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二 劉美君
提到江蘇宿遷,你最先想到什么?
是京東全國客服中心,崛起的“電商名城”;是西楚霸王的故鄉,“力拔山兮氣蓋世”;亦或是盛產洋河、雙溝兩大名酒的“中國白酒之都”……
這些都是宿遷被外界熟知的響亮名片。
鮮為人知的是,如今的宿遷,還在打造一張新名片——瞄準激光產業,奮力打造“華東光谷、智造之芯”。
在江蘇區域發展格局中,向來被稱為“十三妹”的宿遷,憑什么能發展如此“高大上”的新興產業?
說到激光,很多人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多,比如常見的激光矯正、激光醫療等等。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激光技術與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并稱為人類20世紀的四大發明,被稱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
從產業角度來看,激光應用十分廣泛,比如光纖通信、激光加工、激光化學、激光制導、激光武器等等。
特別是在制造業加工上,激光作用巨大,可以用來切割、焊接、打孔、熔覆、熱處理等,幾乎能夠覆蓋整個機械制造業,尤其適用于智能化生產,是名副其實的“萬能工具”。
可以說,激光是“改變世界的一束光”。在人們的通常認知中,激光產業應在科技資源豐富的中心城市發展壯大,宿遷為什么會發展激光產業?
這要從一次機緣巧合說起。
“剛到宿城工作時,區發改局局長楊修錄向我匯報,他們引進了武漢團結激光項目,并被列為江蘇省年度重大項目?!彼捱w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時任宿城區委書記裴承前親身經歷了激光產業發展的全過程。
在中國激光產業版圖上,武漢的地位舉足輕重,被譽為“中國光谷”,而團結激光曾是這里三巨頭之一,這樣的企業要來宿遷,讓裴承前既感到興奮,但也感到焦慮。
“當時只簽訂了意向性協議,我反復催促,也沒有實質性進展。眼看快到年底,才得知企業內部發生變故,已無法上馬新的項目?!迸岢星奥牭竭@個消息,感到渾身上下直冒冷汗。

裴承前找來了楊修錄,“這個項目是你招的,列省重大項目也是你報的,既然這個項目不行了,那就再招個項目替補,從現在起離崗招商,如果完不成任務就拿你是問!”
重壓之下,楊修錄只有背水一戰,在仔細研究激光行業后,他發現了“中國激光第一股”、國內同行業排名第二的華工科技公司,恰好也有對方的聯系方式。
在取得聯系后,宿城區很快組團趕赴武漢拜訪,經過多輪洽談,達成了投資意向。
2015年12月,裴承前帶隊到到武漢華工科技考察,并正式簽訂投資協議,裴承前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宿遷也正式開始與激光產業結緣。
在這次考察調研中,裴承前不僅看到激光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更看到了宿城區發展的機遇。
從2015年開始,隨著“中國制造車型升級,激光技術是高端制造的前沿技術,激光產業年增長率超過20%,發展激光產業恰逢其時。
更重要的是,發展激光產業適合宿城區?!八蕹菂^作為主城區,發展定位應該更高,而且土地、環保等瓶頸制約相對突出,粗放式發展的路子也走不通。發展中地區的新型工業化,不一定非得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應該也可以走出跨越式發展之路?!?/p>
從武漢回來之后,裴承前決定在宿遷下一盤大棋——發展激光產業。
要在宿遷發展激光產業,談何容易?
放眼中國激光產業版圖,南有深圳、中有武漢、北有濟南,呈現“三足鼎立”之勢,這三城各有各的優勢。
武漢以院校背景濃厚、科研能力強而著稱;深圳因擁有眾多極具競爭力的激光企業而聞名;濟南有完備的激光產業鏈,借力世界激光產業大會,綻放“最亮的光”。
與這三城相比,宿遷不僅都不占優勢,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
“各級干部對激光產業都很陌生,有的思想上還有疑慮,工作怎么抓?宿遷制造業配套能力差,區位優勢不明顯,項目怎么招?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少,城市能級不足,人才怎么引?”裴承前坦言。
宿遷給出的答案是:一邊學,一邊干,圍繞重點,逐個突破。
最要緊的是得有一幫干事創業的人。為此,宿城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指揮部,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加強統籌協調。同時,采取推薦書目、舉辦講座、專題培訓等方式,讓各級干部了解激光知識,提高能力素質。
然后,迅速組建激光產業園,2016年春節剛過,宿遷開工建設激光產業園,年底前就建成了占地164畝、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創造了激光產業界的“宿遷速度”。
隨后,相繼實施二期、三期工程,總建筑面積達27.5萬平方米。2018年,宿遷大手筆啟動建設激光智造小鎮,2023年將全面竣工,成為集激光裝備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展示銷售、科普文旅為一體的激光產業科技綜合體。
在建設園區的同時,宿遷還大抓招商,組建2個專業招商局,將招商實績與干部待遇和選拔任用掛鉤,與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等單位合作,每年舉辦一屆激光裝備產業發展大會,不斷掀起招商熱潮。目前,激光產業園先后引進項目95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4個,形成配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作為一種技術密集型產業,激光產業對人才需求旺盛,怎樣破解宿遷人才緊缺的難題?
