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江玉 許敬華 鄧雪芹
1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科 200025;2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科 201306;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護理門診 200025
2019年初,為了提高郊區群眾的生活質量〔1-2〕,讓更多的居民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上海市啟動了郊區三級醫院項目即“5+3+1”工程項目。該項目是促進上海城鄉醫療發展最重要的工程之一〔3-4〕。新成立的郊區三甲醫院,為了保證能夠滿足醫療需求聘任大量護理人員,其中工作經驗未達到3年者占比近60%〔5〕。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影響,產生工作壓力。而急診科是醫院工作的“第一戰場”〔6〕,急診科的護理人員更要面對高強度、多變化、更危重的工作內容,不僅遭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高強度的工作也會讓身體十分疲憊。長期處于高壓環境下會促使護士產生焦慮感〔7-9〕。本研究通過比較郊區和市區三甲醫院急診科護士的壓力、焦慮程度與應對方式,分析導致郊區醫院護士工作壓力、焦慮情緒的相關因素,提出合理的干預對策,從而提高郊區醫院醫療服務質量。
本次研究選取的護士來自2019年4~5月上海市郊區和市區的4所醫院。對急診科護士進行隨機抽樣,選取郊區組護士60名和市區組護士79名為研究對象,郊區組男3例,女57例;婚姻狀況:43例未婚,17例已婚;學歷:39例大專,21例本科;職稱:31例護士,22例護師,7例主管護師;用工狀態:12例編制,48例合同。市區組男5例,女74例;婚姻狀況:57例未婚,22例已婚;學歷:50例大專,29例本科;職稱:41例護士,27例護師,11例主管護師;用工狀態:18例編制,61例合同。兩組性別、婚姻狀況、學歷、職稱、用工狀態的分布構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所有問卷均采用無記名方式發放,研究人員統一培訓后,統一發放和回收問卷。本研究向郊區三甲醫院發放問卷60份,全部有效回收,有效率為100%;向市區三甲醫院發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①護士信息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受教育程度、工作時間、上下班距離、上下班時間、交通方式。②工作壓力源量表:由35個項目組成,包括護理專業、分配、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內容、資源、工作環境、患者信息、人際關系等。使用分級法評分,用1~4分表示〔9〕,分數越高表示壓力越大。③壓力應對方式問卷(CSQ):對比不同個體的應對差異,按照不同應對方式,展現內心成熟度。該問卷共包含62項內容,根據題目內容,可以分為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六個維度。每項題目后面分別有“是”和“否”兩個選項,選擇“是”得1分,選擇“否”得0分,如果選擇“是”,還需要對后面的“有效”“比較有效”“無效”進行評估〔10〕。④焦慮自評量表(SAS):包括20項,使用分級法,1分表示沒有或很少,2分表示偶爾,3分表示大多數時候有,4分表示絕大部分有或全部時間有,共計80分;其中輕度焦慮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重度焦慮為≥70分〔11〕。
兩組年齡、工作年限、上下班距離、上下班時間及交通方式為自駕車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護士的工作壓力源得分見表2,其中“工作量及時間分配問題”和“工作環境及資源方面問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護士工作壓力源得分比較(分,
兩組護士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士的焦慮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SAS得分及焦慮分級比較(分,
兩組護士年齡、工作年限存在顯著差異,且壓力傾向側重不同,郊區護士對于求助和解決問題的合理應對方式要求更高。出現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郊區三甲醫院的護理人員結構不科學〔10-11〕,多為應屆畢業生,容易在工作中產生較大壓力,使隊伍穩定性受到影響。同時,年齡較低的護理人員更想要展示自我〔12〕,更加注重體現自身價值、提升自我能力。應通過早期介入,設置針對性、系統化、階段性的專業護理培訓計劃,不斷提升護士對護理專業的認知程度。鼓勵其發現工作中的積極因素,將壓力調整為積極工作的能力,提高工作熱情,使工作態度發生根本轉變〔13〕。同時,在現有的人力結構上,快速建立具有郊區特點的準高年資護士團隊,使其成為科室的智囊團,成為臨床護士尋求幫助的主要群體。
郊區三甲醫院因地處郊區,上下班距離較市區醫院差別較大,且同時郊區交通網絡配置不全面。而本研究中,因郊區護士更愿意采用自駕車的交通方式,雖然上下班距離遠高于市區〔14〕,但上班時間花費卻低于市區。因此,地域差距對護士工作壓力的影響可以忽略,應盡量弱化“郊區”概念,不要激起護士對工作距離的恐懼,避免產生群體效應、人為地增加護士的工作壓力。
急診護士的壓力值和焦慮情緒相關顯著,壓力越大焦慮情況越嚴重〔15〕,雖然兩組護士的SA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但仍需注意郊區護士組中存在2例重度焦慮人員。在現有階段,郊區護士對于工作量、工作環境及資源的壓力低于市區護士,與新建郊區三甲醫院的急診硬件配置、工作環境、病區配置合理完善有關;同時,急診工作量尚未達到飽和。但隨著醫院工作量日益增加,郊區護士的工作壓力值也會不斷增加,管理者應早期介入,護士可以接受工作量增加的必然性,同時合理增加護理人力,減少壓力源側重改變產生的影響。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加強心理疏導,使護理人員擁有正確心態工作,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緒,舒緩壓力〔7〕。規避個人在高應激狀態下,因無法良好應對,產生心理損害〔8〕。
綜上所述,郊區護士的壓力較市區護士弱,但仍易產生焦慮等精神障礙,且隨著工作量的改變,未來工作壓力仍有增加的可能,應早期介入,采取積極、合理的應對方式來緩解工作壓力,將壓力變為動力,促進郊區急診護理人員不斷提升自我。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