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曼麗
(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 海南 海口 571127)
聲樂教學曲目具有專業性、藝術性特點,在教學實踐中科學選擇教學曲目有以下價值:其一,在“學”“教”之間搭建橋梁,以曲目為載體輸出聲樂知識,完成聲樂人才培育任務;其二,為聲樂專業人才與行業對接給予支持,將前沿演唱技藝、理念、藝術文化內涵等內容依托教學曲目進行滲透,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提升專業水平;其三,科學選擇教學曲目有利于學生自學,這對學生提升藝術修養和音樂形象塑造能力、二度創造能力有益。然而,有些教師在選擇聲樂教學曲目時存在實效性欠佳的問題,影響專業人才培育成效。基于此,為使聲樂教學更加高效,探析教學曲目選擇策略尤為重要。
聲樂教學雖注重藝術熏陶,但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強化學生專業素質的關鍵,基于此,教學曲目選擇應以解決育人問題為指向,基于共鳴腔劃分、共鳴原理、歌唱器官構造、發聲原理、共鳴腔運用與聲區關系等理論知識進行篩選。教師在指引學生運用呼吸技巧、掌握呼吸方式及了解呼吸支點的過程中需選擇相匹配的曲目。學生在學習聲樂基礎理論及專業技能時的自主體悟很重要,這就需要所選曲目能幫助學生了解通俗、民族及美聲唱法的特點,正確的曲目還能幫助學生在日常訓練中掌握嗓音保健方法,避免盲目學習訓練,使學生在優質教學曲目的支持下獲得啟發。
曲目是聲樂教學的一部分,決定聲樂教學效果優劣的關鍵在于教法是否科學可行,新時代教改驅動著教法創新,若想通過選擇正確的教學曲目支持教法創新則需合理選擇聲樂教學曲目,一方面凸顯育人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完成知識及技巧的講解任務。教法豐富多樣,以“合作互助+任務清單”教學模式為例,教師需依據分組情況選擇曲目,確保各組學生在互助協作中學習樂曲,在此基礎上研習基本聲樂理論及演唱技法,一旦曲目與各組學生自學能力不相符,將弱化育人成效。除根據分組篩選曲目外,教師還需選擇具有學習價值的曲目并列出任務清單,如區分美國、德國、俄國等不同國家的美聲唱法等,使曲目成為學生求知的工具,學生通過演唱、體悟、探究、總結完成合作求知任務[1]。
興趣是學生探究聲樂表演藝術真諦的動力,學生只有對聲樂表演感興趣才能高效學習,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同時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基于此,選擇聲樂教學曲目需以培育學生興趣為出發點,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尊重學生,在選擇曲目的過程中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教師可在設計教學活動前鼓勵學生提供曲目,通過票選的方式選出2 到5 首學生覺得最有趣且想學習的曲目。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注重拓寬學生的聲樂藝術表演眼界,提升學生通過美聲、民族、通俗等唱法塑造聲樂藝術形象的能力,教師在“放權”的同時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使學生接觸不同樂曲,感知多種音樂文化,在此基礎上,將更多有趣且優質的音樂作品引入課堂,利用樂曲向學生講解聲樂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選擇聲樂教學曲目時應注重夯實基礎,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曲目的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為學生提供攀登藝術高峰的臺階,助學生“拾級而上”,逐步增強專業素養。通常情況下,不同年級的聲樂教學曲目難度存在區別,相較于低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學習的曲目要更難一些,需學生使用綜合知識解析學習難點,同時,學生自主研學的空間更大,這樣一來,學生不再過度依賴教師,這樣的曲目可幫助學生健全自學體系,為學生終身學習聲樂奠定基礎。
教師在篩選聲樂教學曲目的過程中要遵循因人而異原則,從各個學年乃至班級角度著眼選擇曲目,在挑選曲目時推行分層教學理念,對各班或各年級學生的聲樂表演綜合能力進行考評,根據綜合考評結論將學生分成三個層級,如A、B、C 三層級,為因人而異選擇曲目奠定基礎,使各層級的學生均可接受曲目并高效學習,以免曲目選擇過于籠統。其中,劃入A層級的學生的聲樂基礎扎實,對聲樂學習較感興趣,有獨立研學能力,可以完成難度較高的曲目的自學任務;B 層級學生的聲樂學習基礎一般,可在教師布置任務的基礎上自學,二度創作能力及音樂內涵體悟能力有待提升;C 層級學生聲樂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有較大的專業素養發展空間。教師在明晰各層級學生學習特點的前提下需因人而異選擇聲樂教學曲目,使各學年、各班級曲目不唯一,營造多元、有趣、自主的聲樂學習氛圍,助力學生聲樂素養良性發展。
從理論上講,適合聲樂教學的曲目數量極多,教師若想從中選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曲目,需強調典型并增強示范引領作用,為學生在聲樂學習中舉一反三提供幫助。以美聲唱法為例,有意大利流派、俄羅斯流派等,作品風格豐富多樣,有詠嘆調、藝術歌曲等。例如,歌曲《黃河頌》《英雄贊歌》較為宏偉博大,而歌曲《紅豆詞》《漁光曲》則注重抒情。在演唱形式上可分為二重唱、四重唱、小合唱、大型合唱等類型。教師除了要需依據美聲的流派、演唱方式、作品風格等篩選具有典型性的曲目外,還需保障曲目音色華麗流暢、音質圓潤飽滿、音域較為寬廣、聲音富有穿透力,使學生在學唱曲目的過程中增加對美聲的了解,提升美聲藝術作品詮釋能力[2]。
在聲樂教學中合理使用曲目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及理論知識,因為聲樂技能及理論比較抽象,合適的曲目可使相關內容更加直觀,對學生的理解有益。部分教師在聲樂教學實踐中未能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這使得曲目篩選無法有效與專業技能教學及理論教學匹配,曲目教學失去了輸出教材內容的功能。造成這一現象除了與教師未能深挖教材的育人潛力有關以外,還與聲樂教材內容綜合性及前沿性不強有關,教材無法指導教師選擇聲樂教學曲目,這阻礙了學生聲樂專業素養的良性發展。
