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寶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以德育滲透為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歷史教學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篇文章主要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進行研究,以供相關人員學習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德育滲透 ?策略 ?研究
一、更新課堂形式,深化德育元素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有些教師沒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為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德育教育的滲透率,而只有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更新教學模式和課堂形式,才能將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歷史課堂當中。傳統的教學理念過于重視歷史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等情況。對于這一問題,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及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1]例如在學習“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時,教師需要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事跡進行講解,突出其革命精神,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落實分層教學,尊重學生差異
教師要明確歷史教材中的德育目標,在不同年級和班級中采用不同的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分層設計德育任務,發揮分層評價的積極作用。例如在進行“東漢的興亡”學習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差異性教學,實現知識內容的拓展,從中滲透德育。加強師生溝通,發揮集體教育力量,加強家校溝通,共同培養學生良好品質。教師將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德育目標,通過分層教學落實到課堂中,以此來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上的發展。[2]結合新課改理念,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對歷史的認知,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及分層教學要求,利用課前預習環節,鞏固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訓練,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通過課前預習做到對教材內容有大致的了解。課后復習時,初中歷史教師要利用分層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3]
三、完善教學評價,加強師生溝通
歷史課程中,初中歷史教師要將德育滲透融入教學全過程。在進行課堂講解時,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德育的滲透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來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歷史教材內容較為豐富,如果教師只關注教學內容而不注重德育滲透的話,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在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例如,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前安排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歷史學習的需求,根據其需求提出相應的建議或意見,在溝通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受、需求以及情感的變化情況。[4]
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初中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素材,既有重要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等歷史內容,也有許多反映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內容。利用這些歷史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馬如軍.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研究[J].智力,2023(01):140-143.
[2]張向霞.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22(28):71-73.
[3]孫丹丹.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7):114-116.
[4]張雯菁.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27):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