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軍
摘要: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嘗試,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古詩詞教學方法,供大家借鑒。
關鍵字:古詩詞? 小學? 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本里選取的古詩詞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古詩詞用典較多,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認知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
一、通過預習任務激發(fā)學習興趣
首先,在教學古詩詞之前,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課后查閱作品的作者和背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了解相關故事、典故,慢慢對古詩詞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為更深入學習古詩詞打好了基礎。其次,可以通過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抓住重點字詞、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讓他們慢慢燃起學習古詩詞的熱情。最后,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詩配畫的作業(yè),引發(fā)學生興趣,將繪畫與學習古詩詞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配畫的過程中激發(fā)表現(xiàn)欲,提高對古詩詞的認識。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直接告知古詩詞的含義遠不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效果好。古詩詞對小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大,課堂中很容易出現(xiàn)教師講解過多的情況,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交流預習的成果,比如讓學生嘗試說一說古詩詞要表達的意思,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之后進行小組或全班交流,教師適當引導,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
三、重視朗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朗誦在古詩詞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詩詞作品里多是用詞講究,寄情于物,借景抒情,即使是暫時理解不了所表達的情感,但經過反復的誦讀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誦讀教學。可以采取學生領讀、范讀、指名朗讀或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悟。學生入情入景地有感情朗讀,會獲得屬于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深化感知
古詩詞的語言比較含蓄、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少,很難理解古詩詞所包含的深層含義,很容易因為缺乏想象而理解錯誤。這就要求老師創(chuàng)造條件啟發(fā)學生大膽地展開豐富的想象,領悟古詩詞中的意境美。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古詩詞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有責任不斷探究創(chuàng)新,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引領學生探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