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浩
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下面我談一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
被編入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層層選拔、精挑細選出來的優質文章,不僅用詞準確、語言優美,更有著深厚的內涵,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善于發現傳統文化的因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展示寫作文章的背景,介紹作者的生平經歷、主要思想等,進而讓他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文學、文化概念與傳統文化教育。
二、重視古詩文的地位
古詩文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極其獨特而崇高的地位。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涉及了多種題材的古詩文,幾乎遍及歷代經典。有先秦諸子,有明清散文,有《詩經》,有唐詩,有宋詞,有元曲……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首先誦讀是基本的學習方法,抑揚頓挫的朗讀更能夠表現出文章的意蘊,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其次是要深入理解文章,準確理解文章內容,結合背景來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最后要深化思想,學習作者崇高的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開展多種教學活動
教師應積極為學生提供了解傳統文化的平臺,開展多種教學活動,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內開展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課余時間自行組織活動,結伴參觀博物館,讓學生發現文物中所體現的文化內涵,感知古代人民的辛勤智慧,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和了解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愉快的觀賞中有所學習和收獲。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要從小就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采用適合的方法推廣傳承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傳統文化在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中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