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明
(樟樹市農業農村局 江西 樟樹 331200)
為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樟樹市著力打擊整治農資產品制假售假行為,切實治理農資領域“亂點亂象”和突出問題,規范農資生產經營行為,維護農民、農資經營者及涉農企業的合法權益,建立農資領域安全管理機制。為?此,該市積極組織開展了獸藥、飼料、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等農資打假執法行動,查處一批違法案件,進一步規范了農資市場的生產經營秩序,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過持續整治監管,近年來,全市沒有發現生產、銷售、使用禁用農藥和獸藥的情況,沒有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沒有發生涉種子事故。近期,抽檢的90 余個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等重要農業投入品樣品經第三方有資質機構檢驗均為合格。切實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也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2.1 扎實開展農資制假售假專項整治行動。結合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春季(夏季)行動、日常巡查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積極主動開展農資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對近年來在國家和省級抽檢抽查中不合格質量問題較多的法人企業和個體經營店開展了重點整治,遏制了假劣農資高發多發態勢。通過走訪農資生產企業和經營店面,發放宣傳資料、公開舉報電話、微信群等形式向生產企業和經營戶進行農資打假相關內容的宣傳。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檢打聯動,積極查找問題隱患、摸排違法問題線索,深入一線,切實增強線索摸排的主動性,提高線索摸排能力,擴大線索摸排范圍。重點打擊了農村和城鄉結合部、較遠鄉鎮村組經營點農資門店的不規范經營行為,農資下鄉“忽悠團”、上門推銷式無證經營的違法行為。整治了無證生產經營主體,加強對農資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的巡查,嚴查游商游販兜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
2.2 實施農資經營市場準入許可制度。對農資經營者進行相關法律法規、農資知識及其安全經營管理等知識技術的免費培訓,考試合格者才能申領《經營許可證》。同時,經營場所必須安全合格并備有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掃描識別設備和用于記載農資購進、存儲、銷售等電子臺賬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2.3 簽訂誠信守法生產經營承諾書。2022 年春播時節,全市200 多家農資生產和經營者簽訂誠信守法生產經營承諾書,并積極張貼在店面醒目位置,表示愿意接受廣大農民和執法部門的監督,如有違犯,自愿接受處罰。
2.4 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圍繞“放心農資進鄉村,穩產豐收保供應”主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現場咨詢活動,普及農業農村法律法規、識假辨假和科學使用農資知識,增強農民維權意識和科學使用農資能力,組織優質放心農資到鄉村,加強宣傳,發放相關宣傳資料6 000 余份。營造農資打假保春耕的濃厚氛圍,切實保障農民切身利益,為農業安全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5 宣傳張貼致貨物托運商的公開信。為堵住禁用農藥、禁用獸藥流通環節,樟樹市在全市貨物托運商處宣傳并張貼《致全市貨物托運商的公開信》40 余份,公開信內容包括國家禁用的44 種農藥和11 種獸藥。以此希望廣大貨物托運商自覺抵制運輸和配送相關禁用的農藥和獸藥,發現托運禁用的農藥和獸藥積極舉報,以此避免禁用的農藥和獸藥流入市場。
2.6 積極探索建章立制。制定了《打擊整治農資產品制假售假,建立農資領域安全生產管理機制工作方案》 《2022 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和監管工作方案》《關于印發2022-2023 年樟樹市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和《樟樹市農資打假與監管新機制》等,強化了監管機制和組織保障能力。
3.1 法律觀念薄弱。部分農資生產經銷人員相關法律觀念淡薄,在社會生產、經營中,守法意識不強,受利益驅使,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另外,對農資執法處罰的內容、幅度等不了解。
3.2 農資知識缺乏。由于農資市場放開,農資銷售渠道增加(如網上銷售等),加之農資種類很多,部分農民農資知識缺乏,將農資等同于其他普通商品,隨意在網上購買,識假判假的能力不足。
3.3 農資執法監管難度加大。農資生產、銷售點多面廣,銷售途徑多元,而執法力量相對有限,勢必造成有時農資執法不能百分之百全覆蓋。
4.1 加大宣傳力度。開展“送科技下鄉”“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等活動,通過現場咨詢、展覽展示等方式,提高農民識假辨假能力。務必要普及農業農村相關法律法規、識假辨假和科學使用農資等相關知識;加強農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普法力度,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增強農民維權意識,更好保護農業生產和農民合法權益;通過各種方式向生產企業和經營戶進行涉農資行業整治相關內容的宣講,拓寬舉報途徑,鼓勵群眾積極舉報問題線索。
4.2 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農機等農資的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打擊利用網絡銷售假劣農資行為,加大線下涉案企業聯合查處力度,規范線上農資經營行為,深入開展全鏈條線上農資電商農資打假整治活動,嚴格管制電商平臺和電商企業經營禁用農獸藥行為,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鏟除農資制假源頭,確保農資質量可靠,農資市場規范穩定。持續將農資執法與行業整治緊密結合。強化線索摸排,積極適應新業態,探索新方法,增強線索摸排的主動性,提高線索摸排能力,擴大線索摸排范圍,積極查找問題隱患、摸排違法問題線索。
4.3 加大監管力度。探索建章立制,適應新形勢,完善相關農資打假與監管新機制。強化行業日常監管,強化本轄區農資領域的監管和執法檢查,全力服務于糧食安全全局。
4.4 加大協作力度。落實農業農村部門跨部門、跨區域檢查(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等制度,強化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協作與配合。農資生產所在地按屬地原則也需要生產所在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強其區域農資的監管和執法檢查力度,從源頭上打擊不合法農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