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睗夂竦膶W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接受知識信息達到最佳狀態及效果,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中。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教學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避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他們,激起學生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而對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漠不關心。課堂上,師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學中去,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使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
二、要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努力學習與教學有關的各科知識,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教學經驗與教訓,自我強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尋找更科學、更合理、更完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數學知識大多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生學習會感覺比較枯燥,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數學教學簡單化,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在教學中創設競爭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和獨立思考習慣。適當的競爭,可以促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意識,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和獨創性。對學生的點滴創新及時給予鼓勵,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要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持續的興趣。數學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教學中,要堅持采用“宜淺不宜深,宜精不宜泛”的原則,精講多練重點和難點,盡可能做到每節課的疑難點當堂解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分層要求。讓優秀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以滿足他們希望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需求,并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重點對潛能生進行輔導。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要求。潛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題,絕大多數學生能在完成基本題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綜合題,學有余力的學生去思考較難的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的動力。
四、要把數學學習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使學生看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講“圓的認識”中,設計這樣一個活動情境:學生站成一橫排做投乒乓球到一個桶中的游戲。教師問:“這樣站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會說:“這樣站隊不公平。”教師接著問:“怎樣站隊才公平?”學生應用同圓半徑相等的知識說出應該將桶放在中心,大家圍桶站成一個圓,一個人投完后下邊的人再依次投,這樣距離相等才保證了競賽的公平性。
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思維方式利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形成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