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良燕 李蕊麗 王雪靜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學實際,我們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學設計。
一、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小學生思維處于正在發展階段,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動機,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
二、合理聯想,深入理解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練的語言而體現了生動的意象,營造出濃厚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鮮花,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聯系生活,運用詩詞
古詩詞創作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詩人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興趣。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由于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的情景的詩,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少小離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具體理解這句詩:兒童或者更大一點的時候離開了家鄉。是什么原因促使離開家鄉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引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關鍵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尤其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