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克強
在傳統媒體時代,報社、電視與無線廣播等是民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工具。報紙作為最親民、幾乎人人都有購買力的新聞傳播工具,在傳統媒體時代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報社在報紙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決定了最終報紙的質量。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民眾越來越習慣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獲取新聞信息,比如抖音、快手、今日頭條、微博等,報紙的銷售量卻每況愈下,甚至快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在新聞生產與傳播過程中明顯處于絕對劣勢,但傳統媒體也有其獨有的優勢。報紙新聞、電視新聞明顯更具有公信力,民眾明顯更信任刊登在報紙上的新聞以及由電視播報的新聞,這也是傳統媒體在媒體行業仍然具有相當大話語權并能掌控社會輿論導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作為報社新聞記者,在認清自身發展優勢的同時,更應該明白居安思危、不進則退的道理,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從新媒體中汲取營養。媒體掌控著社會輿論導向,在教導民眾學習先進思想、摒棄落后思想和陋習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讓報社在現代媒體格局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不僅是報社負責人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更是報社新聞記者的責任和義務。
報社為新聞記者提供了展現他們聰明才智的舞臺,使得他們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負。作為報社新聞記者,雖然單位并不奢求他們為報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在做他們本職工作的同時,為報社拼得一個更加光明的發展未來卻是他們的應有之義。實際上,企業以及個人的發展就像是治理水患一樣,都遵循堵不如疏的道理。也就是說,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其要想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下生存,最好的做法是從自身做起,通過轉型來滿足由于環境變化提出的新要求。媒體環境與受眾閱讀習慣的改變都預示著報社傳統的新聞生產與新聞傳播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因此轉型對于報社以及報社新聞記者都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如此,轉型對于報社記者而言還是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關鍵。人發展空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的能力大小決定的,轉型就意味著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往往是他們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必備籌碼。因此,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轉型是報社新聞記者開疆擴土的基礎,是完善自我的表現。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報社的發展舉步維艱,有些縣報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報社作為我國非常重要的新聞媒體機構,在新聞生產和傳播工作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一線報社新聞記者不僅要對新聞信息的采集有足夠的敏感性、獲知力,更要有精準的判斷力,能根據新聞信息內容判斷新聞信息的真假。當然,要想具備這些職業素養,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以外,還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互聯網技術在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很多新興技術、新興產業的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也正是基于這些技術,民眾在新聞獲取方面對報社、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的依賴性才越來越小。
新聞信息的供給與需求本就是動態平衡的關系,而在融媒體時代下,民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量雖然有所上升,但由于各種新聞生產與傳播平臺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導致新聞供給數量已經遠遠高于民眾對新聞需求量的增長。與新媒體相比,報社這種老牌傳統媒體的新聞生產速度與傳播速度明顯處于劣勢,所以這更是制約了報社的發展速度。眾所周知,企業的生產規模越大,其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就越多。相反,則需要的人力資源會越來越少。報社的發展現狀不盡如人意,甚至很多報社為了削減開支,都在大幅度裁員。報社欠缺的并不是員工,而是德才兼備的綜合型、創新型、全面型高端人才。新聞記者對報社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如果他們不能為報社的生存和發展創造出價值,那么其必然也難逃被裁掉的命運。民眾對報社新聞信息需求量的減少使得報社不得不減少報紙的發行量,而發行量的減少也意味著其市場效益的減少。總而言之,如果報社新聞記者想要打破報社以及自身發展現狀,就必須積極轉型,在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同時提高報社的核心競爭力。
無論是對于哪個行業而言,都應遵循以人為本發展理念,這樣才能得到民眾的支持與良好的口碑。紙質報紙是報社傳播新聞信息的主要載體,然而很明顯,對于絕大多數受眾而言,雖然購買報紙并不會給他們帶來經濟壓力,但他們需要先去購買報紙,在看完報紙以后還要想著如何處理這些報紙。積少成多,受眾還要劃定專門的地方存放報紙,這也變相地增加了受眾閱讀紙質報紙的負擔。新媒體則不同,線上閱讀方式極大地滿足了民眾碎片化閱讀需求,民眾僅需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查找他們感興趣的新聞內容,絲毫不用擔心閱讀線上新聞信息會有額外的負擔。智能手機已經基本普及,尤其是對于年輕群體而言,他們甚至都不止有一部手機。新媒體為民眾提供了方便快捷而且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獲取新聞信息渠道,使得受眾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但不可否認,受眾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的改變卻讓報社雪上加霜,如何才能打破當下的發展瓶頸,并重新贏得受眾的支持不僅是報社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更是報社新聞記者應該努力的方向。所以,受眾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的轉變自然而然就成為報社新聞記者轉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幾乎完全喪失了與新媒體競爭的優勢。因此,對于報社而言,加強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是打破發展瓶頸、實現破繭成蝶的必然選擇。雖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都屬于新聞媒體的范疇,但兩者卻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民眾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依賴性不同也正是因為這些差異性的存在。
