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然
(廣西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發展,我國家長越來越關注幼兒的早期教育,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對幼兒進行興趣培養。與此同時,以鋼琴為主的一些樂器方面的教育,也逐漸在幼兒家長之間流行起來。在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今天,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鋼琴藝術。本文將從幼兒學習鋼琴的意義、聯系方法以及興趣培養方法三大方面入手,闡述如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1.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7 歲前開始音樂啟蒙將會為兒童學習帶來最大收益,這種收益也會對其他學習產生深遠影響。音樂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在專注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輔助其他學科的學習。
2.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音樂訓練對大腦有益。美國西北大學大腦研究員尼娜·克勞斯(Nina Kraus)的研究表明,音樂訓練會使整個聽覺系統發生變化,從而使音樂家在聆聽音樂、面臨挑戰的過程中具備超越處理音樂的能力。她的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的研究表明,音樂訓練對大腦的影響與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改善作用相同。音樂是鍛煉大腦聽覺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由于音樂訓練增加了工作記憶,增強了聽覺學習能力,所以幼兒的智商會在工作記憶的累積和聽覺能力的拓展中提高。因此在孩子的幼兒時期,應該進行更多的音樂訓練。
3.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協調力
學習鋼琴不僅需要雙手的協調性,還需要眼睛、耳朵、腳和身體各器官間相互配合、協調運動。從視譜開始,掌握正確的觸鍵到能夠熟練地演奏琴譜,這是眼睛、雙手、耳朵、腳的運動區和大腦神經間的信息交換過程。不斷重復進行交換訓練,通過理解和表達音樂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聽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個環節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為他們在學校接受教育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1.教師的因素
隨著參與樂器教育孩子數量的增加,對樂器教育老師的需求也在增加。但一些教育機構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降低門檻,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雖然老師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開展教學過程,但是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會帶來很多問題:不了解幼兒的心理及思維、缺乏針對幼兒的教育方法、教學過程枯燥、教學內容不夠全面等問題。一些老師為了讓家長滿意,只教授一些技巧的表面知識而選擇性忽視學習的潛在的核心內容。這些教師往往將技術作為教授課程中的中心,為學生安排大量枯燥的訓練,卻忽略深度的專業知識。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是考試模式的問題。一些教師為了方便學生考級,只教授考級有關的曲目,但因為缺少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難以完全參與進教學環節,也給學生留下“知識沒有用,只要練習幾首曲子就能考級”的不良學習印象。
2.家長的因素
大部分孩子進行音樂教育都是家長的決定。學習鋼琴可以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音樂素養等方面。幼年的孩子無法預見到扎實的學習基礎對未來學習的深遠影響,但多數家長并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一些家長是出于攀比心和虛榮心督促孩子學琴;一些家長不了解鋼琴學習的目的、難點就為孩子報班;還有一些家長并未把鋼琴視為真正的學習,很少與教師溝通。所以,這些家長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不僅不知道自己孩子學習的難點和局限,忽視學習的復雜性與長期性,只看重考級結果,更有甚者還會以肢體懲罰、語言諷刺等錯誤方式進行粗暴教育,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的學習興趣急劇下降。相關媒體關于一些孩子因為受到家長的打罵之后出現過激的行為的報道,應該引起所有家長的深思。
3.學校的因素
雖然國家主張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減負,但是學生的實際負擔并沒有減少。學校的老師和家長都在為孩子在課余的時間中安排額外的內容。尤其是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兒童,除去繁重的課業,部分家長還會安排額外的預習和復習,這樣一來鋼琴的練習時間被大大壓縮。鋼琴是一種操作性很強的樂器,需要堅持反復練習來維持樂感和手感,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取得明顯進步。但由于孩子的課余時間不多,缺乏練習鋼琴的時間和精力,導致鋼琴進步速度十分緩慢。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因為無法在短期內取得學習成果,學習熱情大大降低。
雖然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無法滿足完成高難度鋼琴曲的需要,但模仿能力卻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優勢,所以在進行難度較大的鋼琴曲訓練時,關鍵在增加訓練的次數和強度。
鋼琴手型訓練是鋼琴課程中的常見教學。孩子剛開始接觸鋼琴時,都要從學習“手型”相關知識開始。手型是彈好鋼琴的基礎,也是在學習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教學初期可以通過握雞蛋的練習來幫助幼兒更容易地理解鋼琴手型的使用。在練習手型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應該嚴格要求幼兒的手型細節,不能忽略任何步驟。雖然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但卻是打好學習基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學琴初期,有些幼兒天生肌肉記憶能力比較強,上手容易;但是大多數初學階段的幼兒,手部肌肉力量較弱、獨立性差,這往往需要持續不斷地堅持練習,養成每天練習基本功的習慣,才能逐漸得到改善。當練習開展一段時間后,可以添加《哈農》、音節以及琶音這種傳統且必要的練習,來進一步增強幼兒的五指獨立性。
只有獨立使用好每個手指,才能彈奏出流利完整的曲目。如果幾個手指間總是互相依靠,扭來扭去,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鋼琴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曲目的難度增加,對手指的要求也隨之增加。通過不斷訓練幼兒手指的獨立性,最終能達到手指在鋼琴上“跑起來”的目的,為鋼琴演奏和接下來的學習奠定扎實基礎。
