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勇 肖惠
青年教師成長是學校隊伍建設中的重點內容,是學校師資隊伍的希望與未來,但在均衡教育實施的大背景下,學校青年教師的成長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剛入職的眾多青年教師缺少一線的實踐經驗,如果沒有老教師的“傳、幫、帶”,其教學水平、教學能力難以迅速提高,因此青年教師的培養亟需人們的關注。
一、青年教師培養的目的
(一)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時代重任。堅持不懈地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持續地注重學校老師隊伍的培養,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才能讓更多的老師踐行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二)適應學校可持續、良性發展的需要。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是學校可持續、良性發展的基礎,其有效的培養是學校發展的希望和進步的源泉。學校的老教師、骨干教師和名優教師,是學校經驗的積累和特色形成者,而青年教師則是這種經驗與特色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有了這種相互的依存,學校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家長的信任和學生的喜歡,才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佳績,才能讓學校在發展的道路上更具特色。
(三)促使青年教師內外成長的需要。讓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學校的骨干或優秀教師,既是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社會對青年教師的一種期盼。通過學校有組織的團隊培養,可以讓青年教師在兩至三年的時間內深入理解教學理念,養成良好的、與時代同步的職業敏感性,很快具備教材駕馭、教學組織、語言表達、專業知識儲備等綜合業務能力,促使青年教師對自己準確定位,明白努力的方向,積極、主動地配合、支持學校的培養計劃。
二、青年教師培養的策略
(一)在職業技能和基本功上加強青年教師的訓練
由于電子產品的廣泛運用,使很多的青年教師在“三筆”( 鋼筆、粉筆、毛筆)、“兩畫(話)”(普通話、簡筆畫)的教師職業基本技能和基本功方面比較薄弱,難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時由于老師所寫的字不易辨別,或聽不清楚老師所說的話,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因此,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中,我們將“三筆兩畫(話)”作為青年教師每周學習活動的第一任務,固定20分鐘時間,采取周練習、月對比、期評比的競賽策略,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技能和基本功。
(二)堅持學習,以理論學習提升青年教師的教育觀念
剛走出象牙塔的青年教師,有當老師的理想,但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和新課改的要求,常常感到手足無措,心中不免有許多的迷茫。為解決這一困惑,我們對每一位青年教師提出了三點要求:1.堅持每周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的學習,讓青年教師的觀念與時代同步;2.堅持每期課程標準的學習與解讀,讓青年教師明白現在教育的目標和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以及課堂中應選擇怎樣的教學策略;3.堅持每年閱讀2~3本書,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之類的成果書籍,并撰寫學習心得體會,讓青年教師在學習中找到“工作中的影子”和解決問題的心靈契合點。
(三)定向輔導,以科學的方式促使青年教師成長
每一位青年教師,雖然在專業知識的儲備上沒有問題,但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因為經歷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缺少應對的策略。因此,我們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采取的策略是定向輔導,選擇每一個青年教師需要成長的關鍵點,指定學校的名優骨干教師、中高級教師,對教材整體把握、班務的管理、課堂的有效組織等進行輔導。如我們除了傳統的“師徒結對”,還借助名師工作室的組織形式,采取了“1+X”的學習共同體,讓參與者能居于同一個平臺,有平等的認知,有同樣的興趣,通過閱讀交流、活動設計、展示競賽等場景,激發每一位青年教師原生的“教育情懷”,有效解決自己所遭遇的迷茫或困惑,并逐漸養成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與機智。
(四)堅持專業培訓,讓青年教師在備課、課堂組織、學生輔導上更具專業性
專業培訓是開拓視野、豐富眼界中常用且有效的成長方式,我們通過縣市名師工作室、學科集體備課、小專題研究、專家專題講座、觀看優秀視頻課例、跨學科聽評課、交流座談等,促使每一位青年老師備好課,且能吸取眾家所長,在思想上、行動上取得進步。
(五)定期聽課,以聽以評促教
堅持聽青年教師的每周隨堂課、每月教研課、每期匯報課,既讓青年教師及時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看到進步的希望,也讓青年教師感受到學校的培訓幫護是真心的,從而理解并支持學校的工作。
(六)以競賽為舞臺,讓青年教師有更多教學實踐鍛煉的機會
競賽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有對比,故而對于青年教師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因此,借助學校每期的“青年教師基本功大比武”“青年教師展示匯報課”“說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以及縣市的“教學大比武”“533生命課堂教學大賽”等匯報形式,既給青年教師提供可以實踐鍛煉的舞臺,也在以賽中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認知并發現自己的不足,為自己的成長提供最有效的借鑒。
青年教師的培養與成長是學校永恒的工作主題,是一項沒有終點的工作,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探究如何讓青年教師養成“一榮俱榮,資源共享,合作互助”的理念、如何讓青年教師的成長經歷、經驗分享成為一種資源,是一項可以不斷豐富的內容。我們深信,在均衡教育的背景下,堅持培養長度、寬度與深度的拓展,必會使青年教師的培養策略更具科學性,青年教師的內外成長也會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