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君囡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學

一位班主任在給家長的信中寫道:“我們到底要培養怎樣的人?注重提高德行,養成人格,使人為‘大’,為天地立心,為社會謀福祉。”讓每件事、每次活動,甚至每個問題,都成為涵養師德、影響孩子的教育契機,這是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學一貫的做法。學校秉承三條路徑,將教育教學工作與師德師風建設深度融合,踐行“文化養德,知行合一”理念,營造人人爭做師德表率的良好氛圍。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這么優越的教育環境里,我又怎能掉隊?只有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成為真正的‘魅力教師’……”美術教師在給校長的回信里這樣寫著。校園里,每周五都會有一位教師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校長情書”,教師們也會主動回信。
常規黨建明方向。每學期與教師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定期進行師德培訓,并在微信公眾號開設“道德故事”“美在魅力”“魅力先鋒”“魅力家書”“校園情書”等黨建專欄,樹立身邊好榜樣,傳遞教育正能量;以“書香黨建”為抓手,開展閱讀沙龍、征文等活動,豐厚教師文化底蘊。
特色黨建添活力。一是“校長情書”送溫情。“校長情書”創新了交流方式,加強同伴間的了解,增進情感,樹立榜樣,營造了積極向上、溫暖純凈的溝通環境。目前,已有93 位教師收到校長的書信,在此影響下,教師們也紛紛給學生、家長和家人寫信,搭建溝通橋梁,傳遞師生之愛、孝悌之道。目前,“校園情書”已蔚然成風,教師的政治素養、人格魅力不斷提升。二是“愛心送教”磨品性。自建校以來,支部堅持開展愛心送教活動。長沙市第二社會福利院作為學校的愛心基地,書記帶領黨員團員教師送課34 次,上課教師達82 人次,服務200 多人次。此類活動打磨了教師品性,讓他們更加珍惜現在的教育生活。有教師送教后說:“去了福利院,接觸了那些殘障兒童,懂得對學生要更多一份耐心與愛心!”很多教師主動提出送教請求。

讀悟經典,涵養師德。學校以《論語》為讀本,讀、思、言,寫、行、悟,相輔相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誦讀、領悟《論語》的要義,全面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
一是人人做經典的閱讀者。從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每日一誦,到人手一本《論語注釋》,教師們每日自主批注式誦讀,并在打卡小程序中交流互動,分享感悟。同時,在教師例會、教研活動、周一朝會、陽光輪訓、魅力青藍等平臺開展經典誦讀,形成人人讀經典的校園氛圍。
二是處處做經典的傳承者。每學期“開學第一課”和期末總結會上,開展《論語》沙龍;教師例會,各學會組輪流推出“論語講堂”,教師們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經歷多角度、全方位交流互動,分享讀《論語》感受,做經典傳承者。科信組教師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角度分享日常生活中為人師長、為人父母的點滴。
三是時時做經典的踐行者。以“新三好”之寫好字為抓手,組織教師每日練習書寫經典,做到每周一評價,每月一展示;組織教師利用假期寫“一封家書”,傳遞對親人的尊敬、感激之情;參照《論語》中提到的忠恕、仁愛等為人處世方法指導每周“三個一”活動。
一位青年教師在去年績效考核答辯時說:“魅力青藍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它改變了我,讓我明白在學習中要時常反思,反思后要努力踐行。所以,我的教學越來越嫻熟,班級管理越來越得法。”
為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做到知行合一,學校創新教師校本培訓模式,努力滿足各階段教師的發展需求。一是定期開展“陽光輪訓”,交流教育思想,探尋教育真知;二是卓越、骨干教師結對,開展示范課、研討課,培養中堅力量;三是“魅力青藍”工程,為青年教師量身打造“個性培訓菜單”,以集中研訓與點對點指導相融合的方式,周二晚上集中研訓,并通過師徒結對互聽互評課,促進師徒共同成長;四是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全員參與,做順應時代發展的智慧教師,形成一支有扎實學識與過硬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通過培訓,教師課堂有了改變,教學更靈動,方法更多樣,激勵學生的語言更豐富,與學生、家長溝通心平氣和,班級管理游刃有余。
本校教師經過階段性的培訓,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1 位教師成為長沙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研究團隊成員;7 位教師分別成為區、市、省名師工作室成員;教師們在省市區級賽課中屢創佳績,先后有23 位教師從學校走向區級以上教學平臺,其中有11 位教師走向長沙市,3位教師走向全省乃至全國大舞臺。
“美好生活從美好教育開始,美好教育從美好教師開始。”因此,為了教育的美好未來,為了塑造美好教師,我們將一直走在師德師風建設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