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青青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立足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目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展開有效的評價,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的變化、學生的學習結果的變化等。小學數學學業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認知方面的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和分析。
一、基于學習素養的評價
在“學習素養”這一維度的學業評價中,教師應關注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素養的發展情況,如數學運算能力、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建模能力等學習素養。如果學生的各方面學習素養與學習能力達到了一定的要求,那么意味著學生在素質教育環境下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了不錯的成長。例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時可以了解學生是否能夠在數學問題的分析過程中展開有條理的思考。在這里,教師可以合理設計一些數學問題,更好地開展這一數學學業評價。
二、基于情感態度的評價
數學學習情感態度能夠決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效果等,因此,教師可以對這一維度的教學要素進行科學的評價。如果在數學學業評價中,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達到了某一要求,那么意味著學生不僅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學習信心,而且產生了一定的數學學習興趣,甚至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然后迸發出較強的學習動力,從而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中,教師要想開展數學學業評價,可以朝著這些方向進行,如“學生主動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知識的積極性高不高?”“學生有沒有主動參與兩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學生有沒有對兩個圖形的面積求解技巧產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這些問題的合理設計能夠讓教師的數學學業評價更加科學、有效。[1]
總而言之,學業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評價工作。在教師落實素質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學業評價水平,就要了解新時期學業評價發生的變化,并了解其在數學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途徑推進數學學業評價的全面開展,讓這一多元化的數學學業評價更能滿足新時期教與學的需要,從而保障小學數學教學在科學的學業評價下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淑芹.基于新課程背景的小學數學學業評價策略變革探究[J].華夏教師,2019(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