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參與語言交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要構建生態的對話課堂,營造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交際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積極表達、大膽創造,促進學生批判意識的提升。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環節
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內容,要與話題內容相關,讓學生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自然地融入對話教學主題。導入能搭建新舊知識聯系的支架,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的Story time時,教師首先復習上單元的有關Keep our city clean的知識,這樣能吸引學生融入到對話之中,因而導入要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能感知文本,能引發他們對話的動力。教師要優化導入設計,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游戲、實物、歌曲、圖畫等方式導入,營造愉悅的氛圍,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自然地融入交際活動中。
二、適度增加語言的操練
對話要通過操練的方式呈現出來,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在課堂對話中,教師要依托話題內容,增加話題的訓練,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真實的語言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動機,教師要為學生留有空間,讓學生補全對話,促進他們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使對話文本的語篇變得更加完整,使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語言操練要貼近生活,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的用法,促進學生語言水平的提升。
三、創設真實的對話情境
對話離不開具體情境的支撐,語言交際要與情境融合起來,才能讓對話發生應有的效果。主題情境是課堂對話的主線,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教師要設計環環相扣的活動,讓學生置身于語言情境中互動交流,能促進知識的融合,讓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師創設直觀的情境引發對話興趣,讓學生感知對話魅力,提升對話效果。教師以多媒體技術創設交際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輔助對話的順利完成。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 的Story time 時,教師在學生掌握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母的工作,運用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 He /She is a worker/ teacher /doctor /…He /She works in a factory /school /hospital …通過對話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能夠拉近所學知識和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設出有效的對話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的對話動機,在語言交際中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語言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