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偉
摘要:分析了居民住宅區消防安全現狀及火災隱患特點,闡述了建立小額處罰審批網絡的實際意義,梳理了小額處罰審批網絡的流程,希望對降低居民住宅區“小火亡人”事故發生概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住宅區火災;住宅區消防隱患;小額處罰
居民住宅火災一直是城市火災的主要類型,其中“小火亡人”事故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以及居民自身的恐慌。在實際工作中開展住宅小區的消防隱患排除工作往往由于主體責任不明確、違法內容輕微且頻繁,處罰過程繁瑣等客觀原因致使隱患始終無法根治,致火因素不斷增加,進而造成居民住宅區火災風險的增加,再加上部分居民防火意識淡薄,出現堵塞疏散通道、占用消防車道等違法行為,也加劇了居民區火災的產生。
1 居民住宅區消防安全現狀
2022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火災82.5萬起,死亡2053人、受傷2122人,直接財產損失71.6億元,與2021年相比,起數、亡人數分別上升7.8%和1.2%,傷人數和財產損失分別下降8.8%和0.9%。在這一形勢下,研究居民住宅區的消防安全現狀非常必要。
1.1? 居民區火災發生頻次較高
居民住宅區人員密度,火災載荷密度相對于其他場所都比較高,居民用火不慎、臥床吸煙、違規使用電器等行為極易引發火災,加之居民住宅裝潢和裝修多以可燃物為主,如果存在裝修過程中用電設計負荷過低、電氣線路截面過小、不能保證用電安全和遠期負荷、各種線路配置不合理等情況,就會埋下很多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居民逃生過程中采取不當的路線、采用不當的自救逃生方式和滅火方式就容易造成傷亡事故[1]。如果此時小區內消防車通道、公用通道、地下室公共區域等本應該空曠的區域出現堆放雜物、亂停車輛的情況,就會造成火災的蔓延擴大、延誤消防救援力量到場處置災情,這些都會導致事故的危害進一步擴大。
1.2? 居民住宅區存在較多火災隱患
居民住宅區消防隱患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堵塞占用室外消防車道、登高平臺面和防火間距不足,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救援力量到場不及時,火勢蔓延無法控制。②住宅樓內公共走道堆放垃圾、雜物、鞋柜等可燃物、障礙物,發生火災后極易造成火災蔓延,同時阻礙逃生人員疏散逃生。③居民自身對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視,對疏散自救知識不了解,對隱患整改存在抵觸和僥幸心理。以上三類隱患能夠長期存在,一方面是因為入住小區初期房產公司對公共區域、公攤區域和套內區域的概念加以混淆,造成居民認為公共區域只要能占用都可以占用,這樣大量的獨戶樓梯間、電梯間的前室、公共天臺、裙房屋面等公共區域被占用、改造,造成了公共區域消防隱患增加;另一方面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小區物業管理方在勸改隱患過程中居民配合度低,隱患整改進度緩慢,長期對立甚至還會加深街道社區、物業公司和居民群眾之間的矛盾,使得勸改隱患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更有對此工作不理解的居民借此為由拖欠物業管理費用,使得物業公司無法正常修整設施設備,很多小區由于這樣的“死循環”逐步成為重大火災隱患單位。
1.3? “消防網格化”管理落實不到位
消防網格化管理是以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行政轄區為單元劃分“大網格”,以社區、行政村為單元劃分“中網格”,以樓院、村組、單位場所組成的責任片區為單元劃分“小網格”,形成全覆蓋、無盲區的消防管理網絡[2]。將住宅小區納入“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延伸消防隱患排查網絡,避免隱患滋生。而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網格體系雖然建立了,但最終隱患的整改還是需要消防監督部門的人員到場進行督促,弱化了網格化管理體系的作用,造成該原因有兩點:一是街道社區以及單位物業管理方對違反消防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沒有強制處罰整改職權,完全依靠勸解很難達到隱患整改的目的;二是網格化的工作性質雖然在形式上將消防監督責任制落實到街道社區及物業管理部門這一層,但消防監督任務也只是直接面對街道、社區或物業管理方,造成隱患的居民卻往往感受不到壓力,網格化管理效果很難落實。
1.4? 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有待提升
