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霞
班級管理是教師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務,班級管理是維持班級秩序的重要途徑。在當代教育發展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精細化管理,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時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全班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學習成長環境。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精細化管理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學生重要的成長階段,班級精細化管理尤為重要,實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整體的教學素質,推動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精細化管理是社會在逐漸發展中形成的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其本質是將責任進行落實,通過科學管理將責任明確化,促使每個人清楚自己職責,完成自己任務。精細化管理引入小學班級管理當中,可以有效地改變傳統管理方式,讓學生也參與進管理當中,對班級方方面面進行細致、精細化的規定,合理分配班級任務,保證管理程序公平公正公開,推動班級良好班風逐漸形成。精細化管理可以培養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形成較好的生活習慣,學生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會樹立責任意識,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自覺維護教學秩序,推動教學質量在秩序保障下不斷提升,促使班級管理效率逐漸提高。
二、精細化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實踐途徑
(一)教師轉變管理意識
對于目前班級管理情況,為了更好地實現精細化管理,教師要轉變以往的管理意識,重新對精細化管理產生認識,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訂精細化管理策略,從而提升管理質量。教師可以根據班級情況確定班級管理制度,保證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可以用民主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發言,營造有序的班級管理氛圍,確保班級管理的有序進行。在實際管理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發揮的積極作用,采取學生與學生間相互監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教師在進行管理工作的時候,要將重新理解的精細化概念貫穿到工作中,規范教師自身的言行,引導學生開展正確的精細化管理,師生共同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小學生對于班紀班規沒有明確認知,在設置管理制度初期,教師要和學生共同討論關于班規的制定規則,如上課期間不可以隨意講話,下課不可以在教室進行追逐打鬧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設置簡單的管理制度,隨著學生的成長再逐漸精細化,這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精細化管理,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也要意識到,在精細化班級管理中,教師不再對活動進行直接管理,而是由學生自主管理,促進學生管理能力水平的綜合發展。
(二)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教師在小學班級進行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教師也要參加進管理中,做到師生共建參與班級管理。因為班級精細化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精細化管理,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具有主人翁意識,作為班級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個學生間要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共同建設班級。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對管理進行細化。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五人組在一周內分別擦黑板的工作,若是有人缺席,則由下一天的人進行替補,保證工作順利進行。當有學生想體驗其他管理方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間自行商討換崗事情,這樣學生間不僅對于班級管理進行分工合作,還體現了教師設置管理制度的靈活性,推動師生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如班級中的常設職位除外,班級中其他的事務可以結合學生的個體發展情況而定,可以根據班級情況增設不同的崗位,例如班級中的花需要澆水、圖書角的書需要擺放整理等,這些日常生活中事情也需要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毛遂自薦,將每個管理內容都落實到個人,在班級內容做到精細化分工,提高整個班級管理效率,推動學生責任意識的不斷提升。
(三)建立良好的評價制度
教師在精細管理過程中也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進步。在精細化的管理制度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整體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多以鼓勵為主,推動學生自信心的發展。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上課情況、課堂主動性、下課行為等多方面進行評價,以獎勵小紅花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將學生的總體情況貼在班級展示板上,讓學生對于總的情況有所了解,激勵學生的自我發展進步。對于出現問題的學生教師也要及時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所在,幫助學生實現自我進步,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在小學成長階段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精細化管理可以幫助學生在校內健康成長與生活。
總之,班級管理作為促進學生發展進步的重要方法,教師應用精細化管理,一定要對精細化管理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對于學生課堂學習和校園生活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激發學生自覺參與班級管理,建立和諧的管理機制,師生共建和諧穩定的管理制度,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氛圍,推動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