采取邊唱邊彈的方法增加教學樂趣。柯達伊是匈牙利著名的教育家,他強調“不先歌唱就開始學樂器的兒童,一生中注定沒有音樂”。所以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曲目的背景,再進行新樂器或者新曲目的學習,最后對曲目的五線譜進行模擬彈唱。在唱歌過程中,加深孩子對曲目節奏的掌握程度。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曲目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還可以增強孩子對音樂整體的認知能力。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是音樂的生命。由于一些孩子缺乏正確的節奏感,所以彈唱過程中孩子會出現無法精準掌握每個音樂樂符間隔程度的問題,無法完美呈現一首完整的曲子。教師可以先教授學生唱譜,在學生能把曲子完整唱好后再雙手一起配合開展練習。由于大部分人慣用右手,所以很多曲子左手音少,右手音多,彈奏之前可以讓孩子先熟悉曲目,明白樂曲的節奏,再付諸實際操作,多唱,多彈,多聽體會節奏的感覺,久而久之形成樂感。
“興趣是比責任感更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對陌生知識的好奇心,調動孩子的求知欲,增強他們學習鋼琴的興趣與動力。不斷補充、學習新的知識,會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提高執行力,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1.利用講故事等方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故事、短視頻、和小游戲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將知識點穿插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大大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巨人的故事》時,以告訴孩子巨人的特點來增加孩子的模仿興趣;將巨人的走路特點與彈奏鋼琴的輕重快慢結合,讓孩子自己體會其中的樂趣,理解樂理知識,激發孩子的注意力與創造力。
2.多鼓勵、多表揚
孩子在音樂方面取得成果不僅受老師影響,更受家長的影響。通過對過去教學狀況的分析得知,很多孩子無法取得優異的成績、失去學琴的興趣甚至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與老師和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教師與家長必須重視糾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安排時間,將重要的知識點安排在教學的前部分,適時安排休息。老師和家長應該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加以引導,而非急于謾罵,采取輕松、愉悅的方式改掉孩子的慢病。家長和老師也不能忽視孩子出現的細微進步,通過發給孩子一些小禮物等方式,充分給予孩子鼓勵和贊美,讓孩子具備信心。
3.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音樂有助于促進人們的情感交流,是抒發情緒的重要方式。音樂能以積極向上的旋律影響人們,在孩子學習音樂缺乏熱情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歡樂的音樂,增加孩子學習的樂趣;學習過程中,不能一味灌輸知識點,鼓勵孩子嘗試鑒賞音樂,自行探究其中的樂趣,融入音樂的世界;還可以定期為孩子們提供音樂演奏的相關視頻,加深孩子對演奏手法的記憶,在觀看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美感,增強孩子的樂趣。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大大提升教學的效果。
富有樂趣的教育方法會極大程度上提升教育效果,如采用寓教于樂、小游戲等肢體游戲進行教學等。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目的,選擇多種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在學習和玩樂的過程中盡快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與意愿。筆者推薦以下幾種方式,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
1.講解教學法
為了鍛煉兒童的彈奏能力,老師在講解技巧的過程中,應更加的細致和耐心。時刻觀察兒童的狀態,例如是否在接受知識,注意力是否集中等。
2.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等方面;同時,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本次課堂的重點內容,與學生進行游戲式的體能互動,讓孩子在游戲中擴展知識儲備。
3.引導式教學法
老師高昂的教學情緒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積極影響。在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產生誤解和偏差時,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回到正確的方向;由于幼兒所處學習階段的特殊性,老師要對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幼稚行為給予足夠的關心和耐心,消極的情緒反饋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欲望;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答案,鼓勵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問題,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
4.觀察教學法
觀察教學法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演奏使孩子掌握彈琴的技巧。老師可以讓孩子們去觀察去模仿一些標準的彈琴的姿勢和動作,達到掌握彈琴技巧的目的。相對于抽象的概念描述,這種方法會幫助老師更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將這種教學方法與他種教學方法結合,提高學習的趣味性。
觀察學習法非常適合進行幼兒教學。在觀察學習法的進行過程中,使孩子通過模仿和記憶不斷增加知識的累積量,同時也要避免幼兒對學習行為的簡單模仿,這會降低幼兒的學習效率,妨礙幼兒學習模式的形成與發展。除了關注幼兒的學習問題,教師也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坐姿和彈奏的姿態,避免由不正確坐姿導致的脊柱側彎等問題。教師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和引導,才能使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綜上所述,鋼琴學習生深刻影響孩子的藝術造詣、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同時,也會增強孩子對音樂美的敏感度,促進腦功能的高度發展。以學習鋼琴的方式,帶領兒童走進音樂世界,在音樂中發現快樂的源泉;通過學習音樂,使幼兒學會調整自我的方法,在日后學習生活中遇到壓力時,釋放自己,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