長期以來,消防監督部門主要對轄區內重點單位、重點場所以及輻射范圍內的部分一般場所檢查頻次較高,對于居民住宅區的管理多以督促物業公司進行間接管理為主。在處理投訴舉報或過失火災行為時,執法方式也多為督促物業管理方對隱患進行整改,“突擊式”的大范圍檢查無法解決居民整體消防意識淡薄的問題,對于違法居民也是以說服教育為主,隱患隨著時間的推移仍然存在。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第十四條明確了房地產管理部門負責指導、督促物業服務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做好住宅小區共用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工作,并指導業主依照有關規定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對住宅小區共用消防設施進行維修、更新、改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令第5號《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第十條、第十二條分別明確了小區物業公司、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履行的日常消防檢查、消防宣傳義務。但在法規推行過程中存在打折扣、缺少監管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在進行消防安全工作督促指導過程中找不準定位、缺少抓手等問題,這也成了住宅小區隱患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3,4]。
2 建立小額處罰審批網絡的意義和方式
行政處罰的意義是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小額處罰能給予被執法者以約束和邊界感,加深居民對消防違法的理解。居民住宅區中,因少數人的違法行為而存在的火災隱患極大威脅了全體居民的合法權益,依托住宅小區及其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的小額處罰審批網絡意義在于加強網絡中管理方的參與度,為責任履行提供法律基礎和抓手,約束被管理者的行為受控制,這為“消防網格化”工作實體化運行提供配套執法平臺,針對出現概率較高以及導致火災原因較多的火災隱患進行檢查和清理,在減少住宅區火災隱患的同時也保護了絕大多數居民的合法利益。建立小額處罰審批網絡可以將行政處罰和消防教育有機結合,參與消防教育可以減免處罰的額度,行政處罰可以直接將執法壓力傳遞給住宅區內的微小“違法行為”的違法者,避免了出現法律監控的盲區。
2.1? 小額處罰審批網絡處罰對象
“對癥下藥”是找準處罰對象的重點,分析近年來“小火亡人”事故的原因及結果,可知違規用火用電、民宅商用“多合一”、亂扔煙頭等行為都是致火因素,其中違規電動車充電的事故發生次數逐年遞增,成為主要的致火致災因素;住宅區內疏散通道放置雜物影響疏散、小區消防車道及消防車登高操作面被私家車占用等原因又是導致火災事故中人員逃生不暢、阻礙消防救援人員第一時間戰斗展開的主要原因。致火原因增多、逃生路線不暢、救援途徑受阻,這也就成為了“小火亡人”事故的主要原因。直接針對此類致火因素開展執法,并讓居民住戶在思想上樹立和明確消防違法的邊界,才能從根源上減少此類事故量的上升。
2.2? 小額處罰審批網絡的優勢
消防執法作為行政執法的一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對消防方面的違法行為進行懲罰。對于個人的處罰額度雖然不大,但是冗繁的取證、告知過程更凸顯了消防監督人員數量的不足。執法覆蓋率低,導致居民消防違法的行為更加沒有顧忌。建立小額處罰審批網絡的優勢在于將“取證權”委派給“網格化”中“小網格”的街道社區管理人員、樓棟長、派出所片區民警等開展消防日常巡查的人員,將以往的“現場判定、督促整改”流程強化為“現場取證、網上判定”,減少了因為判定尺度不同、檢查人員消防業務水平不均衡造成的執法尺度偏差,也避免違法者被處罰時出現抵觸情緒。另外違法者被告知違法行為的過程是多樣的,一方面通過“網格化”的工作人員進行告知,另一方面也通過小額處罰審批網絡中的短信、網絡平臺進行公示告知,避免了管理過程中出現直接對立矛盾。這不僅是一種處罰、告知方式的革新,同時也將隱患廣而告之,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消防違法的具體形式,以防止更多的違法行為出現。
2.3? 小額處罰審批網絡處罰程序
小額處罰審批網絡的“取證”要求客觀、公正,由檢查、巡查人員拍攝現場違法行為照片,同時由違法行為人確認簽字;違法行為人拒絕簽字或無法簽字時,由小區物業管理負責人員、社區包戶人員、社區民警共同簽字確認違法行為人的身份信息,避免出現誤判或不當取證行為。此外有條件還可以上傳其他視頻、音頻及文字證據,確保取證的真實性、全面性。“判定”主體為消防監督部門,針對取證中違法行為的輕重、對社會影響的緩急程度進行判定,對于證據反應隱患不明顯,判定為無違法行為,直接進行案件消除處理;對于證據反應隱患明顯,違法行為人確認無誤的,在平臺生成處理決定書,由檢查人員負責送達同時以短信方式通知違法行為人并在平臺公示;對于問題比較棘手、情況復雜的違法行為,轉由監督員進行現場復查后再進行判定。這種做法將檢查人員和判定人員最大限度地分隔開,避免出現因判定尺度偏差造成的司法不公正;通過網絡精準地鑒別違法行為,避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進行告知和公示違法行為后,被告知的違法行為人如果不服判決或者存在其他情況,可以通過小額處罰審批網絡進行申訴和復議,理由充分也可取消處罰決定。在下發處罰決定后如果遇到惡意未按時依法履行處罰義務的行為,直接通過政府征信辦計入征信系統,在避免基層網格人員、消防監督人員與居民住戶之間產生矛盾的同時也將遵守法規的責任傳遞到居民自身。
