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丹 趙永恒 馬馳*
(1.哈爾濱市第十四中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2.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新的社會歷史時期,在鄉村振興和體育教育現代化等多重宏觀背景的影響下,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主導任務需要及時調整和改變[1]。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與體育發展是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兩大行動的交匯點,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環境下,要實現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必須探索內生性發展的途徑。農村體育教育的研究迅速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每年的論文量不斷上升,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研究者關注的一部分。體育教育理論界圍繞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分析,甚至產生了激烈的爭論,體育教育實踐界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不同的專家學者基于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理論視角,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做出了不同的判斷,采取了不同的實踐措施。從目前的文獻和研究成果來看,學術界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權威的理論體系,這個問題還處于未解決的狀態。這個問題是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根本,是決定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趨勢的基本問題,是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模式的關鍵問題。因此,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
新時代背景下,基礎教育階段以生為本的育人目標導向在踐行過程中出現偏差[2]。學者普遍認為,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能夠進入城市生活、為城市建設服務的專業人才,他們主張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要培養農村學生跳出農村,進入城市的主流文化圈,適應現代工業生產。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活動的重點是達到“跳出農村,進入城市”的體育教育目的。農村學生能否順利走出農村,成為檢驗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效果的一把標尺。有的學者甚至主張不斷提高應試體育教育的質量,預選優質的農村學生進入大學,拓寬農村學生流向城市的渠道;對于學習成績不好或因其他原因沒有獲得良好體育教育機會的學生,應大力推進職業體育教育,培養他們在城市發展和就業的基本技能。
(1)體育設施和基礎設施的集中化。城市化通常會帶來大規模的體育設施建設,如大型體育館、球場、游泳館等,為城市居民提供豐富的體育活動空間和機會。這對于推廣體育活動和提升公眾的體育參與度非常有幫助。
(2)專業體育的發展。城市化過程中,專業體育通常得到迅速發展。足球、籃球、網球等專業運動隊伍在城市中形成,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和贊助商,形成了體育產業的繁榮。
(3)城市化與健康生活方式。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生活方式,體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健身房、瑜伽館、跑步俱樂部等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在城市中流行,人們開始將體育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4)城市體育活動的多樣化。由于城市化帶來了人口、文化和資源的集中,城市體育活動通常更加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農村學校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導致教師教育水平參差不齊[3]。本土化的方式是一種農業化的方式。許多學者認為,農村體育教育應堅持為農業服務的基本原則,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培養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立足農村社會,依托鄉村文明,發展農村經濟。同時,他們主張通過農村體育教育,讓農村孩子從小就了解農村。培養農村孩子熱愛農村、振興農村的理想情懷,服務農村、發展農村的能力,從而實現農村體育教育對農村社會的根本改造。
(1)本土體育活動的發展。許多鄉村地區都有豐富的本土體育活動,這些活動通常深受當地人喜愛,并有助于弘揚和傳承當地的文化。比如中國的龍舟賽、印度的卡巴迪(Kabaddi)等,這種類型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當地居民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身份認同感。
(2)利用鄉村環境開展體育活動鄉村通常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鄉村學校的體育教育中,應當充分考慮本地的環境、資源和文化,設計和實施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課程。
農村學校教育的城市化,不利于農村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體育教育的方向是以城市為中心,培養能進入城市的人才,不再愿意回到農村。這種教育模式會使農村的精英人才流向城市,造成農村人才資源的短缺。考試離農的教育目的具有功利性,忽視了“育人”的本質功能,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在城市化思潮的影響下,我國的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具有明顯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色彩。
(1)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城市化可能會使體育教育資源集中在城市的某些地區,尤其是經濟發達或高收入的地區,導致資源分配不均,一些學校或地區的體育教育資源匱乏,影響學生的體育教育質量和機會。
(2)過度競爭的壓力。在城市化的環境中,體育教育可能過度注重競爭和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體健康。
(3)體育專業化的挑戰。城市化可能推動體育教育的專業化,而過度專業化可能使一些學生感到排斥或壓力,對體育活動產生消極態度。同時,過度專業化可能會忽視一些非主流或本土的體育項目和活動。
(4)體育教育的商業化。城市化可能推動體育教育的商業化,而過度商業化可能導致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被破壞。
(5)忽視體育教育的社會和文化價值。在追求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一些城市可能會忽視體育教育的社會和文化價值,城市化體育教育的發展需要全面考慮,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同時積極應對這些潛在的問題和挑戰,以實現體育教育的公平、全面和持續發展。
體育教育在農村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被夸大了。持本土化觀點的人很容易過分強調農村體育教育在農村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過分強調農村資源和農村體育教育的價值和功能。夸大體育教育的功能,容易落入體育教育萬能的陷阱,在一定程度上,它違反了體育教育公平的精神。很多學者提出,農村學校要培養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的學生。因為農村學生在農村,他們被賦予了更多的留守和建設農村的使命,以出生地來界定學生的發展方向是不公平的,這違背了體育教育公平的精神。體育教育公平應該體現在不管是城市學生還是農村學生,都有同樣的機會通過體育教育來得到改變。
(1)不符合工業化背景下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工業文明不斷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要充分考慮時代的需要,現代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2)資源限制。鄉村地區可能缺乏足夠的體育設施和專業教練,這可能限制體育教育的質量和學生的體育技能的提升。
(3)缺乏多樣性。鄉土化的體育教育可能過于側重本土體育活動,忽視或缺乏對其他體育項目的開展,限制了學生的體育視野和體驗。
