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飛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實現人的良性、和諧與健康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與核心。要達成這一教育目標,必須要更加重視學生精神世界、內心世界的構建,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和生命價值觀念。當前階段,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這也是教育回歸本真的一種體現。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作為人文學科之首的語文,在組織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要立足于語文教材,深挖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在語文課堂上滲透生命教育,浸潤學生心靈,真正做到以文化人,點亮心燈。
關鍵詞:部編版 初中語文教材 生命教育元素
著名教育學家黃克劍曾經說過:“教授知識、開啟智慧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潤澤生命。”教育是一項有層次的育人活動,知識教育只是停留在一個最基本的層次,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生命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保護生命,正確地認識和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為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重要基礎。生命教育是浸潤式的、喚醒式的,要將生命教育與學校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來滲透生命教育。[1]其中語文作為具有豐富人文內涵和思想價值的學科,是滲透和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實施生命教育的要素不僅僅包括教育者,還包括教材這一類的教育工具,在語文教材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生命教育元素,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挖掘。本文主要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對其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加以解析。
一、初中語文教材中生命教育內涵及必要性
(一)內涵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其實就是指學生在利用教材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深刻理解課文作者表達的內在的生命意圖,并且能夠與作者展開精神層面的對話,從而獲得生命價值感受的這樣一個教育過程。[2]語文教材中孕育著生命教育的火種,教師需要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對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進行重新解讀,進一步豐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二)探析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探析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從學生本身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進行生命意識引導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青少年實施滲透性的生命教育,而語文教材正是實施生命教育最為有利的工具,但凡是能夠入選到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和教育意義,蘊藏著深厚的生命哲理,因此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要開展好生命教育,用好用活語文教材是關鍵。
二、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解析
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在語文新課標指導下,部編版語文教材在內容和結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加以詳細的解讀,能夠發現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從三個層次對生命加以關注,具體如下。
(一)尊重生命,喚醒生命意識
在語文學科中實施生命教育,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生命、看待生命,了解生命的美好與絢爛,從而學會尊重生命,喚醒生命意識。尊重生命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尊重自己的生命,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來,因此要珍惜和愛護自己的生命;第二個層次是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是有尊嚴和價值的,不可以褻瀆他人的生命;第三個層次就是尊重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生命,[3]小到一棵草、一只螞蟻,這都是有生命的,不可以隨意毀壞和褻瀆。那么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我們可以找到對應的生命教育元素。如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女媧造人》這篇課文就介紹了在神話故事中人的生命的由來,關于生命的起源雖然現在已經有了科學的解釋,但是并不妨礙讓學生通過這種神話故事的學習了解生命存在的奇跡。再如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會學習到法布爾的《蟬》,小小的蟬可以為了生命的延續,為了能夠在夏天蟬鳴可以等待17年的時間,因此自然界中無論多么脆弱渺小的生命都是值得我們敬畏的。
(二)豐富生命,譜寫生命贊歌
初中語文生命教育中,在讓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去不斷地豐富生命,讓我們的生命存在得更有價值和意義,勇于追求個體的生命理想,不斷完善自我、充實生命,譜寫一首屬于自己的生命贊歌,實現生命教育向精神層面的升華。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講述了海倫·凱勒雖然看不見、聽不見這個世界,但是她沒有放棄對生命的追求和熱愛,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創造了生命的偉大奇跡。在進行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為健全人,應當怎樣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4]再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這一單元的主題就是生命情感的哲思,其中包括《白楊禮贊》《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這幾篇散文。像《白楊禮贊》,它不僅僅是贊美了白楊樹的外形,更從生命價值的角度贊揚了白楊樹樸質、嚴肅、堅強不屈、壓迫不倒的頑強生命力。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這樣的生命價值理念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學習白楊樹這種堅貞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使自己的精神生命更加頑強和堅韌。
(三)超越生命,反思生命意義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或者說肉體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可以無窮無盡,沒有人的生命是完美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超越自己,追求更加卓越的理想。初中階段語文學科中的生命教育還要更加注重對于生命意義的反思,讓學生擁有更加豐沛的生命情感,追尋生命的真諦,感悟生命中的善與美。在初中部編版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關于親情的課文,例如,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散步》,七年級下冊《臺階》,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背影》,這些都是反映摯愛親情的文章。生命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價值元素就是“愛”,讓學生們能夠理解和感悟生命中的“愛”,是進行生命意義思考和反思非常重要的一部分。[5]就拿《秋天的懷念》來說,其實全文貫穿了生命的絕望、生命的覺醒、生命的懺悔、生命的救贖這四條線索,生命的絕望在于作者對于自身殘疾所感受到的真切的痛苦,生命的覺醒在于母親偉大且包容的愛,生命的懺悔讓讀者感悟到作者對于生命的反思和愧疚,最后聯系實際來思考“好好兒活”的深層含義,讓學生們思考“我們怎么好好兒活”,達成生命的救贖這一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元素,教師要充分挖掘和運用這些元素,真正將生命教育浸潤于語文課堂之中,切實增強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和功能。
參考文獻:
[1]王田田.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生命教育因素分析[J].智力,2021(27):45-46.
[2]劉遠平.聚焦“生命、生存、生活” ?升華初中語文教學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11-13.
[3]戴麗.以文化人 ?點亮心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生命教育元素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19(12):81-84+113.
[4]戴秀秀.關于生命教育視閾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探究[J].青年文學家,2015(17):173+175.
[5]魏艷玲.初中語文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文理導航(上旬),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