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妮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長笛歷經古人千百年來的不斷改進才最終成為今天人們今天看到的長笛樣式。它憑借著強大的表現力和獨一無二的音色,成為獨奏樂器以及交響樂團中的翹楚。但在長笛的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習人員并沒有意識到處理長笛音色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自身的學習效率與呈現效果。
長笛的音色基本分為三個大部分,分別是低音,中音以及高音。這三個音部各有特點:低音域渾厚飽滿,對憂緩的意境具有獨特的表現力;中音域悠揚,將長笛清秀的特質與樂曲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高音域高亢尖銳,穿透力強,往往用于表現自然風光的勃勃生機或模仿鳥類。三種不同的音域以其豐富多彩的音色表現特點,共同構成了長笛獨一無二的表現形式,也賦予了長笛表達多種情感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區分這三種不同的音色,長笛樂譜對其以不同顏色進行標記,使演奏者能夠快速區分出各個音域的變化。用黑灰色表示低音域,用灰色表示中音域,用金黃色表示高音域,這是每一個長笛演奏者都需要理解并牢記的。雖然長笛以不同音域的不同特點來表現不同的演奏內容,但總體來講,長笛的演奏風格柔和、松弛;音色圓潤而飽滿,柔和而清晰。每一名長笛演奏者都要以此為基本要求來規范自己的長笛演奏。
長笛是一種主要靠控制呼吸來控制演奏節奏和演奏效果的一種管弦類的樂器,因此長笛演奏過程中的呼吸方式,對長笛音色的表現水準影響極大。在長笛演奏當中的呼吸方式,與普通人生活中的呼吸方式不同。除非受到活動以及情緒等因素的影響,生活中的呼吸節奏較為平穩。但是在演奏長笛的過程中,要根據樂譜的變化調節呼吸節奏,從而呈現出更好的音樂演奏效果。
根據自身演奏的基本要求,人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發明出多種演奏呼吸方法,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呼吸法。但隨著樂器結構的不斷發展完善,前兩種呼吸方式也暴露出了明顯的不足:演奏的過程中演奏人員經常由于肌肉緊張收縮,導致呼吸不穩定,影響長笛演奏的音色表現。而經過了長期實踐發展后,胸腹式呼吸法成為當前長笛最具代表性的演奏呼吸方式。它結合了前兩種呼吸方式的優勢,但吸氣量更大,對氣息的處理也更加自如。但想全面地掌握這種呼吸方式也并不簡單,需要演奏者可以自如地控制胸腹部的肌肉力量。因此如果想在演奏中呈現更好效果,演奏者必須在了解胸腹呼吸原理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訓練。
胸腹部呼吸法最大的好處是:人的腹部與胸腔的同時運用,較之其他呼吸方式吸入量大大增加,演奏過程中的氣息控制也更加輕松自如。關于胸腹式呼吸法,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首先,演奏者要學會使用腹部來儲存吸入的氣體,增強腹部肌肉的控制能力,這一點和傳統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演奏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進行練習:演奏者彎曲腰部身體呈90 度夾角,用手扶住腰部后進行吸氣,這種姿勢可以避免氣體全部流入胸部,使訓練者初步感受腹部吸氣的感覺,強化腹部肌肉。找到腹部吸氣的基本節奏后,訓練者只要根據這種感覺進行反復訓練,就能夠逐漸掌握這種吸氣方式。熟練掌握這種呼吸方式后,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練習,訓練者使兩只腳與肩部同寬,打開腹部空間,有助于訓練者感受腹部吸氣的感覺。隨后可以慢慢地使用腹部吸氣,腹部吸滿后,繼續吸氣至胸腔也被填滿為止,充分調動胸腔和腹腔的肌肉。在熟練以上吸氣訓練后,訓練者可以站立進行以上訓練,并嘗試加速這個吸氣呼氣的過程,直到與吹奏長笛的速度相一致。完成了這些訓練,演奏者就可以在長笛演奏過程中輕松自如地控制自身氣息為長笛演奏服務了。
在長笛的演奏中,演奏者的口型以及吹奏部位都會對長笛的音色產生影響。長笛靠吹奏者吹出的氣流和笛口間摩擦發出聲音,氣流的方向和強弱程度都會影響音色的呈現效果。為了使長笛發音更加平穩準確,就必須嚴格要求吹奏者的口型位置。在傳統長笛演奏規定中,吹奏者的嘴唇一般處于一種自然、放松的狀態,上下嘴唇平均貼住牙齒,以保證演奏者均勻、穩定的出氣狀態;在這種口型之下,演奏者也能及時根據樂譜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吹氣狀態。嘴唇過于緊張或者過于放松,都會導致氣流不穩,影響最終的演奏效果。與此同時,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還需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淡淡的微笑可以為觀眾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除了需要注意演奏的口型,嘴唇與笛孔間的位置關系也同樣重要。正確的吹奏方式:使下嘴唇的位置與笛孔的內邊緣對齊,笛孔的位置應當是直接朝上,而不該內翻或外翻,這兩種情況都會使音色出現偏差,影響到最終的演奏效果。只有笛孔和嘴的位置呈現出正面相對且穩定的狀態,才能發揮出長笛穩定且優美的演奏效果。
