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苗


摘要:思維品質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網狀課堂下的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要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中。
思維品質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有效的課堂活動中培養出來的。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探究的動力。課堂需要有充分思考價值、適宜探究空間、無限對話可能的數學問題,通過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品質 ?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思維積極性
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認知基礎、思維方式,創設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快速展開思考,尋找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在問題探究中,驅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了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驅動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來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在新課開始前,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張形狀是三角形的彩紙,問學生:“這張彩紙的形狀是什么?”“你會算出這個三角形彩紙的面積嗎?”這樣就引出了本節課所要探索的重點內容——“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這時再給予一定的提示,比如說: “怎樣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彩紙進行拼接,通過操作把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在學生一番動手操作之后,就能很容易發現兩個三角形拼接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學生就可以很容易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學生就能產生自主探究問題答案的興趣,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進行問題探究,拓寬思維寬度
在問題引領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探究與猜測中自然生成對核心概念的理解,這也是為了拓寬學生思維活動的寬度。開放而延續的問題引領,激起一個個思維旋渦,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從頭到尾思考問題過程,將思維逐漸引向問題的本質。
(一)明暗交織
明暗交織就是將題目信息“露一半遮一半”,適當留白讓學生探究的興趣更濃,獲得的體驗更深。這就需要讓學生挖掘隱性信息,溝通顯性信息與隱性信息之間的聯系?!扒鷱酵ㄓ摹蓖取耙挥[無余”更有味道。
例如,“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學習材料:校運動會上的一張跳遠成績記錄單,很遺憾,不完整,根據這些信息,你能確定什么?
生:小明是第一名。
師:小強的信息記錄不完整,你是怎么比較出來的。
小結: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比較出第一名。
師:誰第二名呢?
生:還不能確定,因為不知道3.□8m中的□是多少?
師:如果小強是第二名,□是多少呢?
如果小剛是第二名,□又是多少呢?
明暗交織的信息,“逼”著學生去思考,提升了例題的思維訓練價值,使探究活動變得更加自主、高效。
(二)正反結合
只講正確的東西,忽略讓學生去證實或證偽自己的假設,那么對概念的理解就不夠深刻和全面。學生認識概念需要經歷“正例→變式→反例→正例”的過程,從變式中剝離概念的非本質屬性,再從反面證明襯托出概念的本質。再往前走一小步,經歷反例→正例的過程,更能凸顯概念的本質。
例如,“角的初步認識”:判斷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第一步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第二步變式辨析,旋轉圖③,邊旋轉邊問:現在還是角嗎?旋轉結束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一直都是角?通過變式辨析剝離角的非本質屬性——方向,使學生明白只要是角的特征沒有變,方向雖然變了,也還是角。第三步,經歷反例→正例的過程,就是將圖②和圖⑥漸變成一個角。學生在經歷反例→正例的過程中逐步感悟出角的本質特征。
(三)動靜結合
在動態與靜態下研究變與不變的規律,現象的反差和矛盾使學生產生認識和情感上的“沖突”,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不斷的比較和反思幫助學生學會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從中會掌握一種思考和解決問題方法,整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發現是真實的、全面的、深刻的,而發現的過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起點不同的學生都會獲得發展。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如下:a.在動態背景下直觀感受平行四邊形面積大小和高有什么關系。b.在靜態背景下體會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后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將“比較一個長方形框架和由它拉成的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誰大誰小”作為探究的核心問題,讓學生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使學生在直觀感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小跟什么有關的基礎上,自然推出平行四邊形面積。
三、進行問題反思,把思維引向深入
為了幫助學生深化所學知識,在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收獲,教師就可以在帶領學生學習完某節課的內容之后,提出能夠充分拓展學生思路的問題,幫助學生在反思中發現問題。
例如,“怎樣圍面積最大”:這類應用題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比如,向學生提問:“用籬笆靠一面墻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長方形菜園,怎樣圍面積最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帶領學生總結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通過思考,學生發現,如果用同樣長的籬笆靠一面墻圍成一個長方形,當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寬的兩倍時,它的面積是最大的;而如果不靠墻,當周長相等時,在所有的長方形中,正方形面積最大。在總結出規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問學生:“如果不局限于長方形,那么圍籬笆時,圍成哪種平面圖形面積最大?”這時,學生就能結合所學內容進行反思,為之后圓形面積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樣,在反思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知識。
思維是數學能力之核,也是數學素養之魂。網狀數學課堂應該基于思維教,圍繞思維學,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思維啟迪,能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社會、解決現實問題,進而提升學習質量、生活質量乃至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