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娜,劉凱華
(1.石家莊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35;2.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民間舞技術是民間舞蹈表演的核心。民間舞蹈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民間舞蹈最初起源于民間文化的表達,舞蹈內容來自實際生活,經過數千年的文化傳承和歷史演變,民間舞也形成了獨特的技術體系。民間舞技術可以按照是否使用道具分為道具類技術和徒手類技術。道具類技術更考驗舞者手腕的力量,常見的道具就是扇子、手絹等等,借助道具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來傳遞情感,將舞蹈表演的觀賞價值發揮到極致。以道具扇子為例,轉扇子、空中拋接扇都是一些常見的民間舞道具技術。東北秧歌中常見的就是以扇子和手絹搭配的民間舞道具技術,一些特色轉花動作能夠有效地將秧歌舞中的觀賞價值展現出來。民間舞道具技術是舞蹈表達中借物傳情的主要手段,對于展現舞蹈表演的風格特征至關重要。民間舞徒手技術顧名思義就是不借助任何實物道具,以肢體語言的集成作為表演道具,是民間舞技術中的主要類型之一。徒手類民間舞技術產生的過程融合了戲曲和雜技的技術內容,并在民間舞蹈表演的基礎上整合而成,用特定的舞蹈動作展現民間舞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例如,蒙古族舞蹈當中抖肩膀、維吾爾族舞蹈當中的轉脖子、漢族舞蹈當中的翻騰等都是徒手類民間舞技術的代表。民間舞技術種類繁多且獨具風格,一場完整的民間舞蹈表演離不開民間舞技術的巧妙應用,因此民間舞技術是提升舞蹈表演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基礎。
民間舞技術與民間舞蹈表演的風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巧妙地應用民間舞技術,能夠使民間舞蹈表演更具藝術風格并提升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民間舞技術對于舞蹈表演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民間舞技術能夠使舞蹈表演更具藝術風格。民間舞技術是舞蹈表演的關鍵載體且種類繁多,常見的道具類民間舞技術結合徒手類民間舞技術的肢體動作能夠將舞蹈作品演繹得更加多姿多彩,通過民間舞技巧的融合展示,使源于民間的舞蹈更加貼近生活,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優雅而不失藝術風格。民間舞技術對舞蹈表演效果與藝術感染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其次,民間舞技術能夠使舞蹈表演更加形象生動。舞蹈表演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展現完美的藝術形象,而藝術形象的展現有賴于舞蹈表演過程中的舞蹈技術動作。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能夠影響舞蹈表演的藝術氛圍和藝術感染力。巧妙地應用民間舞技術能夠讓觀眾在舞蹈觀看過程中身臨其境,使整個舞蹈表演更加扣人心弦。民間舞蹈表演中一些特定的舞蹈動作其實就是民間舞技術的展現,在現實生活基礎上借助民間舞技術將舞蹈表演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將民間舞蹈表演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
最后,民間舞技術能夠使舞蹈表演情感更加真摯。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可以借助徒手類技術的肢體動作將舞蹈表演的情感以及思想表達得更為真摯,迅速將觀眾帶入舞蹈表演中,或者借助道具類技術將舞蹈表演的情感寄托于道具中,靈活應用道具來闡述舞蹈表演的情感,使情感表達得更加真摯。
實踐證明,民間舞技術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合理應用能夠讓民間舞蹈表演備受歡迎。民間舞蹈表演更多的是通過舞蹈動作來表達情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舞蹈表演者對民間舞的熱愛,將民間舞技術與舞蹈表演情感整合到一起,注重民間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達,帶動觀眾的情感隨著舞蹈表演的情感而不斷起伏,真正展現民間舞的魅力[3]。民間舞技術與舞蹈演員內心情感世界的融合能夠有力破除阻礙民間舞蹈發展的屏障,將舞蹈演員內心對于民間舞的熱愛展現得淋漓盡致。以民間舞蹈《千手觀音》為例,這個舞蹈作品就是民間舞技術與表演者內心情感世界相互整合的產物,雖然這個作品中的每一個舞蹈演員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她們仍然將自己對于民間舞蹈的熱愛深深融入了民間舞技術中,完整地演繹出了自身內心世界的情感,使舞蹈表演的情感更加真摯。
民間舞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的外在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間舞蹈的傳承也是傳統文化的傳承。現階段,為了讓民間舞蹈更好地得到保護和傳承,越來越多地區的民間舞蹈被列入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民間舞技術與傳統文化傳承相整合,既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又能進一步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強化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民間舞蹈中的文化傳承的認知。當今社會,民間舞蹈表演能夠為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帶來極大滿足,民間舞蹈表演在文化生活中也備受重視,民間舞蹈表演常常出現在各地的大型晚會以及重大演出節目中,這也是實現民間舞技術與傳統文化傳承融合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民間舞技術與傳統文化傳承的地位與形象[4]。
