容與目標,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感受美的愿望,喚起學生強烈的情緒,讓學生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小學音樂中的審美教育也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讓學生感受美,并以此為基礎,欣賞美、創造美。
例如,在教學《雪絨花》這首歌曲時,歌曲的主題是表達創作者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為此,教師可適當采用一些民族樂器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節奏訓練,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京劇元素,除了起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以外,更多的是助力學生審美情趣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
結語
總之,將民族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以外,還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且能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德育,充分發揮音樂的價值,深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責任感,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