2.4? 小額處罰審批網絡容錯機制及容錯意義
小額處罰的初衷在于對違法行為人本身消防意識淡薄、逃生自救常識缺失等帶來的消防安全隱患進行依法處理。如果被告知違法,但實際違法行為不存在或者確實已經立即改正,被告知人可以通過上傳現場情況及申訴理由進行申訴以免去處罰;如果違法行為確實存在,違法行為人自身能意識到違法行為的錯誤性,小額處罰的經濟處罰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學習相關消防知識、答題等方法減免。將冰冷的執法和有人情味的勸解相結合,不斷加深人民群眾群體中消防知識的普及程度,增強居民逃生自救意識,真正達到全民了解消防、重視消防的理想目標。
2.5? 具體開展處罰的辦法及流程
開展居民住宅小區內小額處罰的依據主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以及各地消防條例等法規中對個人、個體進行處罰的相關條款,處罰額度一般為警告或500元以下罰款。對于違法行為人初次違法并及時主動改正或者無意識違法的行為,違法行為人需要在平臺按要求進行在線考試,分數不低于80分后依照“首違免罰”的相關條款以警告為主,同時消防機構下發警告處理決定書并進行告知;對于違法行為人產生的一般違法行為,不適用“首違免罰”相關判定規則的,但違法行為較輕,未造成嚴重后果的,違法行為人需要在平臺學習滿100min,同時參加2次考試分數均不低于80分,消防機構應依法處罰50~200元,下發處罰決定書并進行告知;對于違法行為人違法行為較重,違法行為久拖不改,多次違法,甚至是故意違法或者已經造成事故后果并不嚴重的,消防機構應到場直接進行復查核實取證后,違法行為人需要在平臺學習滿300min,并在3次考試中取得80分以上成績,消防機構對違法行為人依法處罰500元整并在適當范圍內進行公示公告,函告違法行為人單位、負責人;對于違法行為人違法行為已經造成嚴重火災后果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相關過失引發火災責任進行追究。違法行為人均應在被告知十五日內繳納罰款,并按時參加平臺消防知識學習,對于未按時參加平臺學習、考試或者未按期繳納罰款,無視執法的行為,由消防機構定期告知征信部門,對違法行為人個人征信進行記錄、公示。小額處罰審批網絡流程見圖1。
圖1? 小額處罰審批網絡流程圖
參考文獻:
[1]王廣.淺談居民住宅火災原因及防火對策[J].中國應急救援,2012
(5):40-42.
[2]張超.區域性火災隱患的成因及整改措施[J].武警學院學報,2015(12):55-57.
[3]屈建斌.淺談居民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C]//2014消防科技與工程學術會議,2014.
[4]夏成華.基于信息平臺的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的構建[C]//2015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
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a small penalty approval network to reduce fire hazards in residential areas
Zhang Yawei
(Urumq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Xinjiang Urumqi 83000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afety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re hazards, expound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a small penalty approval network, and sorts out the process of the small penalty approval network,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death from small scale fire" accidents in residential areas.
Keywords: residential fire; residential fire hazard; small pen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