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賢敏 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教育局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靠攏。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個人素質的發展,還要注重加強學生的體質。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僅是思想的發育階段,也是身體的發育階段。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高,還可以通過鍛煉身體,挖掘學生不同的特點,為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展開探究,包括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學的意義及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身體健康是個人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那么夢想、追求只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為了不讓一切成為空談,好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時代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需要強健的身體肩負起自身的重擔。體育課程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成長空間。學生通過教師科學的指導來鍛煉身體,教師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創造不同的活動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家庭幾乎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有的家庭已經到了溺愛的地步。這樣的情況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利己主義的行為,以自我為中心。但是,在學校學生處于集體環境中,需要一定的集體主義精神,需要學生顧全大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針對此種情況,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讓學生在集體中可以與他人和諧相處,將集體放在首位,讓學生形成一種自覺意識,通過體育教學讓班級成為一個有紀律、能力超群的上進集體。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學生非常開朗,可以迅速和其他人拉近關系,有的學生性格內向,與他人進行交流需要一定的心理建設。這些都是因為學生的生活環境、涉獵的知識不同所形成的性格也不相同,因此學生的競爭意識不同,承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生承受能力不強,可以接受成功,難以接受失敗。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體育教學改變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在體育競爭中享受勝利的喜悅,并通過一次次的失敗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在收獲競爭意識的同時,可以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去迎接下一個挑戰,承擔起自身的責任,成就更好的自己。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文化類科目上,希望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文化知識。因此,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體育課的教學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僅上課數量少,教學設計方面課堂的教學模式單一,體育教師的地位在學生群體中不高,使得體育教師的教學才能得不到施展。另外,由于學校對于體育教師的忽視,導致其他科目的教師可以輕易地占用體育課開展其他科目教學,體育教師對于教學內容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態度也越來越敷衍。
我國在教育方面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但是依然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教育的方法,導致學生沒有自我探索的欲望,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對于體育課越來越輕視,認為體育課就是“休息課”,學生會在體育課上寫其他科目的作業,學習其他科目的內容。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體育的了解知之甚少,導致在體育方面有天分的學生被埋沒。此外,很多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理論教學,削弱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體育越來越有抵觸心理。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的教學手段仍然非常單一。想要學生取得好成績,教師就需要在教學設計方面狠下功夫,這不僅利于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同時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注重理論教學,為學生進行簡單的講解;另一方面輕視戶外活動,內容也非常單一,只是讓學生進行基礎的運動,這樣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于體育的精神、體育的內涵、體育的意義都知之甚少,不利于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的提升,教學手段的單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對于學習體育產生了抵觸心理。
目前,應試教育理念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上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即使是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許多學校依然注重升學率,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上與其他科目相比非常少,體育課程只是被當作一門“副科”,在教學中經常被忽視。學校作為教育的平臺,如果一味地只是注重升學率,就會導致學生在成長方面存在缺陷。另外,家長對于體育課程的觀念也需要轉變。教育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影響,但是家長的認知依舊停留在“體育就是讓學生玩兒”的層面上,認為體育課會耽誤學生“主課”的學習,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體育課會給學生帶來危險,這樣的認知不僅不利于開展體育教學,還會導致學生忽略自己的優點,體育才能被埋沒,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課堂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目標主要包括認知、技能、身心發展與情感等各個方面,致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在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中,教師一般會重點評價學生的運動技能以及身體發展情況,沒有關注學生非體質因素的評價。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檢查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運動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體育運動目標的達成情況,對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表現的關注度不足,如果依然應用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很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信心,可能會影響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另外,在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中,一般采用量化評價方式,即根據體育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量化評估,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甚至會打擊學生運動積極性,無法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
首先,學校要轉變自身的理念,加大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要明白:體育不等于“副科”,體育本身就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它為學生提供了健康成長的平臺。因此,學校要注重體育課程的安排,為學生提供更多體育教學機會,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體育環境中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積極地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因此,體育教師應當加強體育教學內容的設計,從學生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程教學中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觀念,讓體育教學能夠順利地進行。在加強學生身體素質時,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讓學生樹立對體育的正確認知,了解體育的意義和精神,讓學生發揮自己的體育特長,從而培養更多優秀的體育人才。
例如,“籃球”一課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打籃球過程中的技巧及其規范性,能夠讓學生了解傳球、接球的時機,培養學生的配合意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只是理論上講述遠遠不夠,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思想,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為學生進行演示,讓學生親自實踐,教師給予指導,再分小組進行游戲。比如,開展“搶西瓜”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爭搶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改善自身的籃球技術。學校還可以開展相關的體育活動,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籃球隊,然后相互競爭;讓學生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個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段,做到身心結合,熟練地掌握籃球技術,并且加強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體育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地配合教師,拓展自己的知識庫。比如,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書本上抽象化的知識以具象化的形態呈現在學生眼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積極地配合教師,從而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能夠減少對于體育的抵觸心理,能夠深入地了解體育知識,在實踐中能夠掌握更多理論,從而快速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民族民間體育”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間體育活動的價值,激發學生對于民族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并且了解一定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以及不同地區的民俗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不同民族的民間體育,比如,壯族和黎族的竹竿舞、哈尼族的踢花毽、傣族的抖空竹、漢族的劃龍舟等。讓學生根據多媒體的影像資料了解民族之間的不同,還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民族體育活動,加強師生互動,并且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體育項目進行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體育知識和掌握不同的體育技能,學校不僅需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教師也要創新教學方法,還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在學校教育方面,教師要注重跟隨時代創新教學方法,積極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在社會方面,政策倡導加強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思想,正視體育這門課程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目前,依然有許多家長認為體育課占用了學生的學習時間,體育課就是讓學生在玩兒、在鬧,心思沒有放在“正事兒”上。因此,教師可以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快樂的環境。
例如,“健美操”的教學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掌握健美操的動作要領。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家庭舞蹈大賽,讓學生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增加對彼此的了解,通過自編舞蹈讓每個家庭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讓學生可以大膽地表現自己,培養自信心;通過運動增加內啡肽的分泌,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克服孤僻心理,加強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更好地融入集體之中,最終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從而鍛煉學生的意識品質,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
體育課堂中的評價,不應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還需要包含學生對老師以及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是對學習結果、學習目標檢測以及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判。良好且有效的評價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進而為體育教與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此,教師在教學中需積極探究與創新體育課堂評價方式,促進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例如,在進行“籃球投籃”活動中,學生容易出現不聽老師講解理論知識的現象發生,在投籃中往往依據自己的習慣進行。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難點內容,以實操的形式進行講解。邊講解邊示范,同時讓學生跟著練習,對于練習認真且動作標準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而對于沒有按照老師要求做的學生,教師可以用溫和的態度,對其投籃的問題進行指正。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進策略進行了詳細探究。體育是初中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學科類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進,對此,教師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綜合考慮初中生的年齡、學習需求等,對教學方式、評價策略等進行持續改進,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提高身體素質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