宿遷分類施策、多措并舉、筑巢引鳳。對頂尖人才,主要靠“借”。宿遷建立激光裝備產業高端智庫,聘請40多位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軍人物作為成員,借助外腦幫助宿遷把脈問診、把關定向。

對高層人才,主要靠“引”。實施“梧桐引鳳”人才計劃,采取項目資助、提供平臺、生活補貼等方式給予支持。
對創新創業型人才,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量身定制信貸產品,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
對技能人才,主要靠“育”。在宿城中專開設激光加工專業,實行訂單式培養,現有9個班級、450名在校生,基本滿足企業對實用技能人才的需求。
目前,園區已集聚了碩士及以上學歷近百人,獲評市級以上人才項目38個,建有2個院士工作站。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宿遷激光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激光裝備產業集聚區。
2022年,宿遷激光產業園共有規上企業4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4家,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特色創新(產業)示范園區”。
更重要的是,通過發展激光產業,宿遷成功打造出一個新產業地標,用實踐佐證了“后發地區也能干并且能干好新興產業”,不僅在當地凝聚了“換道超車”的發展共識,也改變了外界對宿遷的固有印象。
“沒想到!”很多人到激光智造小鎮考察后直呼。
他們為什么會“沒想到”?
因為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這種“高大上”的新興產業只會出現在發達地區,而宿遷卻顛覆了這樣的傳統認知。
這背后是宿遷對發展路徑選擇的理性思考和勇敢突破,核心是搶抓新賽道,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渴望以“換道超車”實現跨域發展。
“跨越發展需要跨越產業。經濟后發地區在發展路徑和產業的選取上絕不能拾人牙慧,要轉變發展方式,大膽走新路。”裴承前直言不諱。
放在區域競爭中來看,一個地方要從中脫穎而出,彎道超車已經不可能,只有換道才能實現超車。
在新興產業發展窗口下,所有地區都處于同一起跑線,關鍵就看誰能率先起跑,這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實際上,不止是宿遷,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經濟發展跑在前面的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敢于創新,善于接納新事物、新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跟風模仿,亦步亦趨。
道理很簡單,發展產業也好,制度改革也好,只有先行先試才可能抓住最大的機會;越往后,窗口越小,紅利就越少。
從過去幾年的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無論是發展新興產業,還是“搶人”,越是早行動的城市,獲得的機會就越多,效果就越明顯。
“產業新賽道的機遇或者窗口期都是有限的,一旦‘后知后覺就可能錯失機會。所以,對城市發展而言,面對新賽道,只有轉變思路、創新打法,抓住產業風口,才能開辟一方新的藍海,實現占領制高點、引領新潮流?!币晃粎^域經濟專家分析認為。
在選定新賽道后,便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和活力。
這些年,宿遷一直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區域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關鍵一招,通過擦亮“宿遷速辦”“宿遷幫辦”“宿遷免費辦”工作品牌,打造投資順心、服務貼心、創業安心、發展放心、生活舒心的“五心”服務營商環境升級版,樹立起“人人都是作風代表、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
這也正是宿遷激光產業發展的“源頭”。
宿遷激光產業發展起初是由團結激光所引發,而團結激光項目正是因為宿遷良好營商環境而結緣。
“多年前,團結激光公司在宿遷發生一起經濟糾紛,董事長陳海斌感到非常棘手,但在宿城公安分局局長張以進的熱情幫助下得以圓滿解決,從而對宿遷留下了美好印象。”裴承前說。之后,張以進一直與陳海斌保持密切聯系,多次動員他到宿遷發展。當團結激光打算向外擴張時,首先就想到了宿遷。
“因此,宿遷與激光產業結緣,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是多年來始終注重營商環境建設,廣泛動員和組織各級干部重視招商、參與招商、支持招商的結果?!迸岢星罢f道。
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了,自然就有“磁吸力”,產業、項目、人才等資源要素就會隨之而來。
這是“憑什么是宿遷”的關鍵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