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萍 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番頭小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了當下各階段教學的重點,立德樹人是各階段教學的核心目標。借助思維導圖開展教學,能夠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形成濃厚的活動興趣,掌握活動方法,提高各項活動能力。另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承載著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作用,還應該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并且學會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能夠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是學生鍛煉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其中,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豐富實踐探索途徑,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鍛煉。對此,本文主要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進行詳細探究。
在思維導圖的實際應用中,通過創建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將思維重點與思維內容相融合,并采用圖片、圖像等形式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直觀地觀察與理解,明確學習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的開展過程中,合理利用思維導圖便于學生創建知識結構體系,提高學習效果。
思維導圖符合新型教學理念的要求,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中應用思維導圖,應當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態度進行調查分析,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組織評估方面,確保能夠進行量化分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思維導圖法的應用越來越常見,已發展成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思維導圖的實際應用中,通過繪制與利用直觀、系統的圖像,可將學科教學中的基本概念與知識點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另外,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對此,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思維導圖具有圖文并茂的特征,通過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對思維導圖中的內容進行梳理分析,可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應用優勢,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思維導圖所強調的思維方式較為特殊,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學科知識,通過互動與關聯的分支,鼓勵學生持續拓展思維能力。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教學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介紹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以及應用過程中,深入思考與探究各類復雜問題,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持續擴大學習空間,培養高效學習能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的綜合性比較強,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致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使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妥善解決各類問題。另外,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確定各小組任務目標,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方案,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拓展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是近幾年被廣泛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師生都對其有充分的認識。為了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與作用,教師需要對思維導圖有充分的了解,在恰當的時間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使其既發揮應有的教學作用,還能夠保證其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繪畫應該是人們與生俱來擁有的一項技能,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很容易掌握。因此,在文字表達能力不足的學生面前,思維導圖也非常“友好”,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以圖像、線條等形式表達出來,以此來反映出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思維導圖的優勢以及使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同時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繪制好的思維導圖,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例如:教師可以以“快樂中華節”為主題繪制一幅中國傳統節日的思維導圖,圖中可以包含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及其時間、習俗等內容。此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你從這幅思維導圖中看到了或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學生會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觀看教師提供的思維導圖。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識,也可以從中發現缺失的內容。觀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答:“我知道了元宵節和端午節的習俗。”“思維導圖中沒有清明節和重陽節,這兩個節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學生回答后,教師需要及時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并對學生進行表揚,由此引出思維導圖的作用。教師提問:“如果讓你們自己繪制一幅中國傳統節日的思維導圖,同時根據思維導圖來策劃一場綜合實踐活動,你能不能完成?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才能夠保證活動與節日相符?”學生會根據教師展示的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同時回答:“如中秋節,我們要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要吃月餅、賞月,還要知道制作月餅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制作月餅的方法。”學生通過觀察思維導圖,對其有了正確的認識,并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繪制完整的中國傳統節日思維導圖。
學生在進一步了解思維導圖后,還需要掌握繪制方法,才能夠將完整的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在認識思維導圖的環節中,學生對繪制的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并未掌握其精髓。如果此時讓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學生極可能會直接復制教師展示的形式,而缺少自己的想法與特點。此時,教師可以告知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繪制,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圖畫;可以橫著畫或豎著畫;還可以畫成方塊形狀、花形;或是只畫一條線、一個括號。繪制的主題可以是各科的學習內容、閱讀課外書的內容,抑或是我們日常開展的活動內容等。教師還需要強調:“繪制思維導圖時,必須要確定好主題,分散的內容也需要圍繞主題來進行。”學生在對繪制思維導圖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布置繪畫作業。
例如,以“舌尖上的家鄉”為主題繪制一幅思維導圖。在繪制前,教師可以圍繞這個主題引導學生說出家鄉的美食有哪些,抑或是通過網絡搜索家鄉的美食,使思維導圖能夠更豐富、更完善。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前,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搜索當地的美食有哪些,需要用到什么食材,制作方法是怎樣的。當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后,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自由發揮,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思維導圖的繪制能力,還能為后續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的策劃做好鋪墊。
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需要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在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夠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
1.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傳統的被動接受教學模式已經應用千百年,其對于我國教育體系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已經形成了定向思維。現代化發展中,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與創造力,而定向思維會禁錮學生的思想,使其未來的發展受到限制。思維導圖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其能夠真正從多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例如,在“中國幸福年”的主題活動開展中,教師在明確活動主題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中國年都有哪些習俗?為什么要過年?”學生可以圍繞教師的問題來繪制思維導圖,將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現出來。教師在觀看每位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后,需要對考慮不夠全面的學生給予指導,讓其能夠從多個角度去了解中國年,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2.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思維導圖對于主題的要求較高,學生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具備探究能力,這樣才能夠根據一個關鍵詞來從不同的角度輻射出全面的知識與內容,才能夠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因此,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去搜索信息,結合主題篩選并整理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將其與主題進行聯系。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和培養。
例如,在“教室環境我布置”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以此為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方法繪制思維導圖,可以是圓圈形式的,也可以是氣泡形式的。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確定自己想要的場景,根據自己的想法將需要布置的區域、用到的材料融入思維導圖中。當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后,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表現以及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有效評價,表揚學生創新之處,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決策能力。
3.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主要以集體、小組共同參與的方式進行,在活動過程中,需要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來完成活動內容。但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合作意識較差,無法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開展的過程中,繪制與運用思維導圖,使各個分支的小主題與大主題建立聯系,同時還要明確相互之間的分級關系,這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此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有效運用思維導圖的能力,教師需要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分組活動中,教師需要為每個小組指定“領導”,使其能夠在有組織、有分工的情況下合作。活動結束后,教師還需要給予客觀的評價,促使學生能夠了解合作的意義以及合作期間存在的不足,從而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4.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規劃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無法進行良好的規劃。在思維導圖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靈活性的特征,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來指導其繪制思維導圖。
例如,在“教室用品小改造”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融入自己的想法,對班級內的設施、物品等進行重新規劃。思維導圖中需要包含改造目標、活動舉辦時間、人員分工情況、需要提前準備的物品等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與想法對上述內容進行規劃,從而設計出活動方案。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正確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其深入思考,提高活動方案的完整性。
現代教育中,“以評促學”的理念已經深入教學的各個階段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與鼓勵,促進其提高自主意識,更加積極地學習。在以強調素質教育為主的社會背景下,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局限于提問后的評價,還可從學生日常學習能力、活動參與情況等角度進行過程性評價、自我評價以及團隊評價。而評價內容還需要從課堂向教育教學目標、自主學習等延伸,以此來保證評價的有效性。例如,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思維導圖繪制情況、小組討論情況、思維導圖運用效率以及所取得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客觀的評價,學生可結合教師的評價發現自身的長處與不足,進而積極投入到后續的學習中。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策劃課中被廣泛應用,其特征及優勢符合當下我國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還能夠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其日后良好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