(4)面臨專業發展的挑戰。鄉村地區可能缺乏專業體育發展的機會和路徑,對于那些希望在體育領域進行專業發展的學生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挑戰。
(5)人口流動大。由于城市化的吸引,鄉村地區可能面臨人口流失的問題,這可能影響鄉村學校的體育教育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6)經濟壓力大。鄉村地區的經濟條件可能相對落后,這可能限制學校和家庭在體育教育上的投入。
(7)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在一些鄉村地區,傳統的教育觀念可能更加重視學術成績,而忽視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這可能影響體育教育的推進和學生的體育參與度。
總之,鄉土化體育教育的發展需要考慮到這些潛在的弊端和挑戰,尋找合適的策略和路徑,以實現體育教育的全面和持續發展。
教育目的是國家教育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教育的靈魂,體育教育一直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教育目標[4]。在閱讀和分析文獻的過程中,對“離農”和“為農”的體育教育并沒有清晰明確的解釋,也沒有權威的解釋。基本上,各研究者都是以自己的理解來解釋的。他們普遍簡單地把“離農”體育教育理解為一種為城市發展輸送人才的體育教育,“為農”體育教育是一種為農村培養人才,為農村社會發展作貢獻的體育教育。這只是一般的理解,還有其他的理解,也就是說,這兩種主流觀點還沒有形成一個權威的、明確的理論體系。洪俊在研究中指出,農村教育中的“為農服務”一詞“反映了農村教育的本質傾向,但在其背景、價值主體、價值取向、實施依據和實施策略上沒有明確規定”[5],以至于在理論上受到攻擊,在實踐中難以受到農村學校和農民的歡迎,因此,需要重新解釋“為農”體育教育。同樣的概念,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釋,學者們基于自己的認識和立場積極探索,但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概念不明確會導致爭議和分歧。
(1)資源限制。如前文所述,農村學校往往面臨體育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包括硬件設施不足(場地、器材等)和軟件資源短缺(合格的體育教師、高質量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國家要求的體育教育內容在農村地區落實不夠充分。
(2)教育觀念。一些農村地區可能存在重視學術教育、忽視體育教育的觀念,這可能導致體育教育在課程設置、時間分配等方面被忽視,從而影響到教育政策的落實。
(3)管理和監管問題。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可能面臨管理和監管的問題。
(4)地域差異。農村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民族文化等可能與教育政策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可能需要對有關要求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本土化,以便更好地適應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
(5)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提高對農村體育教育的投入、改變對體育教育的觀念、加強體育教育的管理和監管,以及尊重和考慮地域差異等。探索不同選擇背后的內在邏輯,對探索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探索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
農村學校是位于農村特定空間的體育教育組織,有其特定的社會環境背景。對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方向的思考,離不開對農村社會大環境的思考。除了外部環境不同外,每所學校的內部環境也不同。內外環境的不同組合會給學校提供不同的體育教育教學資源,同時也對農村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要求。一所學校如果能深入分析,有意識地挖掘,充分利用內外環境中的獨特優勢資源,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將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教育的振興和發展。
現代體育教育具備多元化的功能與價值,體育教育目標也應更為多元化,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6]。在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中,位置思考可能確實有所缺乏。人們往往過于關注鄉村地區的資源限制和挑戰,而忽視了其獨特的位置優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位置優勢。
(1)獨特的自然環境。鄉村地區通常具有豐富的自然環境,這為戶外體育活動和環境教育提供了獨特的資源,可以開發和利用這些自然環境。
(2)豐富的民間體育文化。鄉村地區通常有豐富的民間體育文化和活動,這可以作為體育教育的獨特資源,可以挖掘和保護這些民間體育文化。
(3)強大的社區支持。鄉村社區通常有強大的社區支持和參與,這可以作為體育教育的有力支持。
(4)地理位置的優勢。某些鄉村地區可能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如靠近山脈、湖泊等而擁有獨特的體育活動,如滑雪、皮劃艇等。利用這些地理優勢,可以開發特色體育項目。
因此,深入挖掘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的位置優勢,可以幫助人們發展更加適合鄉村地區的體育教育,提高體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系統化思維是一種將事物視為一個整體,關注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的思考方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農村學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和全局性作用。在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中,系統化思維尤為重要[7]。不僅要考慮體育教育的方向,也要考慮其方式,兩者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實現有效的體育教育。
(1)發展方向:需要明確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例如,是希望鄉村學校體育教育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還是更加注重現代體育的引入和融合。
(2)發展方式:需要探討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式。是否應通過改革體育課程和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育的效果;是否應通過加強社區和家庭的參與,提高體育教育的影響力。
(3)系統整合:需要通過系統化思維,將這些方向和方式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策略。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發展狀況關系到教育質量,關系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情況的階段性發展結果[8]。總的來說,系統化思維可以幫助人們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解決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的問題,推動其更有效地發展。
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路向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資源配置、教育觀念、地域差異、本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等。對于這些問題,需要采用系統化的思維來進行全面的考量;需要堅持公平原則,注重城鄉體育教育的平衡發展,尤其要解決鄉村學校體育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教育資源,提升鄉村體育教育的質量;需要注重鄉村特色,挖掘和發展鄉村學校體育教育的位置優勢,包括利用獨特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民間體育文化等,讓體育教育更貼近鄉村生活實際;需要落實國家統一的體育教育要求,同時也要充分考慮鄉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以便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本土化,實現體育教育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要建立一個健全的體育教育管理和監督機制,保證體育教育政策的落實和執行,提高體育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