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蓮
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又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既要重視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又要注重素質能力的培養。因此就如何強化英語課教學,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品德教育是教書育人的根本
(一)教材內容體現思想教育的因素。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對教材內容的提煉,潛移默化地將思想品德、愛國教育和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穿插講解,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學習英語有重要的價值。除了可以提升英語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到更廣闊的世界,培養學生英語的口語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教書育人是根本。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當尊重學生人格,在課堂上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課堂下能做到與學生的雙向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良性互動。當然,我們教師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為學生做出表率。這樣才能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下,以優秀的表率作用來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健康的道德情感、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
二、教學質量是學生素質全面培養的關鍵
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課堂氣氛。沉悶的課堂氣氛會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良好的課堂氣氛卻會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完成課堂教學目的。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我重視課堂氣氛的培養、渲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之目的。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呢?
(一)情緒上。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平穩的心態進入課堂。上課開始要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課堂學習上來。如果發現學生有情緒變化,一定要有所覺察,及時調整。
(二)教學方法上。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選擇適中的目標,對應的教學方法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進而愛學、樂學、想學,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三、強化課堂效果是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
課堂教學是檢驗教學目標的中心環節。所以,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時,努力創設情境,做到課堂互動化,將課堂效益調動到最大化,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普遍提高。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課堂教學方法——“情境交融”教學法;“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教學法;“綜合訓練,突出重點”教學法。無論是什么教學法,課堂教學,都離不開一個“趣”字。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所以,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興趣教育始終貫穿到課堂中。如有些學生英語基礎不扎實,一時跟不上課堂的節奏,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高。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可以鼓勵他多聽多讀,并適時地糾正或表揚他的發音,讓他先建立初步的信心,并讓他認識到學好英語可以了解更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可以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從而調動其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有了學英語的興趣,那么學生獲得知識就有了良好的推動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到通過以下這幾種方法非常管用。1.把英語課講得入情入境,講出自己的風格,凸顯教材的重點,從而解決難點。2.運用簡筆畫教學,不僅教師運用簡筆畫來進行教學,而且還可以鼓勵學生適當學習簡筆畫。3.配備多媒體教學,進而全方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四、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課堂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素質得以提高,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具備較高的素養,我認為,英語教師的素養包含以下三個方面——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素質。
(一)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熱愛教育事業。今天的英語教師要深入學習教育理論,明確英語教育的教育目標,認識到其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掌握心理學、教育學及教育規律,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努力做到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狀況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
(二)較高的專業知識素質是對教師的又一基本要求。而英語教師除了前面提到的,還要具備有關英語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于教材的重難點能夠充分掌握并駕馭,保證教授給學生的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系統性。
(三)優秀的英語教師除了要掌握有關英語的專業知識之外,還應具備較強的備課能力、教學設計能力、運用教法能力等。教師用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將課堂演繹得幽默風趣,學生一定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地獲取知識。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便是這個道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強調學生要“磨耳朵”,英語教學非常重視聽和讀。課堂教學中,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我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強化英語課堂教學,以學生主體的創造性活動為基礎,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