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問題意識是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遇到一些難以突破的障礙,而產生了懷疑、想要探索的心理狀態。問題意識對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鼓勵他們質疑書本,開展發現、探究等認知活動,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一、創設質疑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使學生可以大膽提問,勇于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發現的機會,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讓他們發現盡可能多的東西。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適當的情境,靈活應用討論、辯論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質疑。如在學習部編版七上《秦統一中國》內容后,教師留有讓學生回味的時間,有學生表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能形成“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后各朝謀求統一奠定不可取代的基礎。也有學生提出了反對的觀點,認為他不是一個明君,他每年征發大量民夫去修筑長城。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以唯物主義為指導,用社會歷史發展起的作用去評價人物的歷史地位。
二、提供質疑機會,留有質疑空間
教師要讓學于生,讓質疑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預習時,教師讓學生準備一個問題本,把自己在預習中的疑惑記錄下來,以帶到課堂上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要掌握提問的節奏,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感悟,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大膽質疑、表達見解,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結束時質疑,讓學生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反思、質疑,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優化方法指導,提升質疑能力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去發現提出問題,教師要教會他們質疑的方法。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課題,并圍繞課題去提問,教師再對其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學生要在知識的“生長點”提問,要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知識的遷移過程中提問,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提問,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能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易混淆處提問,幫助學生厘清知識點,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他們針對自己的疑惑去思考、質疑,提升他們的探究精神,調動他們的求知興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加強學習,提升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依托問題去梳理知識、整合信息,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