精神文化是支撐民間舞蹈發展傳承的重要依據。整合民間舞技術與精神文化底蘊能夠保證民間舞蹈的精神文化持續流傳與發展[5]。民間舞蹈的發源地遍布全國各地,所涉及的內容也多種多樣,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性。將民間舞技術與精神文化底蘊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民間舞蹈的持續發展。以《孔雀舞》為例,孔雀舞最精髓的部分就是依據于民間舞技術與精神文化底蘊的相互融合,借助民間舞技術將精神文化底蘊在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家紛紛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因而只有將精神文化底蘊與民間舞技術充分融合,才能發揮出民間舞蹈表演最真實的作用和價值。
注重形式與情感的統一以及實現民間舞技術的有效融合是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十分重要的應用策略之一。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持續發展,人們的情感層面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民間舞蹈表演不僅僅展現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以及喜怒哀樂,還通過舞蹈表演的過程傳遞特定情感,將豐富的人生哲理蘊含在舞蹈表演中,因此注重民間舞蹈表演形式與情感的統一是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應用的首要條件。情感是民間舞蹈表演的必備內容,如果缺少了情感表現,即使民間舞技術再高超,也無法生動展現出豐富的舞蹈動作[6]。
以彝族三人舞《小伙、四弦、馬櫻花》為例,其是舞蹈形象與情感統一的代表作品。觀看完整場表演后,幾乎所有觀眾都會產生一樣的觀看體驗,那就是舞蹈風格樸實、舞蹈動作難易結合、舞蹈演員熱情風趣……要想實現舞蹈形式和情感的統一,就必須將民間舞技術和情感放到同等位置上,合理應用民間舞技術,展現舞蹈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彝族三人舞《小伙、四弦、馬櫻花》中,后小翻、后飛燕、倒踢紫金冠等民間舞技術是表現舞蹈表演情感的動態語言,將民間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得更加飽滿和充實,帶動觀眾的情緒以感受民間舞蹈表演的魅力。舞蹈形式與情感的統一能夠有效實現民間舞技術的融合,促進民間舞技術與舞蹈表演真正地融為一體。
現代化的民間舞蹈表演更注重情感的表達和氛圍的渲染。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要著重于舞蹈形式與形象的統一,使其在情感宣泄中得以升華,從而體現民間舞技術文化。民間舞感染觀眾的主要手段在于以舞蹈動作為基礎,以塑造生動的舞蹈形象為重要指標。舞蹈形式與形象的統一能夠增強民間舞蹈表演的意境效果,將舞蹈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提升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的實踐應用,體現民間舞技術與舞蹈表演文化的融合[7]。
意境是民間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民間舞技術創造舞蹈表演意境能夠體現民間舞的地域性和象征性。注重舞蹈形式與意境的統一有利于民間舞主題的深化,在表演過程中調動觀眾的想象力,為他們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進而充分感受民間舞蹈的魅力。民間舞起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現階段又逐漸升華為原生態藝術。民間舞技術作為創造舞蹈表演意境的工具,應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元素,合理地應用民間舞技術,將來源于現實生活的民間舞蹈重新放歸于生活[8]。
以壯族舞蹈《螞拐》為例,其主要通過肢體動作模仿螞拐的形象,借助舞蹈的形式進行表達,將簡拙逗趣、硬朗沉穩、原始古樸的內涵蘊藏在舞蹈形式中。舞蹈演員借助徒手類民間舞技術,靠膝蓋和腳步發力,模擬螞拐有彈性的跳躍動作,為觀眾營造一種神奇的藝術境界,并通過特征鮮明、簡潔清晰的舞蹈動作實現舞蹈形式與意境的統一。民間舞形式與意境的統一得益于民間舞自帶的生活色彩,舞蹈形式借助舞蹈道具技術得以體現,增強了舞蹈意境的多樣性和展現效果。注重形式與意境的統一更有利于推動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使民間舞達到一種高超的藝術境界。
綜上所述,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能夠作為展現民族舞蹈的載體,有效增強民間舞蹈表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針對民間舞蹈技術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策略,我們要注重形式與情感的統一,實現民間舞技術的有效融合;也要注重形式與形象的統一,體現民間舞技術文化;更要注重形式與意境的統一,借助民間舞技術創造意境,使民間舞蹈表演更具內涵。民間舞技術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推動了民間舞蹈朝著藝術化與情感化的方向發展,恰當且巧妙地運用民間舞技術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民間舞蹈的精髓,傳遞真摯的思想情感,為觀眾呈現出完美的民間舞蹈表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舞蹈形式、想象以及意境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