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印麗
摘要:學生的寫作水平反映了他們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掘課本中的素材,并將其應用到自已的作文中。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的知識,還有助于他們積累有用的素材。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令人開心的事情,這些都可以成為作文的一部分。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外活動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這些活動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
關鍵詞:作文素材 寫作培養 語文教學
在語文課堂上,寫好作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學生的寫作水平反映了他們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但是在實際寫作中,他們在生活素材積累方面存在不足。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并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一、從教材中尋找素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掘課本中的素材,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的知識,還能有助于他們積累有用的素材。教師應該不僅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教材內容,還應該讓他們模仿文章的寫作技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逐漸將所學理論知識滲透到自已的寫作中,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先對課文加以講解,分析表現方法、記敘方式和作文技法。接著,讓學生嘗試寫一篇記敘文,并模仿課文的寫作方式。最后,在自己的作文中加入從文中學到的知識點,這樣的話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也能夠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
藝術源于生活,但又超越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令人開心的事情,這些都可以成為作文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一些生活內容,能夠讓他們的作文更富有生活氣息。因此,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仔細觀察生活,并用心去感受,積累素材,以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透過觀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為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教師應該布置一些有關人物形象刻畫的作文題目,不限臨摹對象,但是需要學生仔細觀察,并且提供寫作思路和完善內容的點撥。此外,教師還應該給小學生提供一些鍛煉寫作能力的機會,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寫作。讓學生進行一系列實踐性的練習,比如記錄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或者是班級里有趣的事情,這樣能夠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并且能夠提高他們的素材積累能力。教師應該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來教授學生豐富的寫作技巧。在節日期間,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有關傳統節日的作文練習,讓他們自主完成。[1]
三、從課外活動中尋找素材
學生們在校園里渡過了美好的時光,他們在課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也應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外活動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這些活動可以逐步讓學生拓展思維,并提高他們的素材積累能力。教師應該首先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并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課外實踐。在課外活動中,學生會發現實踐的樂趣。在設計實踐活動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生活實際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因為這是一種有效的素材積累方式,將所見所聞寫入日記中,可以使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和交流日記,并在寫作過程中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提高寫作效率。[2]
四、在體驗生活中積累素材
在小學語文寫作中,學生經常會選擇一些名著作為素材,這需要學生反復閱讀。作家們也是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再創造來創作富有美感的作品的,他們在作品中運用各種寫作手法來描述事物。因此,如果學生想要在自已的文章中融入更多的素材,并表達自身的真實情感,那么他們應該走進生活,親自去感悟,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示。生命就像一本書,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改變,才能形成獨特的情感。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生命,不斷地思考和感悟,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進而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生活和生命的思考。教師還必須鼓勵學生去體驗生活,并通過寫作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人生,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所有的素材都來源于日常生活,只有通過認真思考和深入理解,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能力。教師還要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深層含義,幫助學生觀察生活,體悟道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過程中,教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正確地積累素材,還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教師需要不斷指導學生積累素材,并幫助他們彌補不足,以便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掌握寫作技巧,最終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周綠萍.“材”源活水——如何引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J].新課程(教研版),2021(10).
[2]潘敏.堅持“兩結合”,積累作文素材[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