提高長笛的音色質量和演奏效果,除了需要控制好呼吸和口型位置外,還需要關注長笛的吹奏技巧,即演奏者在吹奏時控制氣流使氣流和笛身的摩擦能夠得到最好聲音效果的控制技巧。
吹奏前演奏者需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首先要保證口型呈微笑狀,上下嘴唇平均地貼住牙齒,將笛子保持在笛孔向上的狀態,然后演奏者根據上文中提到的呼吸技巧,以90 度的角將氣流吹入長笛內。這個角度進行吹奏可以保證氣流與笛子間產生充分摩擦,使聲音音色更加圓潤、飽滿且無雜音,呈現出更好的演奏效果。
其次是演奏者的頭部姿態。人的氣管是和頸椎相連,演奏過程中頭部姿勢的變動,自然也會對口中吹出的氣流產生影響。演奏時,演奏者要保證自己的頭部是以平視的姿態正面前方的同時,也要控制雙眼注視前方,不可在演奏過程中進行太過抬頭或者低頭等大幅度動作,影響吹出氣流的狀態。再者,是演奏者的嘴唇位置變化,演奏時為了保證氣流的穩定,上嘴唇應當比下嘴唇更向前突出一點,控制好吹奏時氣流的方向。并且在吹奏過程中,兩只嘴唇的出氣口呈現出類似橄欖的形狀,尺寸在5-6毫米之間,小于笛孔的長度,這樣才能保證氣流準確無誤地從出氣口流入笛孔內,達到最好的音色效果。但吹奏情況不同,出氣口的具體形態也不盡相同:高音的吹奏部分,出氣口集中氣流、減弱氣流力度,以配合高音部分較為高昂激烈的那種音色表現;而在低音部分,因為低音吹奏需要更大的氣流量,所以可以稍稍放開出氣口,且低音的音色沉穩內斂而過于集中的氣流就會降低低音部特征的表現效果。最后,在吹奏的過程中,演奏的上下嘴唇肌肉要保持在放松且平穩的狀態,維持肌肉松弛與緊張間的平衡狀態,讓氣流在可控制的范圍內自然地吹出,最大程度發揮出長笛獨特的音色。
任何專業演奏者和大師級別的演奏家間的區別,并不在于基本演奏技巧的掌握度,或是演奏技法的多變性,而在于演奏者本身和演奏內容間的情感共鳴,即演奏者對音樂內容與情感的感受力。一般的演奏者只能按部就班地表現樂譜中要求的內容,而一名真正優秀的演奏家可以將自己對樂譜的理解融入到演奏過程當中,賦予樂曲更豐富的情感色彩,達到獨一無二的演奏效果,長笛演奏同理。演奏者對樂譜的理解與感悟,以及自身的心理狀態,都會對演奏效果以及長笛的情感表達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所謂音樂感受,是演奏者個人對音樂的理解。演奏者的知識背景、成長環境以及心理狀態都與樂曲的理解程度息息相關;而這些細節方面的差異,使每個演奏者呈現出的演奏效果也不盡相同。演奏者本身對音樂的感受越是真摯豐富,演奏過程中的呈現效果會更好,音色的表現也更加悠揚婉轉。
基于這一情況,長笛演奏者如果想要擁有更高層次的音樂感受能力,達到更高的演奏效果,除了要熟練掌握基本的音樂演奏技能、深入了解音樂的基礎演奏理論外,最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強化與提升自身的綜合音樂素養。感受那些音樂背后蘊含的文化要素,并結合自身的理解和感情呈現出更豐富、完善的音樂演奏效果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自身心理狀態、素質的建設與訓練,從而保證自己在演奏過程中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態。在了解相關音樂背景、帶入作品中的獨特情緒后,憑借自己對作品的深刻感知進行系列音樂演奏,表現出長笛的音色變化和情緒波動。
在漫長歷史進程中經過歷代音樂工作者的研究與改進,長笛具備了非常優秀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廣泛的音樂表現范圍。除單純以吹奏來表現自身的獨特音色狀況外,音的共鳴作為長笛演奏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技巧,也對長笛的音色表現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管弦類樂器的內部構造是一個共鳴體形態,以長笛為例,演奏者可以通過吹奏適當的氣流,使氣流在共鳴腔中產生復雜的交匯與共鳴,從而演繹出靈活、豐富的音色變化。基于這種情況,表演者需要在演奏的過程中控制產生氣流的發力肌肉,找到合適的共鳴點,保證演奏時樂器聲音清脆且明亮;并在這個共鳴點的基礎上,將多種聲音進行有機整合并統一起來,融合成優美、動聽、情感豐富的樂聲。
綜上所述,如果想在長笛演奏過程中要達到更高層次的音色處理狀態,就必須從吹奏口型、呼吸方式、演奏技巧以及音樂感受等多個方面進行細致、深入地探究與考量,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演奏者的長笛演奏技能。因此,每一位長笛演奏者只要有足夠的細心與耐心,從演奏的每一個細節和關鍵點入手,進行堅持不懈地練習,成長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長笛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