在聲樂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會選擇自己容易駕馭的曲目進行教學,這雖能發揮教師的優勢,但會出現學生學習曲目類型較少、思維僵化、視野較窄等現象,這不利于聲樂人才的專業化培養。教師教學曲目選擇比較片面還與其專業素養欠佳有關,教師對曲目相關的背景、內涵、風格等方面的研究不夠系統全面,同時,日常不主動積累曲目素材,在選擇聲樂教學曲目時陷入固化思維的泥沼,不僅無法高效完成聲樂曲目教學任務,還影響了聲樂專業育人體系的建設與發展。經驗表明,聲樂教師的審美理念、藝術追求、專業態度等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深遠影響,為使教師可帶領學生學習成長,需解決聲樂教學師資力量薄弱這一問題。
從聲樂專業角度來講,曲目選擇需對學生氣息控制、音樂形象塑造、樂感、審美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提供助力,從非專業教育角度來講,曲目選擇需對學生行為習慣、情感態度、心理健康等方面帶來正向影響,使聲樂作品如一縷陽光般照射并溫暖學生的內心,只有學生陽光積極才能在聲樂藝術道路上追逐夢想并實現自我價值。然而,有些聲樂教學曲目與學生全面發展需求脫節,一方面與學生個性化成長要求不符,另一方面未能契合聲樂專業教學需求,繼而影響聲樂教學成效。
聲樂專業教材具有合理性、科學性、綜合性,結合教材選擇曲目可保障聲樂教學事半功倍。這就需要教師細致研究教材,對育人目的、重點等做到心中有數,找準曲目篩選抓手,將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藝教學實踐與曲目選擇聯系起來。教師除了要根據既有教材篩選曲目外,還需注重開發生本土化及校本化教材,在一流專業及一流人才發展目標驅動下建設“金課”并代替“水課”,結合本校聲樂教學發展需求,基于“金課”管理辦法、評價標準及建設要求等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曲目,將曲目視為“金課”的組成部分,從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學習態度等角度出發構建“金課”,確保學生在賞析、學習、研究曲目的過程中具備追求卓越的勇氣,發現自己的不完善之處并繼續學習,逐步提升判斷思考的能力,并從曲目中獲取更多概念、理論等方面的信息,繼而有效彌補固有教材的聲樂教學曲目選擇上的缺陷,確保曲目選擇更具前沿性與多元性,完善聲樂教學知識輸出體系,助力學生強化專業素養[3]。
各個院校的聲樂教學重點存在區別,教師需根據本校育人規劃及學生專業素養選擇曲目,確保學生可以掌握曲目,并為學生掌握演唱技藝、常識、專業理論知識等內容提供幫助,以免曲目選擇與學校人才培育目標不符。為了提高曲目選擇的實效性,教師需不斷學習,增強聲樂藝術作品演繹能力,學校要組織建設優質教育團隊,通過定期培訓強化師資,在《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的指引下大力提升教師聲樂專業水平。學校還需注重營造民主、活躍的教學研究氛圍,為教師根據自身能力靈活篩選聲樂教學曲目給予支持,使新教法、新理念、新教材及新曲目有機融合,滿足教學需求,提高學生的聲樂專業素養。打造一支優質的教育團隊是高效篩選聲樂教學曲目的關鍵,教師除了要通過自主學習及參與培訓增強專業素養外,還需從師德師風建設、音樂文化底蘊積淀等方面出發,將更多先進思想大膽融入聲樂教學領域,并將其轉變成科學選擇聲樂教學曲目的動能。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亦是選擇聲樂教學曲目應該考慮的重點因素,在教改背景下,學生不僅要學習掌握理論知識,還要以促進個人聲樂藝術素養的良性發展為目標制定個性化的成長計劃,教師則需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選擇曲目,全方位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不僅要選擇有技術含量的曲目,還要選擇具有歷史性、藝術性的曲目,同時,這些曲目要有不同的演奏難度,并與教師基于分層教育思想所劃分的聲樂教學層級相契合。通常情況下,為滿足聲樂個性化教學需求,教師會在課上觀察學情,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擇曲目,保障曲目選擇滿足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專業基礎夯實、藝術修養提高等方面的成長需求。在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反饋把學生大致分為三個層級,在此前提下科學篩選聲樂教學曲目,使各類曲目以全方位強化學生綜合素養為出發點成為聲樂教學的一部分。在信息時代,學生可利用網絡自學,受自學需求驅動,誕生了混合式教法,該教法能解決線下曲目篩選范圍過窄的問題,教師可依托網絡將更多興趣濃厚且利于學生成長的曲目引入專業課程,繼而為聲樂教學中的各層級學生高效自學提供條件。基于此,教師可運用微課匯總曲目,依托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國內外歌曲大賞、呼吸控制訓練、音樂歷史、樂曲風格探究等模塊有效利用線上與線下資源打造微課,為學生自學提供有利條件,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需要瀏覽微課,還可在教學互動群組中實時提問,教師可在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充分利用曲目輸出專業知識,打造民主、自由、靈活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二度創作能力、藝術鑒賞能力等能力。[4]
綜上所述,合理選擇聲樂教學曲目對學生專業素養發展有益,它需要教師將育人與教法實踐高效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曲目選擇的要點,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因人而異原則、強調典型原則,結合教材選擇曲目,依據師資水平篩選教師能充分利用并靈活駕馭的曲目,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