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佃忠
摘要:新課改下,高效課堂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降低學生知識理解難度,增強學生知識學習效率,是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為此,本文基于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一些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方法,旨在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初中 高效課堂 構建
一、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中,情境教學法效果顯著。教師基于課程內容,基于多種方式為學生構建課堂情境,為學生帶來學習的趣味性,實現構建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目的。
例如:“中學序曲”教學。本課程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初中與小學的區別,比如學習、生活和交友,使學生能夠了解中學學習的特點,從而更好地適應初中階段的生活。在本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引入數字化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課堂情境,降低知識理解難度,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在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一些與中學有關的學校生活片段,用生動、真實的視頻片段來增強教學實效性,清除學生的理解障礙。[1]
例如:“認識自己”教學。本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教師應根據課程目標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進行教授,用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使學生逐步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從而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在課程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基于課程內容做好準備,提前搜集一些與課程有關的資料,如一些初中生的自我介紹、旁人對初中生的評價等,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準備的視頻片段為學生播放,之后再設計主題情境,比如“更好認識我”。通過主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向別人介紹自己,這也能加深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
二、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轉變以往單一的教育思想,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改善單調的課堂氛圍,以此激發學生對相關課程的興趣,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感受生命的意義”教學。本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圍繞如何讓學生了解與感悟生命的意義。由于單一教學的枯燥乏味,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這也要求教師必須學會運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改善教學氛圍,以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比如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展示與課程內容有關的視頻影響,運用真實、生動的畫面來感染學生。之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探討,彼此提出一些看法與意見,并布置一些實踐作業,如搜集生活中關于生命意義的案例,讓小組學生共同完成,這能使學生在探索中逐漸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有助于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目的。[2]
例如:“尊重他人”教學。本課程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學會尊重他人。教師在進行本課程教學時,應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加強教學趣味性設計,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程知識。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微課教學,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案例,并以此設計問題,“為什么要尊重他人”“要怎么尊重他人”。通過微課教學以及問題引導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體會與掌握,從而引導學生樹立“尊重他人”的正確思想與觀念,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結語:
總之,新課改的推行對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結合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為學生打造輕松、快樂的課堂環境,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更有效率地掌握課程知識。為此,本文從創設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模式等方面對構建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希望筑牢學生的思想基礎,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林慶柔.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路徑的探索與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02):7-9.
[2]凌揚帆. 芻議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策略[C]/對接京津——協調推進 基礎教育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2:199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