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摘要:近年來,農村牧區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用火、用油、用電、用氣量也隨之明顯增加,農村牧區防火形勢較為嚴峻。故從包頭市地域環境出發,研究了農村牧區火災的發生規律和特點,通過分析農牧村區火災撲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農村牧區火災撲救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農村;牧區;火災撲救
包頭市土地面積27768km2,集體所有的農用地總面積3547.0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45.72萬畝,草場面積2740.2萬畝,農村牧區人口占全市總人口24%,全市49個鄉鎮(蘇木),550個村。具有農牧業比重大、農村牧區人口多、耕地面積廣等特殊的地域環境和產業特點,所以農村牧區的社會安全穩定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對農村牧區易發多發火災的撲救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1 農村牧區火災的發生規律和特點
近年來,農村牧區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如用電、用氣的普及,家用電器的添置,住房條件的改善等均可體現,同時,還有一些農村牧區較為貧困,還存在一些茅草房等,且由于農村牧區居民消防知識比較缺乏,安全意識淡薄,農村牧區消防設施總體相對滯后,近幾年農村牧區火災時有發生,火災起數及傷亡人數所占比例也不斷增加。就包頭市來講,近年來農村牧區火災發生數占全市火災總數的三成以上,尤其是進入冬季以來,農村牧區火災的發生數、財產損失數均呈明顯上升趨勢。通過分析典型案例,可發現農村牧區火災的發生規律和特點如下:
1.1? 季節性火災突出
北方冬季寒冷,農村牧區大多采用火爐取暖,有些火爐晝夜不滅,如看管不善極易引發火災。近幾年,北方冬季降雪偏少,天干物燥,極易發生火災。同時,每逢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以及民間的其他節日和操辦紅白喜事時,普遍存在焚燒香火或燃放煙花爆竹的現象,極易形成飛火,引發火災。
1.2? 滅火作戰難度大
部分鄉鎮沒有把消防規劃和農村建房屋結合起來,自建房隨意性強,從而導致農村總體規劃布局失調、消防通道堵塞、消防硬件設施沒人維護等。同時,大多數鄉鎮市政消火栓設置不到位,加之部分農村牧區民居本來就地處偏僻,常年干旱靠天吃飯,消防用水十分缺乏,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有些村子或者牧區距離消防救援站幾十千米,而且通往村子或者牧區的道路崎嶇、陡峭、狹窄,部分路段消防車不能通行,消防力量不能第一時間到場救援。
1.3? 農村牧區房屋防火間距不足,易形成火燒連營現象
農村牧區房挨房、戶挨戶,房屋緊挨連成一片。房壘房的現象也存在,有的房屋建在山坡上,自然形成高差,戶與戶之間基本沒有防火間距,就有房子建在房子上的現象。農村牧民住宅多采用土木結構,且住宅集中,建筑密集,沒有留出足夠的防火間距,而且多使用易燃材料建成,屬高危建筑,房前屋后、房頂都堆有大量的柴草,加上長年累月,風吹日曬,煙熏火燎,整個宅院非常干燥,一旦遇火,燃燒猛烈,很難撲救。
1.4? 人員逃生自救難
近年來,農村牧區老人獨居現象增多,大部分老人生活困難,家里設施簡陋。農村牧區的大部分經濟來源是靠勞務輸出,因此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務工,留下老年人和年幼子女在家,這些老人、小孩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缺乏用火用電安全知識,防火防災意識薄弱,極易因生活用火、用電不慎和疏忽大意而造成火災。有的農村牧區孤寡或獨居老人由于年高體弱或是身有殘疾,本身預防火災的意識和能力就很薄弱,加上吸煙和一些不良的用火習慣,極易造成火災;而一旦發生火災,老人反應遲緩、行動不便,就更談不上滅火和逃生自救,這也是農村火災中人員傷亡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1]。
2 農牧村區火災撲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1? 消防水源短缺
有的農村牧區離水源地較遠,水源稀少,部分村莊生活飲水困難,消防水源更是無法保障。即使消防車能及時到達火場,也常因消防用水不足,沒有水源或取水設施取不到水而出現望“火”興嘆的情況,給滅火救援行動帶來極大不便。
2.2? 器材裝備受限
部分農村牧區現有的器材車輛裝備很難滿足滅火救援任務的需要,甚至有的滅火救援車輛裝備損壞無法使用,使撲救火災難度加大。另外,一些農村牧區通道狹窄,甚至有些雜草堆垛堵塞了消防通道,消防車接近起火點都困難。此外,缺少輔助設備也導致消防救援人員不能及時到達著火地點開展救援,消防器材裝備也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加之火場情況復雜多變,戰斗很難展開,如果遇到夜間發生火災,缺少必要的應急照明設施也為滅火救援增加了難度[2]。
2.3? 救援路途遙遠
由于農村道路狹窄,路途遠、路況差,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到達火場。到達火場的時候,有時會出現絕大部分建筑和財物已經燒光的現象,失去了撲救的意義。就算村民牧民在火災初起階段自行滅火,也是各自為戰,各滅自家火,不能形成滅火合力有效撲救初起火災。因為農村牧區火災負荷大,一旦起火,若不能在初起階段有效控火,火災馬上呈猛烈燃燒,就會出現撲救困難的問題。