在民眾眼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并不應該是對立的關系,因為雖然兩者存在一定的競爭,但這種競爭無傷大雅,完全是兩者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基礎。傳統媒體有較長時間的積累,可以說是財大氣粗,在掌控社會輿論導向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這些優勢是新媒體可望而不可及的。新媒體迎合了現代人碎片化閱讀需求,讓新聞獲取變得越來越簡單。很多傳統媒體正在開拓新媒體市場,不僅加強了與傳統媒體的協作,更是構建了新媒體平臺,有效提升了其未來發展競爭力。但報社在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存在一個普遍問題,那就是報社新聞記者缺乏新媒體思維,還未實現真正的轉型。報社新聞記者轉型是報社與新媒體實現有機融合的基礎,因為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如果仍然停留在傳統媒體時代,那么報社與新媒體融合就會流于形式,根本達不到現代媒體的標準。
新聞記者在報社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加強新聞記者轉型,促進新聞記者全面發展符合融媒體對報社和新聞記者的要求。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報社帶來的機遇要多于挑戰,但媒體環境的改變也對報社新聞記者各方面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對于他們而言,及時轉型就成為更好應對媒體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的必然選擇。
報社新聞記者不應再用傳統媒體的標準要求自己,而是要培養融媒體發展理念,深化融媒體發展思想,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應用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為優化新聞信息質量、拓展新聞信息影響力、提高報紙媒體在民眾心中的影響力與權威性做好準備。為了確保轉型的效率與效果,融媒體視域下報社新聞記者可以借鑒以下幾點建議:
報社本身所承擔的掌控社會輿論導向的責任和義務就意味著報社傳播的新聞信息應該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能讓民眾在閱讀新聞信息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報社新聞記者肩負著新聞采集與整理的使命,他們對政策、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直接會影響到他們能否在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中有效融入先進思想、先進文化等。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報社在培養培訓新聞記者時更注重對他們專業能力的培養,卻大大忽視了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聞記者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始終要以維護國家、社會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核心,并且為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作出努力。雖然報社的地位和影響力已經不復當年,但其仍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公信力。
因此,報社新聞記者要加強對思政知識的學習,接受先進思想、先進文化、先進理念的洗禮,做到“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從而更有利于掌控社會輿論導向,并引導民眾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然,報社新聞記者要做到知行合一,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要嚴于律己,為民眾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這樣才能贏得良好的口碑。
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對他們工作、生活和學習狀態有很大的影響,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是我們不斷前行的精神支柱。報社發展現狀并不樂觀,而新聞記者作為其中的一分子,不應該意志消沉、得過且過,而是要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要培養工匠精神,把創新當成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認真對待每一個工作任務。報社新聞記者就像是報社新聞信息的源頭,只有當他們用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時,他們才能在壓力下不斷成長。報社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正是用人之際,報社新聞記者要先轉變思想,將報社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全心全意為報社著想。新聞記者在轉型過程中很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逃避問題,而只有少數人才有攻堅克難、解決問題的信心與毅力。工匠精神能幫助報社新聞記者敢于正視問題,并為其提供精神上的力量源泉。遇到問題就逃避的不良習慣不利于報社新聞記者的發展,因為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往往會成為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
從報社的角度來講,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是提高其未來發展競爭力的基礎。在人才市場越來越內卷的背景下,培養“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就顯得必不可少。各行各業都在飛速發展,報社雖然屬于傳統媒體的范疇,但運營機制和運營內容都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工作環境與服務環境的不斷變化要求報社新聞記者摒棄“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觀念,并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我,使自己能滿足崗位的要求。
轉型是必然,但轉型并不應該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轉型的信心與決心。報社新聞記者的轉型主要是迫于新媒體的出現,所以其應該全面細致地學習新媒體技術,讓新媒體技術成為自己轉型的武器。首先,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并減輕學習負擔,新聞記者在學習新媒體技術時要有針對性、目標性,根據報社的需要學習理論知識;其次,在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以后,還要學以致用,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新聞記者還要學會從實踐中摸索規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為實現轉型目標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從當前融媒體蓬勃發展的社會現狀來看,人們對傳統媒體的使用頻率呈日益下降趨勢,以報社為核心的傳統媒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報社新聞記者可以說是傳統紙媒的重要代言人,毋庸置疑也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融媒體視域下,報社新聞記者要想謀求發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大環境下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發揮融媒體時代優勢,勇敢地面對挑戰,結合大眾需求,不斷學習新思想、新技術,實現自身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