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妃 馮 濤 王 浩 黃封黎 張 斌 劉 慶 竇志娟
(1.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寧夏 銀川 750000;2.寧夏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0)
多重耐藥菌感染對危重癥患者構成巨大的威脅,影響到了重癥感染患者的預后[1]。我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為重癥康復患者,該類患者住院時間長,大部分存在氣管切開、留置多個導管、營養不良等,是反復感染的高危人群,亦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易感人群,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較常見。針對多重耐藥菌感染,西醫從抗生素的不斷升級、種類更新、劑量增加、多藥聯合,仍不能很好地控制。筆者師從劉清泉教授,發現劉教授在臨床中診治多重耐藥菌感染時均以芪歸銀方為主方,臨床療效顯著。劉教授認為伏邪理論與多重耐藥菌感染有相似之處,治療上強調扶正,同時也強調祛邪[2]。芪歸銀方為扶正透邪法的代表方,能夠通過調節機體免疫應答反應,糾正耐藥菌感染后導致的免疫紊亂,具有提高抗多重耐藥菌感染臨床療效的潛力與優勢[3]。目前對扶正透邪法研究較多,但在重癥患者的治療中仍存在諸多不足,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中醫扶正透邪的代表方芪歸銀方治療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芪歸銀方在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的中醫證候改善方面及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Ⅱ評分)方面有效。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4];痰培養提示多重耐藥菌[1];年齡>18歲;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中藥過敏者;胃腸道不能利用或治療期間出現嚴重胃腸道反應者;肝腎功能損傷者;治療期間自動出院或死亡者。
1.2 臨床資料 將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收住寧夏中西醫結合醫院ICU 的60 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齡(56.08±12.28)歲。試驗組男性16例,女性14 例;平均年齡(60.23±10.59)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根據痰培養藥敏結果及臨床藥師的指導選用敏感抗生素[5-6],并予以營養支持、維持內環境穩定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芪歸銀方:黃芪60 g,金銀花15 g,青蒿10 g,虎杖10 g,當歸15 g。臨證加減:發熱加用生石膏、黃芩、瓜蔞、川貝母;腹脹、便秘加用大黃、杏仁、瓜蔞皮;心煩不寐、神志異常加用生地黃、連翹、淡竹葉、丹參;呼吸短促、兩顴潮紅、汗熱而黏加用人參、麥冬、五味子。上述藥物醫院統一代煎,每劑煎300 mL,每日分3次口服或經胃管鼻飼。
1.4 觀察指標 治療后7、14 d 分別監測患者的APACHEⅡ評分。中醫證候評分[7]根據肺炎患者中醫證候(發熱、咳嗽、咯痰、胸痛)的改善情況進行評分,分別記為0分(上述癥狀完全改善)、2分(癥狀輕或無)、4分(癥狀間斷出現)、6 分(癥狀持續出現),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重。
1.5 療效標準[8]治愈:發熱、咳嗽、胸痛癥狀消失,肺部聽診未聞及痰鳴音,胸部CT 炎癥完全吸收。顯效:上述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改善,肺部聽診可聞及少許痰鳴音,胸部CT 提示感染病灶較前吸收。有效:上述癥狀減輕,肺部聽診可聞及中等量痰鳴音,胸部CT 提示感染病灶。無效:上述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肺部聽診痰鳴音較前無變化或增多,胸部CT提示感染未吸收或加重。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3.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 見表1。兩組治療后7、14 d APACHEⅡ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組間比較,治療后7 d 兩組APACHEⅡ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4 d 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14 d 比較,△P <0.05。下同。
n 組 別試驗組對照組治療14 d 10.07±4.38*△11.30±6.02*30 30治療前13.53±2.76 13.30±2.82治療7 d 12.07±3.10*12.27±3.72*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見表2。治療后中醫證候咳嗽及發熱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組 別試驗組(n=30)對照組(n=30)時間治療前治療14 d治療前治療14 d咳嗽4.92±0.87 2.23±1.14*△4.87±0.58 3.07±1.98*發熱4.83±0.92 1.98±1.16*△5.12±1.18 2.59±1.68*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3。治療后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有研究表明國內ICU 的醫院感染率是普通病房的5~10 倍,常見的病原菌為多重耐藥菌[9]。多重耐藥菌是導致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導致病死率增高、住院或住ICU 的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抗菌藥物不良風險增加、成為傳染源等危害,給臨床治療帶來巨大的挑戰[10]。中醫藥歷史悠久,在多重耐藥菌治療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劉清泉教授[11]指出多重耐藥菌感染的主要病機與中醫“伏邪”理論存在一致性,多為正氣不足、邪毒內伏。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往往年老體弱、長期臥床、有抗生素的暴露史,該類患者往往正氣不足,易受邪氣的侵襲致病,臨床多表現為本虛標實證,以氣虛、陰虛為本,痰、熱、瘀為標,痰熱進一步耗傷氣血陰陽,導致病情復雜危重。治療中既需要益氣養陰助陽等扶正之法以托邪外出,又要清透散邪給邪氣以出路。劉清泉教授提出扶正透邪為治療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基本治法,芪歸銀方為扶正透邪法的代表方,方中黃芪健脾補中,升陽舉陷,其扶正助氣功效可使邪氣外出;金銀花清熱解毒,善于透血分熱邪于外轉入氣分;當歸補血活血,青蒿清透虛熱、涼血除蒸,虎杖清熱化瘀;全方補而不膩,給邪以出路,達到益氣養血,透邪外出之功。在體外干預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試驗研究中發現,該方提取物及純化組分中的皂苷有較好的體外殺菌作用[12]。APACHEⅡ評分主要反映疾病的總體嚴重程度,分值越高,預示病情越重,預后越差,病死率越高。咯痰及發熱是重癥患者常見的中醫證候,可以反映患者的感染控制情況。本研究提示,芪歸銀方在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治療中可以改善中醫證候評分、降低APACHEⅡ評分,但APACHEⅡ評分在治療1 周時效果不顯著,治療兩周時療效顯著,這與危重癥患者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恢復慢、治療時間長有關。鑒于本研究樣本量小,進一步證實需要大樣本的臨床研究,故在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中常規予芪歸銀方為主方治療,并在我院重癥康復科及呼吸內科進行推廣,定期總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