2.4? 熟悉演練不夠
受限于實際情況,當前消防救援隊伍普遍存在對轄區內農村牧區建筑的內部結構、內外裝修材料的選用、消防設施使用等情況掌握不清的問題。轄區消防救援站在熟悉演練過程中,對于較偏遠的農村牧區熟悉時間相對較短,熟悉內容相對簡單,不能全面、準確掌握建筑的基礎信息。一旦發生火災,現場指揮員難以準確判斷火災形勢和發展趨勢,對作戰力量的調集和部署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響,影響了撲救行動的順利展開。另外,在日常的演練和滅火救援預案設計上,普遍存在著災情考慮不夠全面、場景設計不夠復雜的情況,將市區建筑火災的撲救戰術方法套用到農村牧區火災的滅火救援戰斗中,致使農村牧區火災的滅火救援戰術研究不夠充分。大量機械化、重復性的訓練無法真實有效地提升消防救援人員針對農村牧區火災的滅火救援能力。
2.5? 信息通信不暢
有的農村牧區位置偏遠,甚至不在消防救援站的有效責任區范圍內,一旦發生火災后,到達現場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很難實現在火災初期控火、滅火的理想狀態,再加上偏遠地區通信信號較差,甚至存在信號盲區,使得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火釀成大火,甚至成災。此外,有時手持電臺等通信器材在災害現場發揮不了作用,給滅火救援戰斗帶來極大的不便。
2.6? 聯動力量薄弱
農村牧區防火基本還停留在“自家防火自家管”的低水平狀態,沒有一個專門的防火組織,也缺少相關的制度規定,致使當地農村牧區居民在潛意識中就認為自家著火是自家倒霉,根本沒有想到上級組織對自家的消防安全負有責任。有的鄉鎮沒有建立專職消防隊,一些鄉鎮建立了義務消防隊,但沒有專門的宣傳隊伍,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婦女又忙于生計,無暇開展消防宣傳工作。有的農村牧區雖然能自發組織志愿消防隊等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但由于受經費保障不足的限制,往往出現宣傳活動開展有頭無尾,宣傳組織中途解散等情況,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
2.7? 義務隊伍落后
各鄉鎮、蘇木消防保障資金落實不到位,消防隊員逐漸流失,消防車輛裝備維護保養匱乏,各鄉鎮、蘇木消防力量逐年弱化,甚至個別地區已經處于無法出警執勤的狀態。從目前統計來看,全市只有一部分義務消防隊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于農村牧區消防力量發展出現的這些問題,一些偏遠農村牧區會發生小火釀大災的現象。
2.8? 安全意識較差
隨著農村牧區經濟條件的改善,居民家庭家用電器逐漸增多,特別是一些價低質劣的取暖器、電熱毯等電熱器具大量進入家庭,用電負荷明顯加大。農村牧區家庭線路布設早、老化現象普遍,易發生電氣火災。另外,不少農村牧區居民近年來相繼購置了摩托車、農用機械及中小型運輸車輛,就其本身來說,對消防安全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其使用的燃油卻是危險性極大的易燃易爆品,而絕大多數農戶對此又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識,隨意存放,超量儲存,也是引發火災和造成小火蔓延成災的一個重要因素。
3 撲救農村牧區火災的具體對策
3.1? 建設水源保障供水
加強農村牧區水源建設,結合人畜飲水工程和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建設,推廣村屯設立消防取水設施。對轄區各鄉鎮、村屯養魚池、江河湖泊、灌溉溝渠等天然水源進行全面排查、登記造冊,建立鄉鎮村屯水源分布圖,確保消防救援隊伍在撲救農村火災時就近取水滅火。消防救援隊伍加大手抬機動泵、浮艇泵等裝備的配備比重,為火災現場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3.2? 加強裝備戰術研究
近年來,消防救援隊伍為解決供水問題想出了很多“金點子”。結合農村牧區火災特點,按照適應性角度革新消防裝備的思路,成功革新了消防水帶收洗機,極大節約用水量。消防水帶洗收機主要由洗帶機、收帶機、甩干機三部分構成。洗收機采用了簡單環保的方式,將水帶通過洗帶機,直接收卷的方法,水帶通過沖洗裝置,用消防車水壓作用,沖洗水帶,然后將水帶收卷,放入甩干機將水帶甩干。此舉節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切實用科技提升了消防救援隊伍的戰斗力。
3.3? 配備滅火救援裝備
目前,大部分農村牧區未配備任何滅火器材。近幾年,部分區縣為一些火災危險性較大的農牧村配備了手抬機動泵、水帶、水槍等滅火器材,在火災撲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撲救初起火災時作用明顯。但是大部分的農村牧區還沒有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若能全部配齊配全,將大大提高農村牧區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
3.4? 定期組織實戰演練
經常組織消防站各個班組之間和多個消防站參加的合成訓練,尤其加強各站指揮員間協調配合的組織供水意識和能力訓練,將相互供水作為一項專門的訓練內容,以加強相互之間車輛裝備的熟悉,保證火場供水及時準確。定期在轄區進行實戰演練,演練中要注意查看車輛停放的位置是否合理,查看水帶線路的布置是否混亂,是否便于更換水帶,查看車輛是否發揮了最大功效,投入供水的車輛是否存在過多或不足情況,同時還要查看水源是否充足,水源的利用是否高效,水源的供水能力能否達到火場的需求,實地有無更佳水源。一旦發現不足后,要及時有針對性地對預案進行完善[3]。
3.5? 確保現場通信暢通
在整個滅火救援過程中,要始終保障火場通信的暢通,這對組織和指揮撲救災害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由于農村牧區離市區較遠,通信信號往往不盡如人意,災害現場常常需要搭建更加可靠的指揮網,建立更加暢通的應急通信保障機制,在實際的作戰處置中,前方指揮部應在搭建災害現場應急通信三級組網的基礎上,提前考慮應急通信保障措施,可以采用自組網設備,在內部以架設多跳自組網方式,擴大作戰現場無線通信信號覆蓋范圍,形成災害建筑內部信號全覆蓋。統一設置1~2個備用信號頻段作為應急通信頻道,設立專人守候監聽,時刻保證備用通信網絡通暢,一旦發生通信指揮信號中斷的情況,可以立即啟用備用電臺加強通信聯絡,也可根據現場需要,架設有線通信設備,增加現場通信的應急聯絡手段,提升現場通信的持續保障能力[4]。
3.6? 構筑多方聯動力量
建立大風天火災撲救聯動機制,進一步整合專職消防隊、企業消防隊、村屯、嘎查志愿消防隊等社會各方滅火救援力量,將森林消防車、防汛抗旱巡邏車、園林灑水車、榛農噴藥車及企業消防車,全部用于農村牧區火災撲救。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第一時間趕赴火場實施全面救援,實現“小火不出村、山火不進村”的目標。要落實戰備制度和措施,針對農村牧區火災特點、隊伍現狀,合理編組編程,不斷充實基層一線滅火執勤力量。一旦發生火災等災害事故,加強接警調度,詳細詢問火災情況,了解起火位置、燃燒面積,科學研判形勢,快速反應、及時處置,加強首戰力量調度,全勤指揮部遂行作戰指揮,提高初戰控火能力。
3.7? 建立義務消防隊伍
建立農村牧區義務消防隊伍體制,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組建一支訓練有素、人員相對固定的村級義務消防隊很有必要。各村把松散的農民集中起來,專門挑選身體素質好、年輕精干的壯年農村牧區居民,在每個村、嘎查都建立義務消防隊伍,通過消防部門集中培訓,掌握滅火器材使用及保養方法,分配號員熟練滅火操法,有效撲救初起火災。對于參加滅火戰斗的農村牧區居民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鼓勵,激勵他們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農村牧區火災事故的防范和救助中,對農村牧區自防自救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的作用[5]。
3.8? 增強居民安全意識
廣大農村牧區居民普遍缺乏防火知識,要利用農牧村廣播站、電視臺加大消防宣傳力度,開辟專門的消防宣傳陣地,在固定時間播放火災預防及撲救知識。村委會也要發揮防火宣傳和滅火救援主導作用,尤其是冬季,要開展防火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參考文獻:
[1]李林璐.淺談對山區農村房屋防火火災撲救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縱橫,2012(11):244.
[2]程婧園.渭南農村消防安全隱患和應對措施[J].綠色科技,2021,23(8):168-170+176.
[3]李偉.農村火災預防及撲救的幾點思考[J].江西化工,2017(4):218-220.
[4]劉學茂.農村住宅火災撲救過程中的幾點思考[J].鄉村科技,2016(2):43-44.
[5]馮天印.預防和撲救農村火災的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6):77-79.
Research on fire prevention and fire fighting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Take Baotou City as an example
Wu Tao
(Baotou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esidents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the use of fire, oil, electricity and gas ha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fire situation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is relatively severe.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of Baotou City, the paper studies the occurrenc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res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for fire fighting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area; pastoral area; fire fighting